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孩子進入小學,開始系統地學習知識,認識這個世界,此時最急需養成的,就是良好的思維習慣。
學校的知識都有特定的答案,但孩子思維往往天馬行空,這就造成很多孩子無法理解的窘境。
有孩子的家長都會發現,輔導作業時有些題怎麼講都講不通,甚至於鬧出許多笑話,關鍵從孩子清奇的角度看,似乎還有幾分道理。
01青蛙到底幾條腿?女孩做錯大題被扣12分
前幾天在網上看到一個小女孩哭訴的視頻,她委屈地控訴老師判錯分:我可以考一百分的,青蛙明明是站著的!
據了解,女孩認為試題上的青蛙是卡通形象,只有兩條腿,舉著的是胳膊。就這樣,這道問青蛙有幾條腿的大題她全錯了,被扣12分,沒能考到滿分。
按常識來說,青蛙當然是四條腿,這一點小女孩也是知道的,可這不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嘛?
說到底,小女孩哭是因為自己看問題的思路,和老師以及標準答案不一樣,但她不覺得自己錯了。
02客觀上來說,錯的是出題者
對於小女孩的說法,網友的意見也很不一致,總結來說分為兩種。
1)一種認為數學主要靠邏輯思維
試題上的青蛙本就只有兩條腿,學生可能認為這是老師設下的「題目陷阱」,因此才按事實說話,小女孩的理解沒毛病。
2)另一種認為解題主要看題目內容
圖片只供參考,老師的答案沒問題。
其實這個問題沒有正確答案,不能完全說孩子做錯了,大人和孩子的思維方式本就不一樣,看問題的角度自然也不盡相同。
其實這樣的事件沒少發生,遠遠不止是數青蛙腿這麼簡單。
一位家長就曾吐槽數學出現了腦筋急轉彎題,讓孩子錯失了雙百分。
題目寫的是:教室裡有11盞燈,滅掉了4盞,還剩幾盞燈?兒子給出的答案是:11-4=7(盞)」。可以說非常標準,單位啥的也都帶上了,家長看過後,也沒找出問題所在。
在群裡問老師,得到的回答卻是:孩子沒審清題目,問的是還剩幾盞燈,雖然滅掉了4盞,但教室裡燈的總數依然是11盞,這道題班上只有一個孩子答對。
聽完老師的解釋,家長只覺得無語,明明是道數學題,反倒成了腦筋急轉彎。
03分析
事實上,每個老師教學生的方法都不一樣。讓題目變得靈活,是希望孩子通過做題提升思維應變能力,讓想像力得到充分發揮。
在當今社會,成績好的孩子已經不稀奇,聰明、懂得隨機應變的人才更受歡迎。作為家長,無需糾結一道題的正確與否,關鍵是要提醒孩子,以後審題要更謹慎才是。
但作為學校老師,教學的態度是會直接影響孩子學習積極性的。尤其布置作業時要尤為注意。
04布置作業要注意什麼?
1)作業難度適中
給孩子布置作業,要結合孩子們的能力,不要太輕鬆或太難。還要考慮孩子完成作業的時間,題海戰術已是過去式,提高效率才是關鍵。
2)結合實際情況
現在一些學校為了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會特意留一些手工作業。
有些手工大人都很難上手,卻規定孩子要在一個星期內完成,這根本不符合實際情況,只會徒增家長和孩子的壓力。
3)與課堂知識融合
布置作業主要是為了複習鞏固知識,檢驗學習成果。因此老師每天布置的作業,要結合當天教授的內容,不要超過這個範圍。
先鞏固好基本知識,然後再嘗試有難度的題目,循序漸進下來,孩子才能進步。
05寫在最後
孩子的思路清奇,又是讓家長和老師也很意外,這種思路一定不要打擊,想像力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就比如青蛙幾條腿的問題,說到底還是題目不夠嚴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