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上午,由溫醫大發起的海西醫學聯盟在茶山校區生物醫藥科研樓報告廳正式成立。教育部原副部長、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會長杜玉波,教育部原副部長、教育部教育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林蕙青,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長王啟明,浙江省衛健委黨委副書記夏建成,溫州市副市長湯筱疏等領導以及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心湜、夏照帆通過線上線下方式出席成立大會並致辭。7位兩院院士及來自閩浙贛粵4省20市8所高校的校長參加大會。溫醫大黨委書記呂一軍主持大會,中國工程院院士、溫醫大校長李校堃致歡迎辭,副校長金勝威主持主旨發言環節。
海峽西岸城市群是我國沿海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國處於重要地位,目前海西區域在經貿等方面已經開展了廣泛合作,但在醫學教育、醫療服務等方面尚沒有形成合力。為全面貫徹全國教育大會、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精神,深入推進醫學教育改革,加快開展「新醫科」建設步伐,在教育部、國家衛健委、省市各級政府部門的支持下,溫醫大藉助地處海峽西岸核心城市群的地域優勢,攜手海峽西岸8所高等院校聯合成立海西醫學聯盟。
成立大會上,溫州醫科大學與廈門大學、福建醫科大學、福建中醫藥大學、廈門醫學院、汕頭大學、贛南醫學院、麗水學院共同籤署《海西宣言》。根據宣言,聯盟院校將本著「合作共享 特色發展」的理念,從加強學科建設、提升區域特色,強化人才培養、促進交叉發展,促進隊伍建設、加強合作交流,增強科研合作、彰顯國際影響等方面,推進醫學領域的合作交流,開啟海峽西岸醫學教育高質量發展、醫療服務高水平提升的新局面。
杜玉波指出,聯盟的成立是有效推進海西城市群教育與醫療發展的重要實踐,是區域醫學教育與衛生服務的一大進步。希望聯盟成員強化發展服務需求導向、優化促進教育資源流動、實化一流人才培養目標,以務實的態度、開放的姿態、服務的理念,把握好我國新時代醫學教育改革的發展機遇,開創具有海西區域特色的大健康新局面。
林蕙青指出,海西醫學聯盟的成立是進一步優化區域醫學教育資源配置、探索創新人才培養路徑的積極舉措,是協同促進醫學教育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要實踐。希望聯盟充分發揮集群效應,促進聯盟成員之間的共建共享,在溫醫大和各聯盟院校的共同努力下,完善機制,加快發展,推動形成聯盟區域發展特色,為推進海西區域醫學教育的創新發展、服務健康中國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
△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長王啟明致辭
△浙江省衛健委黨委副書記夏建成致辭
△溫州市副市長湯筱疏致辭
王啟明、夏建成、湯筱疏分别致辭,指出海西醫學聯盟是深化海西區域醫學教育與醫療發展合作、推進醫教協同的良好平臺,是推動海西地區醫學高地、醫學高等教育和衛生健康事業再創高峰的有效實踐,要立足大國計、大民生、大學科、大專業的醫學教育改革發展方向,推動聯盟院校的深入合作,為海西醫學人才培養、科研協同創新,醫療服務能力提升打開新的窗口,為健康中國建設提供堅實保障。
張心湜對海西醫學聯盟的成立表示祝賀,希望聯盟廣泛聯合區域內的生物醫學研究機構、管理機構、醫療機構、企業機構,協同開展海西醫學的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建設、科技創新和社會服務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同時不斷增強海峽兩岸醫學教育合作交流,在國內外醫學教育中發揮積極影響。
夏照帆在致辭中表示,海西是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希望以聯盟成立為契機,加強海西地區院校的合作,通過優勢互補促進海西城市群醫療衛生相關學科的建設和發展,提升聯盟單位在生命健康領域的研究能力、研究水平,推進海西醫學教育、科研、醫療、產業、應急調控的大健康生物鏈建設,形成具有海西特點的大健康模式。
△溫醫大黨委書記呂一軍主持大會
李校堃在致辭中介紹了溫醫大近年來快速發展取得的一系列辦學成果。他表示,此次溫醫大牽頭成立海西醫學教育聯盟,將促使溫醫大在海西醫學與教育發展中爭做表率、爭當先鋒,用不斷向前發展的勁頭合力推動區域醫學的發展。希望在大家共同努力下,通過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交流,提升海西城市群醫學人才培養和醫療服務質量,為實現健康中國貢獻海西醫學智慧。
成立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楊寶峰、林東昕,中國科學院院士王松靈分別作題為《學科建設的啟示與思考》《結直腸癌新型分子標誌物》《面對發展需求重構我國醫學人才培養體系》的主旨演講。
中國科學院院士、廈門大學醫學部主任韓家淮,福建醫科大學校長陳曉春,福建中醫藥大學校長李燦東,廈門醫學院校長吳小南,汕頭大學副校長陳敏,贛南醫學院校長劉潛,麗水學院校長李俊傑,溫州醫科大學校長李校堃等聯盟院校領導分別作發言交流。
9月19日晚,海西醫學聯盟舉行理事會預備會議,審議通過了《海西醫學聯盟章程》,形成了《海西宣言》,選舉產生了第一屆理事會。理事會實行輪值制,李校堃當選聯盟主席,韓家淮、陳曉春、李燦東、吳小南、陳敏、劉潛、李俊傑當選聯盟副主席。校黨委委員、教務處處長朱雪波當選聯盟秘書長。會上,溫醫大聘請了聯盟6所大學的校長為客座教授。
來源:溫州醫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