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產業城 供圖 成都青白江區委宣傳部
國際在線四川報導(楊建昆 實習生 馬傑):青白江東,龍泉山下,生機勃勃,如火如荼,一座產業新城拔地而起。它就是成都市青白江區發揮對外開放優勢,搶抓「一帶一路」機遇,重點發展先進材料、智能製造產業,著力打造適鐵適歐兩頭在外的臨港產業聚集高地——歐洲產業城。
2017年10月,歐洲產業城拉開「白紙畫圖、平地立城」的建設序幕。建設伊始,歐洲產業城按照成都市委關於產業功能區「核心在產業、關鍵在功能、支撐在園區、機制是保障」的總體要求,快速集聚重大項目,迅速形成承載能力,僅用1年零8個月,就完成了起步區骨幹道路和公建配套建設,現已集聚總投資近300億元的重大產業化項目12個。「歐洲產業城是成都市66個產業功能區最年輕的,我們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在白紙上繪出一個日新月異的歐洲產業城。」成都青白江區歐洲產業城管委會主任沈偉說。
「破冰」之城
打破毗河南北城鄉二元結構
「當時,聽說我們這個村要建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廠,投資100億元,大家都不敢相信,覺得是天方夜譚。我們這裡是淺丘地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家祖祖輩輩都以務農和在外打工為生,怎麼會有這麼大的項目到我們這裡發展呢?」談及青白江區清泉鎮的變化,清泉鎮秧田村29組村民王文根至今都覺得像做夢一般。
王文根的父母年歲已高,身體也不大好,但是為了給子女減輕負擔,還是堅持種田,每天坐公交車去城區賣菜。他的媳婦在城區一家工廠上班,每個星期只能回來一次。他自己則在廣東一家電池廠打工,一年回一趟家。「兒子看到我喊叔叔,認不出來。我不想出去了,但有一大家人要養,沒辦法!」談及過去,王文根的感受都是艱辛。
多年來,青白江的發展主要集中在毗河以北地區,城市空間、環境承載已日趨飽和,毗河南北城鄉二元結構較為突出。
蒼龍欲飛,切不可畫地為牢。困守一隅,不如跳出窠臼。2017年,成都青白江區順勢而為,在毗河以南的清泉、福洪兩鎮全新規劃建設了40平方公裡,以」中歐班列(成都)「為核心,承接產業轉型升級的歐洲產業城,真正意義上打破了長期以來形成的毗河南北城鄉二元結構,在推動全域發展和城鎮化進程的同時,為毗河以南的老百姓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新變化。
「幸福來得太突然。」王文根父母的養老問題在當年就得到了解決。第二年,華鼎國聯動力電池項目(簡稱「華鼎國聯」)一期建成,由於有相關工作經驗,王文根順利地找到了新工作。「最近,我媳婦也在歐洲產業城找到了一份工作,一家五口能夠天天在一起了,不焦不愁,就盼著安置新房早點修好!」讓王文根一家特別滿意的是,歐洲產業城的基礎配套也彰顯出了國際範兒。三甲醫院、國際學校、東山公園、大型綜合體、電影院等都在規劃建設之中。
像王文根這樣的家庭,當地還有很多。負責拆遷工作的青白江區歐洲產業城管委會黨工委委員付道華說,歐洲產業城之所以建設速度如此之快,和當地老百姓的全力支持分不開。歐洲產業城的建設,讓毗河以南的老百姓看到了美好的未來。一說拆遷,大家都積極響應,迫切期盼家鄉快速發展,歐洲產業城早日建成。
激情之城
「一天一個樣」見證青白江建設速度
最初的歐洲產業城還是一片丘陵農田,放眼望去,只有一條清泉大道直穿而過。2017年10月,投資100億元的華鼎國聯所需520畝用地進入拆遷,涉及6個村民小組。2017年11月6日,場平進場,40天後完成拆遷,比原定時間提前近半個月交地。這樣的速度讓企業震驚不已。
「這並不是什麼奇蹟,而是眾志成城,全身心投入而創造的『實際』。歐洲產業城的建設,成了大家共同的奮鬥目標,爭先垂範『幹』字當頭。」作為最早參與到歐洲產業城的建設者,成都青白江區歐洲產業城管委會規建部部長張琦感觸頗深。
據張琦透露,華鼎國聯最初選址位於原川化廠區。2017年9月,成都青白江區提出了「一港三城六個特色小鎮」的總體規劃。按照規劃,原川化廠區成為智慧產業城的核心區域,不再適宜工業項目的建設。成都青白江區委、區政府提出了將該項目選址歐洲產業城建設的方案。而企業的條件是兩個月完成拆遷、場平和交付。
面對一片丘陵農田,企業的「苛刻」條件成了動力。成都青白江區上下迎難而上,硬是在兩個月內完成了土地交付。
華鼎國聯的成功落地,樹立了歐洲產業城「快速建設、敢打硬仗」的硬漢形象,讓這個產業新城名號迅速在四川省打響。很快,廈門鎢業、正創等重大項目相繼決定落戶歐洲產業城。這樣的大好形勢讓張琦充滿了信心。
五路一河項目建成之後,包括港城大道南段、青雲路等18個項目在內的二期道路建設也緊鑼密鼓地展開了。「如今的歐洲產業城建設,可以說是一天一個樣,看得見,摸得到!」烈日下的工地上,張琦擦了一把頭上的汗珠笑著說。
據介紹,智慧產業城內符合主導產業的重大項目不久後都將調遷歐洲產業城,藉助重新布局,實現全面升級,打造全國老工業基地轉型升級示範區。
希望之城
「築巢引鳳」打造高規格載體平臺
像張琦這樣整天奔波於項目建設工地一線抓落實的幹部,在歐洲產業城比比皆是。這樣「雷厲風行、真抓實幹」的工作作風無疑是給外來投資者的一顆「定心丸」。在他們眼中,歐洲產業城就如一座希望之城,只要堅持到底,夢想就能實現。
在華鼎國聯四川動力電池有限公司副總裁袁定凱看來,歐洲產業城佔據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毗鄰成都國際鐵路港,並且華鼎國聯項目選址東臨成都第二繞城高速,北側緊鄰成巴高速。鋰離子動力電池運輸主要通過鐵路運輸和公路運輸。國內,以公路運輸為主,國外,以鐵路運輸為主,這兩種運輸優勢將在歐洲產業城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
2017年,袁定凱辭去原來的工作,離開曾經生活的城市,舉家搬遷到青白江,看中的,就是歐洲產業城打造產業鏈、布局產業生態圈的宏大戰略。「選擇到華鼎國聯,就是希望能構建新能源動力電池全產業鏈。而歐洲產業城的承載能力非常強大,完全符合我們後期完善產業鏈的空間需求。」袁定凱說。
「除了華鼎國聯,歐洲產業城在成都市率先啟動蓉歐智能製造產業園(標準化廠房)項目建設,藉助優質載體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讓企業能夠拎包入駐、快速投產,實現輕資產運作。」成都青白江區歐洲產業城管委會主任沈偉對此引以為傲,「目前,已評審通過項目15個,租賃面積約10萬平方米。」另外,歐洲產業城還引進了鐵路和風電軸承生產商——天馬軸承,其產品主要出口歐洲、東南亞、美國等國家和地區;鎢鉬新材料生產商、供應商——廈門鎢業,其生產原料主要從國外進口,產品供應全球……
圍繞成都國際鐵路港,一座產業新城——青白江區歐洲產業城正在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