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女作家自殺悲劇的啟示——我們都欠孩子一堂性教育課

2021-02-19 中小學家長慧

家長慧—做中國最好的家長學習交流平臺

點擊上方藍色的字,關注我們喲

中小學家長慧

態度|深度|溫度

林奕含,臺灣女作家,因發表小說《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在臺灣大熱。4月27日,因不堪抑鬱症的折磨自縊身亡,年僅26歲。很難過是以這種方式認識了你。

13歲時,她遭遇過來自老師的性侵。此後一直抑鬱症傍身,苦苦掙扎了很多年,選擇在完成小說後的2個月後在自己的家中自縊身亡。

小說的情節簡介裡這樣概括這個殘忍的故事:

有一天李老師說,你的程度這麼好,不如每個禮拜交一篇作文給我吧,不收你補課費。思琪聽話地下樓了。老師在家裡等她,桌上沒有紙筆。

房思琪在日記裡回憶第一次被老師性侵的情景。

「老師說了九個字:『不行的話,嘴巴可以吧。』我說了五個字:『不行,我不會。』他就塞進來。那感覺像溺水。」

他說,這是老師愛你的方式,我心想,他搞錯了,我不是那種會把陰莖誤認成棒棒糖的小孩。想了這幾天,我想出唯一的解決之道了,我不能只喜歡老師,我要愛上他。你愛的人對你做什麼都可以不是嗎?

「為什麼是我不會,為什麼不是我不要,為什麼不是你不可以,直到現在我才知道這整起事件很可以化約成這第一幕,他硬插進來,而我為此道歉。」

那年的教師節思琪才十三歲,這個世界和她原本認識的不一樣。

(生前照片)

思琪第一次被老師性侵的時候,他美其名曰「這是老師愛你的方式」。而思琪遭受打擊時自我慰藉的方式是「我要愛上他」。

我想出唯一的解決之道了,我不能只喜歡老師,我要愛上他。你愛的人對你做什麼都可以,不是嗎?……我要愛老師,否則我太痛苦了。

(摘自《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林奕含自殺前8天接受的訪問視頻,一個人身著粉紅色的衣服的對文學和藝術執著迷戀的姑娘,單純而認真,毫無侵略性。(點擊可收看視頻)

「我是餿掉的柳丁汁和濃湯,我是爬滿蟲卵的玫瑰和百合,我是一個燈火流麗的都市裡明明存在卻沒有人看得到也沒有人需要的北極星。」從13歲開始,她終日生活在噩夢裡,16開始看精神科醫生,還進過精神病院。她重度抑鬱,崩潰,幻聽,自殘,無法正常戀愛。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是真實的。那個13歲卻被她的補習語文老師誘姦的女孩子,就是她自己,她真的長得很漂亮。房思琪的故事,就是她的故事,這個故事,折磨摧毀了她一生。把自己的傷疤撕開給眾人看是痛苦的,她說這是手挖喉嚨自嘔式寫作。

為什麼林奕含不去告她的老師,為什麼她的老師有恃無恐?

在小說裡林奕含說出了真相:

最終讓李國華決心走這一步的是房思琪的自尊心。一個如此驕傲的小孩是不會說出去的,因為這太髒了。自尊心往往是一根傷人傷己的針,但是在這裡,自尊心會縫起她的嘴。

李國華發現社會對性的禁忌感太方便了,強暴一個女生,全世界都覺得是她自己的錯,連她都覺得是自己的錯。罪惡感又會把她趕回他身邊。罪惡感是古老而血統純正的牧羊犬。(摘自《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李國華這樣的人比我們更理解這個社會的陰暗,在面對性的暴力時,即便他被揭發,但是被施暴者也會因此被輿論毀滅。所以無論是房思琪還是郭嘵奇,還有一群被他侵犯的小女孩,必須也必然要面對 「被強暴後」的自己,與其被社會輿論毀滅,還不如說服自己愛上施暴者。

或許我們還應該反思性教育的缺失。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裡有兩次房思琪想要與父母討論性侵和自己的遭遇,但兩次還沒有提出就已經被父母所打斷。

剛剛在飯桌上,思琪用麵包塗奶油的口氣對媽媽說:「我們的家教好像什麼都有,就是沒有性教育。」媽媽詫異地看著她,回答:「什麼性教育?性教育是給那些需要性的人。所謂教育不就是這樣嗎?」思琪一時間明白了,在這個故事中父母將永遠缺席,他們曠課了,卻自以為是還沒開學。(摘自《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再提到有學生跟老師「在一起「,父母的反應是「這麼小年紀就這麼騷」

思琪在家一面整理行李,一面用一種天真的口吻對媽媽說:「聽說學校有個同學跟老師在一起。」「誰?」「不認識。」「這麼小年紀就這麼騷。」思琪不說話了。她一瞬間決定從此一輩子不說話了。(摘自《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本來應該庇護你的家庭傷害了你,你不知道正在發生什麼,只知道世界混亂了。這麼小的孩子沒有能力去獨自承擔這種事情,沒有孩子能夠做到。缺失了性教育的家庭,讓身心重創的孩子無所依託,失去了最後一道保護傘。人世複雜,人性陰暗,我們很難猜測為什麼總有把手伸向小女生的老師,每個人動機也許都不同,也許每一個道貌岸然的人內心,都住著一個魔鬼。

去譴責魔鬼沒有用,去想想我們應該做什麼,可以讓孩子不至於對人性中的惡毫無防備。她說,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屠殺,是房思琪式強暴。

為什麼人流的廣告可以在大街上張貼,在媒體、網絡上打人流醫院的廣告,而性教育課本出來,卻在大眾的質疑聲下面,學校低調的收回了分發的課本。新聞裡經常有女孩被性侵的消息,被陌生人,被老師,被鄰居,甚至是親人。但是往往女孩們被告知,是你自身的不檢點才招惹來的禍事。

很多人會覺得發生性侵:這一切都是因為女人給男人了性暗示,然後把女性置於罪責的核心位置,但事實上,女性才是受害者。當男性決定傷害一個他可以控制的人時,強姦就會發生。

可是很多女孩到成年才知道,原來自己曾經被侵犯過。發生了不好的事情,大家更多想到的是悔不當初,而不是防患未然。社會。讓房思琪們不敢說話的,恰恰是她所處社會的誤解與偏見,在眾人異樣的眼光中現實風氣讓房思琪們只好一次次主動配合著傷害,將一切錯誤都歸結於自己。讓自己原本應有的生活面目而非,飽受精神上的折磨。

事實上,一個社會的性犯罪遠比報導所披露出來的要普遍和嚴重得多。相比於其他犯罪,性犯罪的受害人絕大多數都沒有選擇報案。美國有研究者針對強姦犯罪報案率做過仔細、系統的研究得出結論,強姦犯罪是所有自然犯罪裡報案率最低的犯罪之一。據估計,即使在美國這樣有著完善性侵立法的社會裡,也大約有84%的強姦受害人沒有選擇報警。

林奕含用她的筆,用她的生命無聲的反抗這個社會的黑暗。她的父母知道她所遭遇的一切,只是希望這一頁趕緊能翻過,等到女兒死亡時,事情被推到了風口浪尖,才說了一句,希望不要有下一個房思琪。

真的不會有房思琪這樣的被傷害的女孩子嗎?

一組數據:根據《女童保護2016年性侵兒童案件統計及兒童防性侵教育調查報告》,2014至2016年,僅僅三年間就有超過1300例性侵兒童的案件發生,2016年媒體公開曝光的性侵兒童(14歲以下)案例433起,受害人778人,比2015年增加93起。

來源:《女童保護2016年性侵兒童案件統計及兒童防性侵教育調查報告》,下同

在這一個個冰冷數字的背後,既是長期深陷心理創傷難以走出的青少年及他們的家庭,也是防性侵教育的「留白」、家庭學校監管的「失守」、法律體系的盲點以及心理救助機制的缺位。

北京師範大學兒童性教育課題組他們希望性知識能和其它科學知識一樣,被自然、準確地傳遞給兒童,讓兒童感覺到認識生殖器官,跟認識身體的其它器官一樣,懂得這些器官很重要,一定要保護好。「事實上,孩子在我們的性健康教育課上能自然、大方地說出生殖器官的科學名稱,而且年齡越小越自然。」

英國在開始性教育前,15-17歲少女的懷孕率曾高達55%-48%.自2000年性教育項目開展起,英國15-17歲少女懷孕率馬上降至了20‰左右。相比,我們已經落後了17年。

這個項目功不可沒——許多學校第一堂課就會給大家講解安全套的使用方法。如何避孕、如何有效避免愛滋等疾病傳染、如何保護自己……

即便是如此,英國依然覺得做得還不夠。

他們反思了SRE開展十幾年來所出現的一些問題:例如隨著網絡的普及,SRE裡一些傳統的性知識已經顯得「過時」了。

像是網絡欺凌色情簡訊的興起,以及網絡上成人片的泛濫青少年交網友時越來越大的「尺度」。

面對來勢洶洶的網際網路,英國政府很快行動了起來——性教育也要與時共進。

以前性教育只是公立學校的必修課,現在所有學校——管你公立還是私立,小學還是中學,統統給我必修!必修!必修!

如今,英國孩子們從4歲上學開始,就要接觸性健康方面的知識。內容也與時俱進,增加了如何應對性騷擾/性侵犯、情色簡訊、青少年欺凌(如強迫同學拍裸照)等內容。

然後我們在看看國外性教育的課本,或許乍一看「尺度」也挺大的。

比如這本——

跟中國版性教育教材相比,似乎這個教材的尺度更大一些。

可偏偏,這本書有個非常棒的書名——

It’s perfectly normal. 沒必要害羞,遮掩,或難以啟齒。


當一個身體器官的科學名稱都不能從大家嘴裡說出來,這個器官的結構和功能能得到正確的描述嗎?


當一個孩子都懂生理構造,怎麼會理解性侵的含義,他都不知道受到了傷害,如何有效的保護自己呢?一大批孩子能熟練計算各類奧數題,卻不懂得如何保護自己隱私部位。

性知識的缺失,家庭教育中對性的避諱,讓孩子也變得難以開口,然後讓那些心懷鬼胎的人有了機會。

受到傷害的孩子,除了身體上的傷害,更嚴重還有心理上的創傷難以癒合,一些受害者錯失了良好的治癒機會,導致心理創傷和恐懼陰影伴隨始終,很多受害者直到中老年時還記憶猶新。這種傷痛無法釋懷、無人傾訴,讓他們選擇了自我否定和自我壓抑的生活。就像林奕含也沒能逃離這份自我聲討。

很抱歉林奕含,用這種方式才認識你。希望天堂裡,你終於能安枕無憂。也希望各位家長要重視孩子的性教育,不要給黑暗中的壞人有機可趁。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可以健康快樂成長。更多的育兒文章,請關注家長慧!點擊菜單,免費獲取海量學習資源!


學好音標才能學好英語!點擊中小學家長慧菜單免費獲取英語音標和漢語拼音學習工具。

您對本文有何看法,請在文末留言!覺得文章不錯的話,請轉發請點讚喲

相關焦點

  • 林奕含自殺悲劇:還要犧牲多少林奕含,家長才肯重視孩子的性教育!(附10本性教育書單推薦)
    近日,年僅26歲的臺灣青年女作家林奕含自殺事件轟動全國
  • 她生前曾對母親說:「我們的家教好像什麼都有,就是沒有性教育」
    但是在這本書出版後不久,這本書的作者,這位年僅26歲的臺灣女作家,上吊自殺了。她的父母袒露真相:《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是林奕含的「自述」,她在少女時期曾遭遇補習老師的誘姦。這個經歷折磨、摧毀了她一生。現在身邊也有越來越多的聲音開始討論起這場「房思琪式的屠殺」。林奕含,這個名字對你而言也許有些陌生,但發生在她身上的故事值得每一個人尤其是家長反思。
  • 臺灣美女作家幼年遭性侵抑鬱自殺:性教育缺失,拿什麼來拯救脆弱的孩子!
    導讀:在不久前的4月27日,臺灣一位名叫林奕含的美女作家幼年因為遭受到補習班「老師」的性侵而抑鬱自殺。
  • 農村羞於啟齒的性教育,影響孩子一生的幸福
    今天打開手機,就看到了這樣的故事,一個9歲孩子的媽媽,怒斥老師,給孩子上性教育課老師該不該普及性教育我是一個農村娃,記得初中時,書中(應該是生物吧)有關於人體方面的,老師讓我們自己看看,然後就跳過了這篇,直接學習下一篇,其實,同學們都好奇,也不懂,不敢問,男同學還會拿書中圖片,惡搞女同學,整的在場女生好尷尬,現在想想,那時候大家,好奇,懵懂,無知。
  • 自殺 ? 每個孩子都應該好好上一堂「生死課」
    據美國的調查數據顯示,每年死於自殺的年輕人數量多於機動車事故。青少年自殺率的翻倍升高,不少高校開設「死亡教育課」的選修,曾有自殺念頭的學生上過該課後表示,確實能夠減少傷痛,放棄自殺的念頭。死亡教育課程包括些什麼?可回看之前寫過的一篇文章 如果孩子問你:死亡是什麼?
  • 你嫌性教育太早,但壞人不會嫌你的孩子太小
    再看近來發生的韓國N號房、鮑毓明性侵養女等令人髮指的性侵案件,更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鐘,科學的兒童性教育刻不容緩!臺灣女作家林奕含,26歲那年在家中自殺。在她的自傳體小說《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中,有這樣一段描述——剛剛在飯桌上,思琪用麵包塗奶油的口氣對媽媽說:「我們的家教好像什麼都有,就是沒有性教育。」媽媽詫異地看著她,回答:「什麼性教育?性教育是給那些需要性的人。所謂教育不就是這樣嗎?」思琪一時間明白了,在這個故事中父母將永遠缺席,他們曠課了,卻自以為是還沒開學。
  • 90%父母,都欠孩子這樣一堂課
    當然,現如今21世紀,大家都不會相信這種荒誕事情,很多人對這種鬼節也沒太多感覺,但實際上,對父母來說,這一天除了讓自己的孩子知道是鬼節外,更要給孩子上這樣一堂課。90%以上的父母都欠孩子一堂「死亡教育課」
  • 美女作家林奕含自殺:性教育的缺位,和孩子被剝奪的拒絕權利
    26歲的臺灣作家林奕含,這個外貌和心靈都鮮妍如花的姑娘,在接受媒體採訪的8天後就上吊自殺,留下一本《房思琪初戀樂園》她少年時期遭受性侵害的小說,成為她揭露汙黑的絕唱。這本不是她的錯,她卻用這種終極的否定自我的方式,告別了這個讓她深感絕望的世界。也給自己的親人,留下了永久的傷痛和遺憾。
  • 一年級家長與孩子同上性教育課
    楚天都市報5月30日訊(記者揭明玥)「不能讓別人看我的隱私部位,我也不能看別人的」「我以後要自己手洗內褲」 「我學到了男生和女生有什麼不一樣」……今天,在一堂題為《保護身體的隱私》的性教育課後,湖北省武昌水果湖第一小學一(3)班的孩子們,紛紛寫下各自的感言。
  • 老師教懷孕知識反被吐槽,千萬別忽視兒童的性教育問題
    其實現在的孩子發育普遍較早,九歲都快要進入青春期了。在孩子越小的時候接受性教育越坦然,他們了解這些知識就像跟了解人為什麼餓了吃飯,困了要睡覺一樣。不得不說,有的家長對孩子的性教育太拎不清了!很多爸爸媽媽最害怕的就是看到幼童被性侵的新聞,但社會上未成年人被性侵的案例卻屢見不鮮無論是將學生時代被性侵經歷寫進自傳式小說《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最終因抑鬱自殺的臺灣女作家林奕含,還是近日頻繁登上熱搜的「5 歲女童被熟人性侵」事件,都讓人既震驚又痛心。作為家長,我們必須要有對兒童性教育的敏感性,留意孩子的生理、行為上的異樣。
  • 臺灣補習班教師陳國星發聲明:曾與自殺女作家林奕含"交往"過
    26歲的臺灣女作家林奕含近日自殺身亡,她多年前被補習班老師誘姦一事也被曝光。  事件轟動臺灣社會,高雄市議員蕭永達日前點名當年誘姦林奕含的「狼師」就是島內知名補習教師陳星(本名陳國星)。消息傳出後島內輿論紛紛追蹤陳星的下落。
  • 不容忽視的性教育,我們要怎麼做?
    26歲的女作家林奕含自殺身亡,自殺8天前,林奕含穿著粉色上衣,梳起馬尾,對鏡頭講述自己出版不久的小說,她說:「思琪(小說女主角)必將走向毀滅,因為心中充滿柔情,有欲望,有愛,甚至到最後,她心中還有性。」
  • 兒童的性教育,越早越好
    孩子,才是這個社會上,最寶貴的資源。於小家來說,他是希望,對國家來說他們更是將來建設祖國的棟梁。梁啓超曾經說過:『少年強則國強』那些我們未曾實現的夢想,那些正在走向的遠大目標,都需要後繼有人。小家,大家,要進步 ,少不了後浪的注入。
  • 對孩子的性教育,我們怎麼說,孩子才能聽得懂?
    因此,性教育要趁早!臺灣作家林奕含,小時候被補習班老師性侵,成年後始終擺脫不了心裡的鬱結。她寫道:「飯桌上,思琪用麵包塗奶油的口氣對媽媽說:『我們的家教好像什麼都有,就是沒有性教育。』媽媽詫異地看著她:『什麼是性教育?性教育是給那些想要性的人』。」
  • 【Ibaby】孩子性教育時間表,家長必看!
    兩人對性知識更是一知半解,談起了戀愛,甚至偷嘗禁果懷了孩子。因為父母性教育的缺失,毀了孩子的一生,這是多麼悲哀的事情!這也讓小數想起臺灣作家林奕含,小時候被補習班老師性侵,成年後始終擺脫不了心裡的鬱結,最終自殺。我們痛恨披著老師外衣的禽獸,但也想知道在她無助被性侵時,她的父母在哪裡?
  • 北大女生因「愛情」去世,戳穿了教育的真相,我們欠孩子一堂課
    4月11日,那個曾經服藥自殺的北大女生「包麗」去世了。去年10月,包麗疑因男友的精神控制和折磨在酒店自殺,被發現後送到重症監護室救治。搶救了半年之後,最終還是消失在了世界的盡頭。在他眼中,李星星所嚮往的所有美好東西都是錯的。無法想像這個17歲的小姑娘是怎麼度過這令她擔心受怕的三年時光。每個人,在青春期裡都缺一堂戀愛課這兩個事件中,最難過的,除了當事人,莫過於他們的父母,尤其是母親,作為母親沒能在孩子走上絕路時給孩子提供幫助和保護,該是多麼的自責啊!
  • 如何做好孩子的「性教育」?父母需要了解這些
    我們以前的性教育,通常都是一些「規訓」,家長和老師想把自己的價值觀,自己認為「好的」,強加給學生。比如:告訴他們不能「早戀」、不能有婚前「性關係」等。臺灣著名教育家洪蘭教授說,「父母能給孩子提供的最佳營養是安全感,最好的刺激是父母的陪伴」。如果從孩子小時候,父母就以愛打底,和孩子建立充足的安全感和穩定、健康的依戀關係,我們的孩子就不會盲目地愛上一個人,或者在不該愛的年齡去談「愛」。
  • 如何做好孩子的「性教育」?父母需了解這些
    我們以前的性教育,通常都是一些「規訓」,家長和老師想把自己的價值觀,自己認為「好的」,強加給學生。比如:告訴他們不能「早戀」、不能有婚前「性關係」等。臺灣著名教育家洪蘭教授說,「父母能給孩子提供的最佳營養是安全感,最好的刺激是父母的陪伴」。如果從孩子小時候,父母就以愛打底,和孩子建立充足的安全感和穩定、健康的依戀關係,我們的孩子就不會盲目地愛上一個人,或者在不該愛的年齡去談「愛」。
  • 把愛帶給孩子,編程貓為鄉村留守兒童帶去「一堂編程課」
    來源:時刻頭條12月23日,2020共青團「童心港灣」·文化下鄉活動走進河北灤平縣兩間房中心校,少兒編程頭部品牌編程貓向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支持的117所「童心港灣」捐贈價值133萬元的少兒編程課程及圖書,同時為兩間房中心校的留守兒童帶來了一堂別開生面的編程課,助力鄉村青少年編程教育發展
  • 「房思琪式悲劇」,背後隱藏著孩子性教育的缺失,父母們值得深思
    相信每個孩子小時候都問過家長「我是從哪來的?」,「爸爸媽媽的結婚視頻裡為什麼沒有我?」家長就隨口敷衍說是垃圾桶撿來的,讓孩子以為自己不是親生的,產生想趕快長大去尋找自己親生父母的念頭。雖然聽起來還有些許搞笑,但這正體現了對孩子性教育缺失的普遍現象。很多家長都抱著「長大了他自然就懂了」的態度,其實只是為了自身掩蓋對性教育的逃避,同時這也體現出了大多數家長沒有科學的防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