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a year!這一年!
相信所有的人都會對2020這百年不遇、折騰的一年感慨萬分!
終於,疫苗問世!有希望的2021也來啦!
新年伊始,疫情反思後的2021年該做些什麼呢?減肥?戒菸!下決心開始運動?讀100本好書?開始做義工幫助別人?……這些新年計劃/打算,英文叫做New Year's Resolution,恐怕在跨年夜來臨之前就從許多人的腦海裡閃過。
下面這組數字是美國人新年計劃的小統計:
45% —— 美國人有自己的新年計劃
66% —— 新年計劃與運動健康(Fitness)有關
21% —— 與減肥有關
14% —— 與運動有關
7% —— 與健康飲食有關
5% —— 打算戒菸
1% —— 想學會說「NO」(不)……
Google搜索顯示:與「New Year Resolution」相關的內容竟然高達近125,000,000條!
當然,大多數人雄心勃勃的新年計劃很快就會被無比忙碌的工作、各種各樣的應酬和瑣瑣碎碎的生活再加上人類天生的惰性所吞噬,遭棄之腦後,半途而廢,終以失敗而告終。
我們來詳看一下以下的統計:
◢研究發現:僅新年後一周,就已經有23 %的新年計劃停止運轉(而且往往是今年的新年計劃只是上一年新年計劃的重複);
◢研究還發現:Google 搜索「Diet(節食)」次數、健身俱樂部參加人數和用「目標設定的網站」的人數都是每年一月份最高,隨後逐月下降…。
一些難以持之以恆堅持運動的人乾脆把家裡的跑步機當成了「晾衣架」,上上下下胡亂懸掛著衣物、被褥等等。
研究者們對人們新年計劃失敗的原因也各有己見(比如設定目標空而大等等)。其實新年計劃能否成功完成,與個人習慣的形成有關(包括改掉一個壞習慣,如戒菸或放棄垃圾食物;或養成一個好習慣,比如每天運動或堅持選擇健康食物等等)。然而自古道:江山易移,本性難改,改掉壞習慣和養成好習慣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Maltz在他1960年的暢銷書中提出了「形成一個新習慣需要21天」的說法。但是後來大量的科學研究都證明了形成一個新的習慣需要的平均時間要長得多(至少3個月),並且因人而異(18-254天不等)。
美國《紐約時報》專欄作家Charles Duhigg的新書《習慣力量》(《The power of Habit》)闡述了形成習慣的秘密。
一個習慣的形成,實際上是建立起三個步驟的「習慣循環(Habit Loop)」:
★步驟一:有一個開始習慣的暗示或者觸動;
★步驟二:開始習慣行為的本身;
★步驟三:給予行為的獎勵。
◢以抽菸為例:看見煙盒是暗示,抽菸是行為,尼古丁給大腦帶來的短暫快感是獎勵。久而久之,循環建立並不斷自動化,人也就有了菸癮。
◢以現代人離不開手機為例:微信或電子郵件、簡訊息到來的提示聲是暗示,打開手機看微信、簡訊或郵件是行為,得到新的信息和反饋以及與人交流的快樂是獎勵。久而久之,人就很難離開手機,變成了手不離機見縫插針的「低頭族」一份子。
習慣養成學說已經被大腦研究所證明;研究表明青少年更容易對抽菸和吸毒上癮。
全世界精明的商家們其實早就開始熟練運用這個「習慣循環」來做推銷了,他們一旦看到「暗示」就馬上進行跟蹤,希望「購買」的行為隨之產生。
美國德州的一位父親有一天突然接到當地Target連鎖店寄來的推銷嬰兒用品的打折廣告後,非常惱火,他寫信給Target大罵:「我女兒才16歲,你們寄這些廣告,是不是想鼓勵她早早懷孕啊?!」
過了幾天以後,當Target的主管打來電話給這位怒火衝天的父親準備道歉時,這位爸爸卻不好意思地說,他女兒確實懷孕了。原來Target捷足先登地已經從這位先生16歲女兒購買物品的蛛絲馬跡中,分析到購物者可能已經懷孕了!!
瘋狂購物買買買和隨時隨地玩手機都會上癮!
現代兒童不健康,又普遍上癮、泛濫成災的「戶外」活動!
要想改掉壞習慣或者建立起好習慣,打破原來的習慣的環境很重要。
例如研究者發現,戒菸如果放在外出旅行度假時進行,要比在原來日常的環境中容易得多。這是因為原來的習慣循環中的暗示(在公共環境中掏煙點火容易引起周圍人的反感,何況在不少場所是明確禁止抽菸的)和獎勵(香菸釋放出的煙霧和氣味以及二手菸對健康的危害會招致他人的抗議)都受限於新的陌生的環境而蕩然無存,或是變得很不方便。
當然了,也不是所有的新年計劃都會以失敗告終。根據美國Scranton大學心理學教授John Norcross博士的研究,確定了新年計劃的人其實要比沒定計劃的人完成行為改變的可能性大了10倍多!John Norcross博士還發現,其實高達44%定了新年計劃的人是能夠將新年計劃執行到底的。那麼這些44%計劃堅定執行者們的訣竅又是什麼呢?
John Norcross博士還專門著有《改變學》(Changeology)一書。
John Norcross博士的研究發現,這些成功人士通常在制定和執行新年計劃時問了自己以下5個問題:
1. 我為什麼要制訂新年計劃做改變?
(What is my 'why'?)
在制定計劃之前,一定要好好問問自己:什麼是最重要的?為什麼要開始改變?例如,大家都知道我們應該運動,但重要的是要問問自己,為什麼我要開始運動了?我希望從運動中得到的是什麼?
2. 我的具體目標是什麼?
(What are my measurable goals?)
研究發現,行為改變的目標越具體越容易執行。而且應該以短期目標為主,例如這一星期裡,我每天應該做什麼?(譬如:本星期我每天走5000步)。這樣容易看到進步,也容易進行計劃調整。這其實和英文裡常說的「What your measure is what you get」(所量所得)同理。
3. 我的具體計劃是什麼?
(What is my plan?)
新年計劃的制定一定要深思熟慮。也就是我們中國人常說的「不打無準備之仗」。除了設定具體的目標,一定要考慮可能出現的障礙和應對的方法。
4. 支持我計劃執行的人是誰?
(Who will be my support?)
改變行為肯定會有波折,誰能在你遇到困難時鼓勵你,幫你出謀劃策?在你成功達到計劃目標時,為你慶功?這個社會支持(social support)圈子要想好組織好,以支持你計劃的執行。向這個圈子宣布你的新年計劃,讓他們幫你監督執行。
5. 我如何慶功?
(How will my celebrate success?)
在執行新年計劃的過程中,不斷地獎勵和激勵自己也是成功完成新年計劃一個很重要的部分。研究表明,在執行新年計劃中偶爾「放縱」一下自己(例如:減肥階段偶爾吃一頓垃圾食物)反而容易堅持行為的改變。另外,獎勵或激勵不一定是要物質的,也可以是精神層面的。自我反省一下,告訴自己幹的不錯!雖然只要幾分鐘,也不用任何破費,也會是個很好和很有效的獎勵。
那麼,到底該怎樣避免半途而廢,將新年計劃進行到底呢?
專家建議你可以啟用一個Smart (聰明)的系統:
S-Specific(具體化)
制訂新年計劃的同時,列出如何執行它的具體步驟,越具體越容易執行;
M-Measurable(可以測定)
一旦計劃的進展可以用數字來表示,所發生的變化和進展就可以一目了然,繼續前進的信心也會大增;
A-Attainable(可以完成)
制定計劃時切勿好高騖遠,如果定得太高,達不到反而會大挫銳氣;
R-Rewarding(包含獎勵)
一個好習慣的建立,一定要有一個配套獎勵的環節,這樣才能讓循環不斷進行,幫助自己逐漸走向「自動」;
T-Trackable(可以跟蹤)
這是建立在Measurable基礎之上,只有讓人看到不斷地進步,新計劃的執行才可能不斷地向前。
萬事開頭難!貴在堅持!這兩句老話對如願完成你的2021新年計劃尤為貼切。只要「堅持」,「難」字,也就慢慢被克服了。
祝大家新年健康快樂!2021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