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喜歡粉牆黛瓦的建築風韻,冬天的蘇州也是這個樣子的。
六年前,我去過蘇州,那個夏天,蘇州總是下雨。闊別六年後的冬天,他依然還是雨中的樣子。
我很詩意地坐著綠皮火車來看蘇州,一天半啊,三十幾個小時,穿越半個中國就是來看你古典的樣子,柔媚的樣子,聆聽曾經雨中的記憶。
凌晨三點多,迎接我的是可以打溼發梢的雨,但不冷,就像我們北疆的秋雨淋了麻麻的痒痒的,不傷筋不動骨,有點拒絕又有些想親近,害羞的讓我鑽進黎明前的姑蘇城,感受她溫熱的氣息,狡黠的溫存。
我們北疆的冬天山河蕭瑟,樹木枯瘦。在蘇州完全感受不到蕭條氣息,一蓬蓬綠色隨處可見,飄落的梧桐葉子,我是那麼喜愛。在從住處到上學的路上,總是多雨,總是多情:路邊冬日小花勾引我一次次駐足,綠色的觀景樹木讓我一次次迷戀,我就是那樣貪婪的女子,一切美好的東西都喜歡親暱。一天天將粉牆黛瓦看到心裡,江南的重逢漸入夢境,流水的聲音在耳畔響起,垂柳的依拂嫋嫋娉婷 ,我的前世就在蘇州,每當想起,便有一種溫柔的疼。
在列車上讀書寫字時,有友問我,姐去哪裡呀?我說,去姑蘇城。他沒文化地問我,姑蘇在哪?倒沒聽說過?我有點鄙薄地回答,我喜歡把蘇州喚作姑蘇的。姑蘇,我想起《紅樓夢》中林妹妹就是這裡住過的,憂鬱的瀟湘妃子,才華橫溢的詠絮才女,就是姑蘇水墨裡生長的女兒,為此 還特意去了曹雪芹寫作《紅樓夢》閶門,感受「最是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突然煙火與詩情衝撞,遙遠切近的思緒纏繞出生生的愛戀。
在北疆的時候,我總喜歡一個人遊蕩在街巷市井。在姑蘇, 我在夜晚去了山塘街遊蕩,感受大紅燈籠迷離的詭密、水陸繁忙的喧囂、民間叫賣的風情、文人喝茶團扇的風雅,還有咿咿呀呀蘇州評彈的媚惑…
姑蘇的夜晚有些清冷,但山塘街的熱鬧讓我如此的迷醉,我熱烈的情懷遊走於姑蘇的古老與蘇州的現代的交融中,桂花糕、青糰子、芝麻糰子、各式糕點,頭湯麵、糖粥、藏書羊肉、鴨血粉絲湯、響水魚……都要一一品嘗,多數還可以吃得下,偶而也有吃吐的時候,但絲毫不影響味蕾的體驗。最後在一家文化書店流連忘返,那裡的書法、裝裱、團扇、工藝品、絲綢、書籤、畫冊讓我不舍,把整個店轉了一遍,邊聽店員用她細細的吳儂軟語解讀的蘇州的前世今生,這樣的閒散時光讓自己覺得分外迷戀,最後買了吳中畫家周文雍親筆籤名的《姑蘇風情錄》,欣喜而歸。自是「煙迷楊柳絲條條 ,姑蘇幾日情難了」。
每到一個城市,當地的博物館一定要去看看。剛到蘇州,我就去了蘇州博物館,它是近代著名設計大師貝聿銘設計的,蘇州的獅子林就是它私家庭院,上次去的時候在他家庭院裡捉迷藏,不小心把自己玩丟了,好久才找到出口,但是穿梭其中盪氣迴腸的感覺至今還記憶猶新。所以在蘇州只有哪裡能貝聿銘聯繫起來,都會引起我無邊的興趣。在博物館相遇紫藤、相遇疊山理水蘇州園林設計理念、越窯秘色瓷蓮花碗、吳地貴珍、吳中風雅,還有在太平天國忠王府裡玩耍一番,沒有這麼文藝的博物館,蘇州博物館給我帶進了吳中波瀾壯闊的世界,這裡的文脈傳承,讓一個紫藤園博去了多少遺忘的時光。還有館外的一灣碧水讓我傾心蕩漾,一處竹林牽動情懷陌陌,又一處山水設計牽引了冬日時光,還有還有那麼多可記憶、可留戀,讓我在文藝的博物館泡上一整天,直到閉館才依不舍而去。
冬日的蘇州正是梅花盛開的季節。八下江南的我,幾次相遇梅花,幾次都願做那個賞花人。在虎丘園、留園,難得相遇臘梅盛開,把姑蘇城點綴得更文藝、更清香。賞梅的樂趣在於一個「尋」字,我一處處追尋臘梅的蹤跡,仿佛期待小生的花下相逢,相贈梅花共赴天涯,情長尺短,這一世只做初見。
回望來路,粉牆黛瓦,鱗次錯落,抑揚頓
挫,猶雲行水,清揚悠遠,極富韻律,沉靜其中,心生悽楚,我終究是要離開,多麼希望江南夢不醒。綠意翠波,夢境迭起,我願與你一起,在這蘇州冬日裡走上千年,楊柳堤岸、拱橋洪波、天青色煙雨、吳地霸主、唐家小生、美麗的西施姑娘……
圖文:桃李笑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