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司,一場終始於口中的大河劇!

2020-12-14 騰訊網

導讀:壽司,一場終始於口中的大河劇!

壽司。這個許多人眼中日本料理美食的代表。

米其林三星的小野二郎,是國際認證的堅持、傳統、與品格的結合體。

網絡時代的今天,只要稍微搜尋一下,就可以找到如「綺羅星」(きらぼし,中文譯為閃耀之星的意思)般的壽司美食體驗心得,還有無數的壽司小知識、名店介紹。

食材的講究。師傅的堅持。手指的溫度。

客人坐在吧檯板前,等著師傅沉默地一貫一貫送上「丹精」(たんせい,中文譯為苦心)入魂的壽司。

那個畫面簡直已經能做為臨濟宗師徒問禪的公案一幕了。

但或許是我身為日本留學文科阿宅的背景,不管是坐在銀座高級壽司料理店的吧檯,或是和三兩好友,一起去吃以便宜方便又大碗著名的迴轉壽司連鎖店「濱壽司」時,入口的食材或許高級度不同,精緻度不一樣,甚至在迴轉壽司店面對的不是「一生奉獻給壽司」的師傅,而是觸控式面板。

不知為什麼,在壽司入口時,總有種難以形容的感動和感概。

一種跟在中國吃牛肉湯時一樣,難以形容的感動和感概。

感動。因為吃進嘴裡的,是歷史的軌跡。

壽司,原本的確是高貴的料理。

它的原型叫「熟鮓」(なれずし),是和稻作一起傳入日本的魚類料理。

就跟香腸熟肉一樣,許多美食的原點其實都來自於保存食。

在漁獲不安定、缺乏保存方法的古代,熟鮓其實是把魚肉和米飯壓實後醃在一起,靠發酵後米飯裡的乳酸菌而讓魚肉成為保存食的調理法。

顧名意義,熟鮓裡的飯,是臭酸的。

所以早期的熟鮓大多數在食用時,是只吃魚,而把米飯丟棄的。

後來才出現把熟鮓的發酵日數縮短,而連米飯一起吃的「生成」(ナマナレ)壽司。

這種過去平安貴族們所享用的傳統美味,現在還可以在很多以西日本為中心的鄉土料理中吃到。

千萬別嫌味道臭酸,因為壽司「すし」這個字的語源,原本就是從日文中的「酸し」來的。

看到這裡,當然你心中或許會有跟我一樣的想法。

「如果生在平安時代當貴族結果要吃臭酸的魚,那還好我是生於現代的平民。至少可以吃到美味的壽司啊!」

慶幸之餘,大家可能都忘了一件基本事實。

就是如果你不想吃酸魚,而想享用新鮮魚肉的甘美滋味,絕對沒辦法少了一種名為醬油的偉大調味料。

如果沒有醬油,生魚肉只能用鹽調味。

你也吃不到用精美刀工切出來的片片魚肉,因為要用鹽調味的話就得切成細條才能入味。而且如果這樣調理,最後你吃到的還是醃好的酸魚肉。

醬油偉大吧。而這個吃壽司時背後的大功臣,竟然是被一個吃素的和尚發現出來的。

鎌倉時代的日本臨濟宗高僧入宋學習佛法,同時也從大宋的名寺徑山寺,帶回了醃製素菜的聖品「徑山寺味噌」製法。

在回到日本、指導村民製作「徑山寺味噌」時,覺心發現味噌桶裡沉澱了一層液體,用手沾來送入口中一試,其味道「比肉汁還要鮮美」,於是偉大的醬油(溜まり醤油)問世。

至於和尚為什麼會知道醬油的味道比肉汁還要鮮美,你就不要太計較了。

因為醬油的出現,改變了日本人吃魚的方式。

我們認識的「生魚片」吃法才真正誕生。也才有機會促成了日後我們所認識的「壽司」誕生。

今天我們吃的握壽司,意外地要等到江戶時代中期才出現。

那個時代的江戶住了一大群名為武士的不事生產公務員階級,於是也讓江戶成了消費型都市,產生了許多由外地人來擔任的如建築工人、工匠等工作機會。

這些外地工人住在狹小的「長屋」(集合式雅房)裡,當然就有在上工前「吃得快、吃得便宜」的外食需求出現了。

於是,在江戶出現了種種專作這些生意的「屋臺」(やたい),也就是路邊攤的出現。

壽司就是其中的一種。

壽司與過去的貴族美食開始大不相同。

面臨海灣的江戶擁有大量新鮮魚產,在活用醬油之後出現的生魚片吃法,讓路邊攤老闆當場用那個時代便宜到爆的鮪魚(沒錯,那個時代鮪魚叫「シビ」,和死日同音而且漁獲量超大),徒手跟飯一捏,方便好吃的得來速平民美食就此完成。

其中有名的「路邊攤頭家」華屋與兵衛以此為基礎,不斷開發出越來越豪華的壽司,甚至還曾因此被當局以「鼓勵奢侈」罪名抓去關了一段時間。

而就算壽司上面不再是酸魚而是塗了醬油的鮮美生魚,而且握壽司又被稱為「早壽司」(早,はやい,中譯為快的意思),急性子的江戶人沒時間等你慢慢醃。

但是壽司正如其語源般是「酸的」這個概念,早已成為日本食文化一部分。

於是今日日本食用酢大廠「ミツカン」的初代始姐中野又左衛門發明了加在飯裡的「壽司酢」,而讓剛煮好的飯就能調成酢飯,「江戶前壽司」(江戶前面就是東京灣)於焉問世。

沒錯。受世界承認的米其林三星美食,源流就是東京的路邊攤。

現在,我們看到壽司成為日本的驕傲。

看到壽司之神成為世界美食界知名人物。但是這個日本文化的代表,出身卻是很多人覺得親切、好吃,但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路邊攤小吃」。

壽司有今天的地位,是因為許多師傅不斷地追求和堅持。

當然,日本文化中對於專門職人的尊重,也讓他們除了金錢外,還有了更多的向上原動力。

最重要的,壽司是從在地和本土,發展出來的國際化榮光。

感嘆。因為吃進嘴裡的,是庶民的傳統。

今天我們以中國小吃為傲。

但卻也有許多人覺得小吃美食就是得「便宜」,就是得永遠是路邊攤,就是永遠得要是「吃粗飽」的。

不然就不再庶民、所以就漲個5塊錢得天誅地滅。

其實不管是東京的江戶前壽司,或是中國的清燙牛肉湯,同樣都是用食物這種形式展現出來的歷史和文化傳承。

江戶前壽司也曾經是「作實人」在填飽肚子的,那麼如果我們對我們的小吃有更多的堅持、對我們的文化有更多的自信、對從業者有更多的尊重,最重要的,不要永遠覺得我們自己的東西一定都是「粗俗的」,那麼我們身邊的這些牛肉湯、肉燥飯,難道就不可能有一天成為另一個米其林三星?

下次去到日本的壽司店,吃到一樣美味的壽司時,相信你的感想不再只是魚肉的高級與否、師傅的握法手藝,或是店內裝潢的講究與否,甚至有什麼名人加持背書過了。

因為你知道,你正在用舌頭體驗一種歷史與哲學的命題。

相關焦點

  • AKB48偶像能夠拯救「大河劇」嗎?
    但NHK(日本放送協會)的歷史電視劇「大河劇」卻是一個例外,作為NHK的王牌節目,「大河劇」在每周日晚上播出,每集時長大約45分鐘,每部的長度在50集左右,換句話說,一部「大河劇」一播就是一整年。除了個別情況(如2000年的《葵·德川三代》)外,大河劇都是從主人公的青少年甚至童年拍起,一直拍到主人公去世為止,從這個角度而言,可以說大河劇都是悲劇結尾,而不會出現中國人喜好的大團圓結局。
  • 媲美康熙王朝的大河劇,是日本的良心嗎?
    1988年中央電視臺曾播出過大河劇《武田信玄》,引發了不小的戰國熱,隨著中日文化交流的深入,大河劇不僅在日本培養了大批的歷史迷,也成為中國的日本史愛好者直觀了解日本歷史的主要渠道。在中國觀眾的認知裡,大河劇就是日本的歷史劇。但筆者卻要說一句,雖然大河劇的確取材於日本歷史上的人物事件,但與一般意義上的「歷史劇」仍有差別。
  • 大河劇,了解日本的一扇窗
    最先接觸大河劇,一定會被劇中人精緻的服裝,奇特的造型吸引到。相對於一般粗製濫造的歷史劇,大河劇的製作可以算得上上乘之作。問題來了,什麼是大河劇?其實它的歷史並不久遠,第一部劇誕生於上世紀六十年代。當時,日本颳起了歷史日,NHK電視臺抓住這個機會,開始以大河小說為藍本製作大河劇。當時,NHK不計成本,選擇最紅的演員,最優秀的創作團隊,配以精良的道具,力求真實的還原歷史,只為製作出一部好劇。
  • 澤尻英龍華涉毒背後,是日本大河劇的日益凋敝
    而且自2008年的《篤姬》以來,大河劇的收視率也是快速下降,過去收視率從沒有低於15%的時候,NHK的製作人拍著胸脯和各大經紀公司說「大河劇」這三個字就是收視率的保證,讓各家旗下的一線演員放心來演。《韋馱天:東京奧運的故事》劇照。
  • 從日本大河劇看如何傳播民族故事
    大河劇,是什麼鬼?「大河」一詞來自法文詞彙的「roman-fleuve」,是指以家族生活為題材圍繞主人公呈現時代發展的長篇小說。目前日本的大河劇,是由日本放送協會(下稱NHK)自1963年發起,每年製作1部,從1993年發展成2部每部約50集。
  • 號稱半部日本史的國民神劇「大河劇」也太好看了吧!
    神探伽利略》、《朝5晚9》等 不過今天報姐要說的是堪稱半部日本史的大河劇 不同於一般的歷史劇 由NHK電視臺自1963年開始 每年製作一部大河劇
  • 小慄旬主演大河劇宣布陣容 大泉洋宮澤理惠等加盟
    (慄子上一次出演大河劇是2018年的《西鄉殿》)當時連2021年的大河劇都還沒啥消息,一下子就突然官宣了2022年的,實在是有點驚喜。NHK當天的記者會也只有三谷幸喜編劇到場,小慄旬當時在美國陪產缺席。
  • 都是年代劇,《大江大河》和它比不算什麼,這部劇立意更高
    話不多說看正文   最近正在熱播的《大江大河》相信大家都已經看過了。   這部劇目前在豆瓣上面的評分是8.9分,在現在已經算是一部口碑非常不錯的電視劇了,現在的電視劇大眾對於評分也是很嚴格了,現在的劇能上8.5分就已經不錯了,不過同樣的也是一部年代劇
  • 賞析西村雅彥參演的電影真田丸,專治大河劇觀賞困難症
    而在不久後的將來,他還將以「真田幸村」這個名字在戰國末年的戰場上留下濃重的一筆……要感謝三谷幸喜,感謝堺雅人,在大河劇榮光不再、江河日下的今天,他們還在絞盡腦汁地為這一悠久的電視傳統續命。大河劇的衰落,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便已開始。本世紀初推出的幾部劇集,更是不斷刷新著大河劇收視下限。
  • 井上真央主演15年大河劇 挑戰日本女傑
    井上真央主演15年大河劇   搜狐娛樂訊(麥媛/文)日本人氣女演員井上真央(26歲)內定為2015年放送的NHK電視臺大河劇和現在放送中的大河劇《八重之櫻》的綾瀨遙(28歲)一樣,井上也將詮釋一位日本幕末・明治維新時代的女傑。井上曾出演了2011年NHK晨間劇《太陽公公》,擔任當年的紅白歌會的紅組司儀,這次再擔綱重任,可以說是成長為大女優的又一證明。  後年的「NHK之顏」,花落井上。今年日本的黃金周期間,曾傳出她和合作《花樣男子》的嵐的松本潤結婚的消息,不過目前看來,她還是會以事業為主。
  • 「爆款劇」的品相已見雛形,《大江大河2》豆瓣開分9.3
    上周日,由上海廣播電視臺、正午陽光、SMG尚世影業出品的《大江大河2》在東方衛視首播。都說國產劇續集難拍,因為第一部火了後,往往由於演員身價、檔期等原因,主演換人了,甚至連主創也變動了,因而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續作歷來不少。然而,時隔兩年歸來的年末大戲《大江大河2》似乎無此隱憂。
  • 《大江大河2》已經定檔,準備好追劇哦
    今年4月《大江大河2》就已殺青,足足等了大半年,近期《大江大河2》終於宣布定檔,將於12月20日和觀眾們見面。2018年改編自阿耐小說《大江東去》的電視劇《大江大河》第一部播出,一經播出,掀起了改革浪潮時期的時代劇的高峰。
  • 《大江大河2》評分9.4,比第一部分數高,觀眾稱讚「國產劇標杆」
    備受關注的國產電視劇《大江大河2》近日已經開播。剛開始大家對於《大江大河2》的期待是只要不比一部差就可以了,第1部大《大江大河》鎖定8.8分。也是近年來國產劇的高分,《大江大河2》僅僅播出4集就獲得了好評如潮。
  • 2019王凱《大江大河》口碑爆棚,2020三部大劇即將霸屏
    2019年是演員王凱辛勤耕耘的一年,共計在組拍戲310天,共拍攝三部主旋律大劇,2020年會是王凱霸屏的一年,下面小編就來盤點一下勞模王凱的2019。 一、主演電視劇. 在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獻禮劇《大江大河》中;飾演宋運輝。
  • 菅田將暉將出演2022年大河劇
    NHK的招牌之一的大河劇,歷來受到日本中老年觀眾的喜愛。大河劇的內容一般以戰國時代為最佳。今年的大河劇《麒麟來了》就是講述戰國時代殺害了織田信長的明智光秀的故事。明年的大河劇《衝上青天》則是以近代為背景的。
  • 《大江大河2》先聲奪人,浙江衛視「美好時代劇獻」開啟第二季
    12月20日,暌違兩年之久、原班人馬再次集結的《大江大河2》,正式登陸浙江衛視中國藍劇場。觀眾將再次望見大江大河的宏觀之勢和朵朵浪花的細微之姿,也從中感受著時代洪流「犇騰」的九曲迴環。
  • 跟著大河劇女主角篤姬的腳步遊鹿兒島
    除此之外,鶴丸城跡附近還有維新志士、倒幕軍首領「西鄉隆盛」開辦的私塾「出丸跡」,以及日本最後一場內戰「西南戰爭」的遺址,可說是個見證好幾項日本重要歷史發生的地方。▋遊賞篤姬出嫁前的居所──仙巖園(別名:磯庭園)建於1658年的「仙巖園」是薩摩藩主 島津家歷代的別墅,篤姬在嫁到江戶前曾在此住了3年時光,《篤姬》大河劇也在園內各處實地取景,如水道橋旁的茶屋就曾多次出現在電視劇中,現在茶屋內還掛著飾演小松帯刀的演員「瑛太」的親筆籤名喔!
  • 精品難出圈,《大江大河2》們的劇N代困境
    劇焦一線原創文丨蔡靜靈編輯丨李芊雪1月11日晚,《大江大河2》迎來大結局,隔日「想看大江大河3」的詞條登上微博熱搜榜。作為2018年現象級電視劇《大江大河》的續集,《大江大河2》沿用了主創人員,也延續了原先的製作班底——東陽正午陽光影視有限公司(簡稱正午陽光),製片人侯鴻亮,監製孔笙。
  • 毛蟹壽司你吃過嗎?入口鬆軟如羽絨枕,蟹鮮在口中爆發!
    喜歡的朋友可以轉發朋友圈,分享是一種美德~說到飲食趨勢,你可以講分子料理的沒落、低溫烹調的普及、傳統烹調法的熱潮等等,在當今什麼都有可能的時代,不知是食客難服侍,還是廚師好奇心強,加上科技與物流的進步,有古老當時興,亦有顛覆性的創新,就連壽司也不斷地進化。
  • 2018年大河劇分集簡評·《西鄉殿》第1、2集:西鄉殿可是被某位中國...
    每年從1月份開始,在NHK電視臺一周一更,一直播到年底,自1963年起到現在都是如此的「大河劇」,用半個多世紀的時間,完成了比「春晚」還要令人驚嘆的「壯舉」。但我對大河劇關注的原因,並不止於此。,較為準確的說法是「21世紀特別大河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