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對國家運作非常重要,會有各界精英在這裡發聲,今年的計劃、目標和方案都會進一步討論,只為更好的未來。
在文藝領域,有一個人不得不提,他就是廖昌永,是上海音樂學院的院長,也是今年兩會的人大代表。當兩會遇見廖昌永,這一定會是《聲入人心》節目的高光時刻。
在2018年的冬天,有一檔非比尋常的音樂綜藝節目橫空出世,它就是《聲入人心》。它不拼流量,它不賣慘和編故事,它真真切切地用音樂去感動所有觀眾。當然,這檔節目跟其他音樂節目最大的不同,就是其核心不是流行音樂,而是古典音樂。
通過《聲入人心》節目的宣傳,古典音樂火了,廖昌永老師也小火了一把!廖老師不僅點評專業,而且對每一個成員都疼愛有加,即使《聲入人心》節目結束了,他依舊是嘴邊不能離開「聲入人心」這4個字。即使當在另一舞臺上錄節目,碰到《聲入人心》的成員,他也會自豪和驕傲地「炫耀」他的「孩子們」。
比如在《經典詠流傳》中,當在舞臺上遇見鞠紅川、鄭雲龍、阿雲嘎和高天鶴臨時組團唱完歌后,廖老師毫不掩飾自己滿滿的自豪感,急切而又真誠地向其他評委介紹這4個人的特色。
再比如當得知《聲入人心》這個節目獲得第25屆上海電視節最佳綜藝電視節目的殊榮時,他作為揭曉嘉賓,瞬間在舞臺上尖叫和「轉圈圈」。
我覺得這就是真愛,愛《聲入人心》這個節目,愛每個熱愛音樂的年輕人,愛古典音樂這門高雅藝術。
為了能讓更多人喜歡古典音樂,廖老師一直在推廣美聲和音樂劇的道路上不停奔跑,永葆初心,廖老師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人物。
在參加兩會前,廖老師就接受了滬上媒體的採訪,他說,今年的提案將重點關注「少數民族和邊遠地區音樂人培養」。
這就是初心,對自己熱愛的音樂藝術崇高的熱愛,對人才培養的滿滿責任感。其實有很多古典音樂都是從少數民族發展而來的,尤其是當前,很多優質的古典音樂也慢慢被流行音樂奪去了熱點和流量,廖老師身上的擔子就更加重。我們在《聲入人心》中經常能看到很多少數民族的歌曲被再次亮相,比如南楓、李文豹和金天澤(參加比賽時叫星元)演唱的《小河淌水》、阿雲嘎演唱的《希拉草原》等。
民歌其實非常優美,而且有韻律,更重要的是這是中國獨有的風格,而且百花齊放,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民歌,它們不應該被埋沒,更不應該被遺忘。
阿雲嘎在《聲入人心》中作為最傑出的少數民族的古典音樂傳承人,舞臺給了他一次表現的機會,也給了所有觀眾一個驚喜,最重要的是,給了古典音樂文化最精彩的一次發聲!
廖老師今年把兩會的重點放在了少數民族音樂人培養上,我覺得也是一種初心。因為上海音樂學院曾在上世紀50年代正式開設少數民族班之後,中途因為種種原因停辦過,近年來學院又恢復了少數民族班。
所以廖老師的這種初心是繼承了上海音樂學院,繼承了《聲入人心》,更是繼承了中國原創古典音樂。
有了人,才能更好地傳承古典音樂這門藝術,兩會能遇見廖昌永,我覺得真的是一件幸事!
本文由次音光原創,歡迎關注,一起追蹤《聲入人心》後時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