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海底總動員》的看片現場,記者發現無論是成人還是小孩都被這部動畫片曲折感人的故事情節和融合了最尖端電腦特技的海底世界的畫面所吸引,而兩位主角的配音更是惟妙惟肖。一位觀眾對記者說:「如果事先沒人介紹,真聽不出這是張國立、徐帆兩位非專業配音演員的聲音。他們的語言功底這麼好,真讓我有些驚訝,這也能從一個側面考驗一個演員的功底。」
那麼《海底總動員》究竟是如何鎖定這兩位演員為影片「獻聲」的呢?據該片配音導演介紹,他們的要求首先是配音演員的聲音要接近原聲,其次是希望配音演員要會捕捉動畫主角的性格,另外由於錄製時採用分軌錄音的方式,演員完全處於「自說自話」的狀態,所以對演員的臺詞功底有很高的要求。所幸的是,張國立和徐帆在錄音中完全達到了他們的「苛刻」要求,用很短的時間就完成了配音任務。
張國立:配音時三次被感動得熱淚盈眶
張國立說自己非常喜歡《海底總動員》,因為身為人父的他非常能夠認同片子裡面所飾演的角色小丑魚父親馬林為了尋回兒子不惜上天下海的情節。同時,他也被影片講述的主題———為人父母要懂得給子女成長空間所感動。「進行配音工作時我居然有三次被劇情感動得配不下去,簡直是熱淚盈眶。我覺得除了小孩兒要看,父母和一般成年人更要看這部電影。孩子們有他們看的樂趣,我們有我們看的樂趣。」張國立是在百忙中抽空參加此次配音工作的,導演體諒他而原想安排短一點的工作時間早點兒放他回拍片現場,未料張國立本人反而主動要求延長一倍的配音時間,只是因為不想為趕進度反而破壞了配音版整體的品質。
徐帆:初次「獻聲」獨創「鯨語」
而第一次為迪斯尼動畫片配音的徐帆對角色的把握非常到位,將多莉可愛和多變的性格詮釋得淋漓盡致。徐帆覺得自己飾演的角色相當好玩,因為熱心的多莉同時是患有短暫失憶症的魚兒,是劇情中最具喜劇色彩的角色。影片中有一段多莉在海裡向鯨魚問路的情節,需要模仿鯨魚的古怪聲音,剛看完原片時,徐帆只能做到口型相符,但並不能把多莉「二百五」的性格詮釋得很準確,在正式錄音的那一天,她索性放開嗓門,獨創了一門「鯨語」,沒想到卻獲得了大家的肯定。她表示,通過這次為《海底總動員》配音,又開拓了演藝事業的新領域。
據悉,《海底總動員》將於7月30日起在全國影院上映。(北京青年報 王巖 黃亮)
張國立+徐帆讓魚說人話
昨日《海底總動員》試映。試映效果出奇一致,詢問到的人都說影片「相當好看」,也都說張國立、徐帆為片中主要卡通角色的配音,「非常出色」。中國觀眾即將於本月底看到這部卡通新片,也將通過該片譯製版本領略張國立、徐帆「讓魚講人話」的能耐。
動畫片要是拍得好看了會比那些由明星、演員「真人秀」的電影更能爭取觀眾,《海底總動員》便是如此。影片描述在澳洲大堡礁海域,小丑魚馬林視從鯊魚嘴裡惟一倖存的兒子尼莫為自己生命的全部。但常有絮叨老爸亦步亦趨左右的尼莫,自感在同學面前失了面子,衝動之下釀成大禍。對兒子愛之切切的馬林,為救出尼莫,克服對深海和人類的恐懼障礙,與一條叫「多麗」的患失憶症的藍色帝王魚一路徵戰。而被困觀賞魚缸的尼莫,也在為了重回大海不斷做出勇氣之舉……影片注入豐富厚實的喜劇、冒險、親情、友情和信念等元素,並由造型童真的魚、海龜、鵜鶘、鯨等海洋生物,對故事進行諧趣、生動的演繹。該片5月底在北美上映,首個周末票房即達7100萬美元,改寫動畫片開映周末紀錄。截至上周末,該片已收穫票房3億多美元,即將逼近《獅子王》保持9年的動畫片全球最高票房紀錄。
昨日試映結束,為「馬林」和「多麗」配音的張國立、徐帆,以及為影片譯製版本配唱主題曲的孫楠,特意趕來捧場。影院內參與活動的少兒觀眾見到張國立,紛紛直呼他「紀曉嵐」。「紀曉嵐」是第二次為迪士尼影片配音,上一部是《人猿泰山》。他說上次為泰山配音他還因自己的製片計劃忙而事前有過推辭,這一次被這幾條特別有人情味兒的「魚」感染一口應承下來。張國立這七尺男兒在配音過程中曾為「馬林」與「尼莫」的父子情感動而三次掉淚,對於其中最難忘的情節,他認為是「馬林」在誤以為「尼莫」死了後心灰意冷,黯然游離想恢復記憶的「多麗」並說:「我只想失去記憶。」張國立說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其實很像馬林,而馬林這條魚,曾經因為對兒子呵護、緊張過度,而一度被不諳世事的孩子看低了其作為男人的勇氣與力量。徐帆配音的「多麗」,是一條「二百五」魚,它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熱心腸性格,引發笑料的同時瀰漫溫馨。配音導演說當時想都沒想就定了張、徐二人配音,就是因為他們音色、年齡及性格與角色相似。
近些年看譯製影片,很少遇到觀影完畢現場就能聽到觀眾對配音效果大行誇讚的情況,《海底總動員》是個例外。這個特例讓人很容易想起近期另一樁配音話題——李亞鵬VS《黑客帝國2》。雖然某些評論「尼奧有西北口音」的言語有拿人家籍貫說事兒的刻薄之嫌,但如果兩部影片都看過,真的會為李亞鵬難堪——堂堂救世主開口發話,倒不如兩條魚的人話說得好。怪了。 (北京晨報 首席記者 楊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