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科左中旗保康鎮堅持把農牧民增收放在第一位,讓黨員成為農牧民群眾致富路上的領路人,優化產業布局,加快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特色種植業,著力建好「綠色銀行」,實現農業改革、農村發展、農牧民增收。
科左中旗保康鎮黨員志願者幫助呂國華收穫土豆
黨員引導,深化農業供給改革
「往年大夥都種植玉米,一年忙活到頭每畝地純利潤只有800元,今年我改種土豆後一畝地收入近2000元呢!」談到特色種植對收入的影響,查幹呼嘎查村民呂國華激動地說。
近年來,該鎮通過「土地流轉+轉移就業」方式,著力發展嘎查村新產業新業態,拓寬農牧民群眾增收渠道。各嘎查村黨員積極引導農戶進行土地流轉,通過盤活土地資源、集中連片種植,降低農業所需勞動力和種植成本,進一步激活農業剩餘勞動力的轉移,為農業規模化、集約化、高效化經營提供廣闊空間。據了解,年初以來,保康鎮通過土地流轉集中連片種植花生、葵花、穀子等特色農作物6.3萬畝,佔到全鎮耕地面積的28.6%,幫助7800餘名有外出務工意願的農牧民群眾轉移就業,實現年人均增收1萬餘元。
科左中旗保康鎮保南村黨支部書記張維寶種植的歐李豐收了
黨員示範,發展鄉村特色種植
「經過學習研究,我發現歐李特別適合我們村可利用耕地面積少、氣候相對乾旱的實際情況,就嘗試著種了,收成比預想的還要好!」保康鎮保南村黨支部書記張維寶說道。原來,該鎮動員嘎查村黨員幹部先行示範、勇於實踐,探索出適於本地耕種的農作物品種,為農戶提供有益借鑑。
去年以來,張維寶結合歐李「適合乾旱地區種植,旱時能避旱,雨季能蓄積水」的特殊抗旱本領,因地制宜探索歐李種植採摘產業,第一期集體連片種植10畝共1萬棵優質歐李,採用淺埋滴灌技術,進行現代化、集約化、特色化種植。幫助本村農戶拓寬增收渠道,每株產果按3斤計算,每畝可產歐李1500斤,以每斤5元價格估算,每畝年均可收益7500元。同樣的例子在保康鎮不勝枚舉,東莫瑞嘎查黨支部書記邱松峰在今年帶頭種植花生300畝,帶動嘎查內5戶村民集中流轉土地1200畝種植花生,畝產530斤,按照市場價每斤3.5元計算,畝均純利潤達到1260元,在鹽鹼地裡找到了致富新渠道。
科左中旗保康鎮巨寶屯村黨員志願服務隊幫助徐萬海收割穀子
黨員服務,助力農民科學生產
「今年我種了580畝穀子,但是經驗不足,不知道咋樣才能讓穀子長得更好。多虧了我們村黨員志願服務隊的幫忙,耐心給我講怎麼種、怎麼管,還幫我收割呢!」保康鎮巨寶屯村村民徐萬海說道。
保康鎮通過建立農機聯合社、成立農技志願服務隊等方式,著力提升農技服務水平,累計投入資金140萬元,建立農機聯合社,以統一管理、統一設立帳目、統一調配作業方式,為各嘎查村貧困戶提供青貯打包、黃貯粉碎、旋耕、收割等農機作業服務,只收取成本費用,帶動嘎查村集體經濟增收30餘萬元,收益率達到20%以上。同時,組織各嘎查村黨員成立「農技能手」志願服務隊37支,深入田間地頭廣泛開展送技術、送服務、送政策志願服務活動110餘次,幫助解決農牧民群眾深松整地、免耕播種、節水灌溉、高效施肥、環保收儲等問題1000餘個,為全鎮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助力,確保農牧民增產增收。
「下一步我們將以市場為導向,緊跟消費需求變化,繼續引導和指導農牧民群眾種植特色農作物,以『黨支部+合作社+農牧戶』的方式,打造特色農業品牌,帶領群眾享受『綠色銀行』帶來的『紅利』。」保康鎮政府副鎮長白小華介紹道。(唐麗雅 喬芳畦 劉晨野)
(責編:張雪冬、劉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