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廣東一個十幾歲的男孩,又一次把「惡作劇」刷新了一個新高度。這次遭殃的是電梯,他竟然用502膠水把電梯裡的按鈕都粘上了,然後非常淡定地走出電梯。這個舉動被監控完整地拍下來。
有網友說,每次關於熊孩子的報導,都刷新了我們的認知。沒有最熊,只有更熊!
「孩子靜悄悄,必定在作妖!」寶媽溫馨提示:熊娃正在禍禍世界,請多加小心
在寶媽群裡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孩子靜悄悄,必定在作妖!」當媽的什麼都不怕,就怕空氣突然安靜,如果一天到晚不停上躥下跳娃,突然悄無聲息了,那他不是在作妖,就是正在作妖的路上。
稍微一個眨眼的功夫,他就能給你製造出一個大大的「驚喜」,讓你只想退貨。
比如湖南有兩個5歲的小男孩,被奶奶揍了一頓後,聯手「報復」,把家裡的房子點著了,等消防員撲滅大火後,倆娃站在牆角,一副懵圈的「是我幹的嗎?」的模樣,讓人恨得牙根癢。
還有一個熊娃,從28層樓上往下扔了15個啤酒瓶,孩子的父母向全體業主道歉,並在群裡附上了孩子被暴揍的照片。
所幸這些熊孩子的惡作劇沒有造成太嚴重的後果,但是想想就後怕,萬一要是「玩大發了」鬧出了事故,可就沒人能笑得出來了。
各位寶媽溫馨提示:一大波熊娃正在禍禍世界,在這裡生存,請多加小心!
熊娃心裡到底缺了哪根筋?
人們不禁要問,這些「熊霸一方」的「小魔王們」,心裡到底是缺了哪根筋?
孩子眼中,這個世界就是個超級遊樂場,所有的東西都可以用來玩,當好奇心佔據了上風,更是不顧及其他人,只想達到自己的目的。
這種只考慮自己,心中沒有別人的「小太陽」心理,實際上跟家庭教育脫不開關係:
●家長溺愛
家庭的溺愛讓孩子心中沒有「其他人」的概念,認為全世界都應該圍著自己轉,只要自己開心了,其他人的喜怒哀樂都無所謂。
●缺乏關注
有的孩子經常做出出格的驚人之舉,目的只不過是為了引起父母的關注,實際上這是缺愛的表現。說明平時父母的注意力很少在孩子身上,孩子長期處於被忽略的狀態。
●公德教育缺失
現在的父母大多都摒棄了傳統的棍棒教育,捨不得打捨不得罵,孩子犯錯以後口頭的說教並沒有起到作用。父母的公德教育嚴重缺失,讓孩子沒有是非觀念,沒有邊界感,意識不到自己的行為可能會造成的嚴重後果,對公共道德更是沒有概念。
李玫瑾:愛和敬畏是必須灌輸的,觸犯原則問題,該打就打
李玫瑾教授曾在《圓桌派》中說過:
人的成長過程中,要形成一些東西,除了愛之外,還要有敬畏。如果孩子違法了,懲罰實際上是一種保護,讓他知道怕,知道後悔,以後再也不敢了,真的讓他不敢了才是保護他。」
愛和敬畏,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兩樣東西。愛給了孩子安全感,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才會對這個世界懷有一顆仁愛之心。而敬畏,不只是對父母家人,還有對其他人,對其他生命,對自然,對社會,乃至對整個世界。敬畏讓孩子有邊界感,懂得了是非曲直,知道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
對孩子的教育中,只有愛和敬畏兼備,才能是一個負責任的家長。
當孩子「熊」的時候,觸犯到原則問題,該打一定要打,不能縱容,不能得過且過,要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讓他不敢再犯,這本身就是對孩子一種保護。
當孩子出現以下問題時,父母一定要狠得下心,捨得下手,該打就打。否則等到孩子長大再管,已為時已晚。
◆目中無人
不考慮別人,完全蔑視輕視別人的尊嚴和利益,只圖自己快樂,不惜踐踏他人,這就應該要打。
◆無視規則
在公共場合,心中沒有規則意識,不講公德,不講素質,將自己的意願凌駕於規則之上,一定要好好教育。
◆心術不正
如果娃已經偏離了正道,不是開玩笑式的惡作劇,並且明確知道自己行為的後果會給別人造成傷害和損失,卻還要故意做,在傷害別人的時候有快感,說明孩子問題嚴重,需要家長重視起來,即使糾正。
以上所有情況,都不是打一頓就能解決問題,打過之後,家長一定要深入孩子的內心,跟孩子好好探討一下,究竟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郭德綱說到對郭麒麟的教育時,提到這樣一個理念:小時候在家裡,你把孩子罵夠了管好了,他將來到社會上,就不會被別人罵。你不管,社會會替你管。你自己管總比社會替你管要強得多!
熊孩子的問題,其根源是在於父母,多加重視,及時糾正,科學引導,熊孩子長大後,才不會再養出新一代熊孩子。
轉載自奶球媽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