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2019央視主持人大賽】火了,再一次證明知識和語言的魅力。《主持人大賽》從1988年舉辦第一屆,之後又分別5屆,2019年的《主持人大賽》是第七屆,也是時隔8年後的回歸。多年來《主持人大賽》持續為央視及各大衛視輸送了一批優秀人才,鞠萍、張澤群、曹可凡、撒貝寧、陳偉鴻、胡蝶等優秀的主持人都是從這個節目中出來的,所以這屆《主持人大賽》的爆紅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一、賽制簡潔明了,不拖泥帶水
《主持人大賽》每期節目12位參賽選手,分為「新聞」和「文藝」兩大類別,在第一階段比賽中,每場共有6名選手晉級,淘汰率50%。賽制簡單明了,絲毫不帶拖泥帶水。
比賽分為3分鐘自我展示+90秒的即興考核,結束後由專業評委和大眾評委的分數綜合算出,並且兩組分別只有前3名可以晉級。換而言之,每輪四五六號位出場的選手,都是一個激烈的比賽賽點,因為他們的分數直接決定下一個被淘汰的選手。
如果說3分鐘自我展示,是提前準備的,選手可以利用多媒體和道具來完成。但自我展示之後,立即進入的90秒即興考核,選手隨機抽題,抽到題後立即進入90秒倒計時,每一位參賽選手的表現基本都是無縫對接。讓人不得不嘆服他們深厚的文化素養、快速的隨機應變能力以及強大的主持功底。
二、全程透明,分數即時公布
在參賽選手90秒即興發揮結束後,董卿和康輝會點評幾句。與此同時專家評分,點評完分數便立即出來了,並且實名顯示在大屏幕上,哪個專家打多少分一目了然。去掉一個最高分、去掉一個最低分算出平均分,最後得分是專家平均評分×60%+大眾平均評分×40%。成績公布後,下一個選手立刻進場比賽。
三、評委惜字如金,廣告點到為止
拿第三期為例,大概有95分鐘,開頭評委和賽制介紹僅用3分鐘,片尾的總結1分鐘,12位選手,平均每個人只佔用了7.5分鐘的時間,而這7.5分鐘裡,包括3分鐘自我展示、90秒的即興,還有點評和打分。
這樣的節奏堪稱史上節奏最快的中國比賽節目。現在有太多競技類綜藝非常囉嗦的講故事,更可氣的是公布結果之前還非要插入生硬的廣告,這些是最讓觀眾厭煩的。所以央視《主持人大賽》才會如一股清流一樣直抵人的心底。小編不得不佩服央視做節目還是保持著極高的專業度和社會屬性的。
四、大神級別交手,金句頻出
節目好看不僅僅是因為賽制,也是因為這些選手都是大神級別的人物,比賽過程更是被網友戲稱像是在看「神仙打架」。能夠進入全國60強的,基本功肯定都是挑不出來毛病的。其實比賽階段最考驗人的,在於90秒的即時考核。大屏幕上有1-6個選題,選手隨機抽選,要求選手在90秒的時間內完成自己的論述。
在這90秒的時間裡選手不僅要言語流暢、邏輯通順,還得確保快速抓取信息、緊扣主題,講出的話要有內容、有深度、有升華。這對主持人的積累、臨場發揮能力、心理素質都是很大的挑戰。令人欽佩的是,每一個選手都是出口成章,雖然評述水平有高低,但過程一點都不磕磕絆絆。
看了這三期精彩絕倫的《主持人大賽》,小編也好想擁有這樣的口才和能力呀,不過就像董卿在點評時所說的:「一切學問都沒有速成的,尤其是語言。」這樣的能力也是需要從小練就的。尤其是放在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一個能說會道、反應靈敏的綜合型人才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家長在孩子童年時期就要打好基礎。
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優秀人才選擇是非常重要的。或許你的孩子在家能夠談笑風生,侃侃而談,一到課堂上或遇上人多的場合就膽怯,不敢表現或總是表達失誤;
或許孩子平時回答問題或表述時詞不達意,吞吞吐吐,缺失邏輯,章法混亂;
或許孩子在與人溝通時會出現認知失誤、理解錯位的現象,導致誤會產生;
或許孩子從來不社交或社交能力不足,不願意參與群體活動,跟同學和老師的關係僵硬;
或許孩子平時從不主動參加班級評先活動,也不肯爭先,優柔寡斷,責任感不強,缺少擔當。
以上問題,童說家素質研究中心認為是孩子表現力、理解力、思辨力、社交力、領導力五種能力缺失的表現,這五種能力之間彼此關聯,相互促進、聯動,形成了兒童的核心競爭力,這五力也正是一個成人在幼年時代就需重點培養的綜合能力。
一、表現力:增強自信,善於溝通
童說家素質研究中心認為:打開內心,通過語言這一重要溝通工具,敢於表述內心真實的想法,敢於表露真實意願,釋放天性,這是建立孩子自信心的關鍵,而孩子的表現力與膽識,與自信心緊密相關,這是「童說家五力模型」塑造兒童演說核心素養的第一步。
二、 理解力:加深記憶,引發思考
童說家研發團隊經過對體系的反覆論證、應用,通過大量的演說訓練,大規模的角色實踐,加深兒童對人物關係的了解,和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加強思緒的主動性,加強和語言能力的結合,深度開發大腦,讓孩子不僅了解「是什麼」 ,還要促進其思考「為什麼」,這是「童說家五力模型」塑造兒童演說核心素養的第二步。
三、思辨力:層次分明,條理清晰
就如何塑造兒童高級思維能力,提升孩子思維水平這一難題,童說家研發團隊在理解力開發的基礎上,針對孩子思辨力訓練進行分層體系設計。在訓練中加深理解環節,提升認知水平,誘發思索,讓孩子通過內在認知、外在語言及行為表現去演繹作品,促進孩子語言組織水平提高。
層次分明、條理清晰,有理有節,是思辨力的主要特徵,童說家素質研究中心著力培養兒童高級思維能力,在演說類訓練過程中能夠舉一反三進行思維深化,讓孩子產生積極性和創造性的作用力,促使孩子提升遣詞造句的結構化和邏輯性,這是「童說家五力模型」塑造兒童演說核心素養的第三步。
四、社交力:提升能力,盡顯智慧
童說家認為社交力並不能理解為交朋友的能力,它是兒童處理與他人之間關係的智慧,是一種不顯山不露水的隱性競爭力。別人對你的第一印象;對你的演繹產生的「眼緣、觀眾緣」;合群與不合群;個人與個人、個人與集體是否能和諧相處等,都受到社交力的影響。擁有社交力可以讓孩子多一點機遇,多一種可能,多一份自我主導,這是「童說家五力模型」塑造兒童演說核心素養的第四步。
五、領導力:自信勇敢,做事果斷
童說家素質研究中心認為,領導力是一種個人之於團隊的影響力,決定了作為個體在群體中的地位,讓孩子通過語言及行為影響力對他人和世界產生作用,從而成為主導者和意見領袖。這是「童說家五力模型」塑造兒童演說核心素養的第五步。
童說家「五力模型」的訓練彼此並不孤立,根據對課堂長時間的跟蹤調查顯示,」五力「相互促進和影響,形成閉環效應,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掌握這五種能力,你的孩子未來也可以站上《主持人大賽》大放異彩。
統籌:徐童團隊
編輯:殷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