天氣轉涼,皮草成了最吸引眼球的秋冬服裝單品。同時市場上也「冒」出不少皮革城和皮草店。記者採訪發現,同樣款式的外國進口貂皮大衣,標價從六千元到六萬元不等,銷售商們在賣力地推銷著「2010新品」,聲稱都是用「整皮子」做的上等貨。
據了解,貂皮大衣分整皮和拼皮、進口和國產幾種,價差幾千元算正常。但同樣的「進口整皮貂皮大衣」為何價差 四五萬元?據知情人士提供的線索,記者從日漸火爆的皮衣回收店,打探到了令人瞠目的「皮草變身」真相。
二手皮衣進工廠「整容」
「除菸酒購物卡外,我們這收的最多的就是貂皮大衣,多的時候一天能收兩三件。 」隨著皮草的流行,火爆的不僅僅是皮草店,回收禮品的小店也幹起了「兼職」。昨天上午,在通山路上的一家禮品回收店,營業員趙濤告訴記者,沾了近來不少皮革城皮草店開業的光,貂皮大衣漸漸成了他們回收業務中的 「主角」。他說,根據皮衣的品質不同,回收價在1000到2800元之間。
「能買得起貂皮大衣的人不是特別在乎錢,也很少有人願意花錢買二手貨。 」趙濤說,這些回收來的貂皮大衣大部分都被一些皮衣加工廠買走了,回收行賺的是賣主和廠家間的差價。「一般來說再好的貂皮大衣回收行給的價格也不會超過3000元。因為廠家已限定了價格,3000元以上的貂皮大衣利潤太少,廠家是不會要的。 」
根據趙濤提供的加工廠電話,記者以開皮草行要上貨的名義聯繫到了該廠老闆,對方自稱姓吳,「可以送貨上門,價格保證優惠。 」吳老闆告訴記者,他們加工廠在萊州,在即墨有個中轉站,可以去看貨。
皮毛抻一抻一件變兩件
昨天下午,按照吳老闆提供的地址,記者驅車來到即墨,找到了所謂的「中轉站」。其實只是即墨服裝批發市場附近居民區的一間小平房,外面沒掛任何招牌。開門的是一個自稱「老劉」的中年男子,當得知記者是吳老闆介紹來看貨的,馬上熱情地從架子上取下一件貂皮大衣,「這是用美國貂的整皮子做的,給你批發價,一萬元。 」當得知記者開的是小皮草行,這個價太高時,「老劉」立刻表示還有更便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