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劉雨靜編輯 | 馬越1
「只要我夠努力,老闆一定會過上他想要的生活。早安打工人!」
「打工可能會少活十年,不打工你一天也活不下去。下午好打工人!」
最近在社交媒體中突然流行起「打工人」語錄和表情包,這些表達各異的圖片和文字都傳達了一個信息:大家都是打工仔,為老闆賺錢、為生計奔波是自己的宿命。由於寫實中還帶著一絲苦中作樂,這個網絡流行語迅速引起了廣大網友共鳴,因此儘管不像別的營銷事件有網絡推手,打工人這個梗還是在社交媒體流行起來。
打工人表情包。圖片來源:微博據網友考據,「打工人」這個定義最早2005年就曾出現在百度貼吧中,不過真正被網友當成梗來玩是因為網紅「抽象帶籃子」的視頻。
帶籃子曾在網上發布了幾條短視頻,其中一條視頻中,他做出要出門打工的樣子,對著鏡頭說,「勤勞的人已經奔上了塔吊,你卻在被窩裡伸了伸懶腰,你根本沒把自己生活當回事兒。早安,打工人!」
此後帶籃子又發布了幾條打工人語錄短視頻,這種看似工作態度相當端正其實卻帶著自我調侃的句子很快引起網友的轉發和模仿——無論是北上廣高檔辦公樓裡為公司打工的白領,還是低線城市的基層務工者,都紛紛開始調侃自己的「打工人」身份。
「抽象帶籃子」的早安打工人截圖。圖片來源:B站視頻截圖帶籃子的「打工人梗」最早能流行,和帶籃子本人的人設有很大關聯。
帶籃子作為一個95後網紅,他本人帶有濃厚的「底層人民」意味:小鎮青年出身,高考考了兩次成績都不理想,輕工業職業學校大專畢業,現實中他的職業原本是一個工廠的保安。在直播中帶籃子有一句經典調侃:「大專人,大專魂,大專都是人上人。985211畢業的將來都是給大專人打工的!」事實上,如果最初是個在一線城市格子間生活的精緻白領——哪怕過著還不起卡債的月光族生活,說出這句話也並沒什麼說服力。
正如快手上的人間百態和拼多多的廉價拼團最早抓住的是低線市場的紅利一樣,出現在帶籃子視頻中的「打工人」梗,最早的確是低線勞動者的自我慰藉——收入很低、生活很苦,每天起早貪黑給老闆打工。
但依託著社交媒體的高速傳播以及當下主流網際網路語境的推波助瀾,這個流行語也迅速為大眾所接受。
從「社畜」、「喪文化」、「土味文化」等過去流行過的社交媒體趨勢中你會發現,當下年輕人中的主流網際網路語境,已經不再是體面精緻的中產階級和機場成功學織造出的「人人皆可走上人生巔峰」的夢,而是愈發引起人們關注的行業內卷、996和007工作制和對低線市場及小鎮青年的關注。當代青年習慣了在生活壓力之下的退縮式反抗,因此如今自嘲比雞湯成功學更容易引起大眾共鳴。
電視劇《武林外傳》中打工人式的自嘲。圖片來源:微博小說作者褚漢辰(博主@罐頭辰)在微博分析稱,「大家意識到不管你在北上廣的寫字樓裡喝咖啡趕項目,還是我在縣城的小企業裡看倉庫,我們內核並無不同,都是被資本家壓榨剩餘價值的勞動者。越來越多的勞動者意識到,我們身為社畜,建立一條內部的鄙視鏈毫無意義,所謂中產與所謂底層,在被資本家徹底剝奪作為人的尊嚴之後,留給普通勞動者的選擇,都是跪下。」
而網友們自創的一句打工人語錄也證實了這一點:「小時候我以為打工的意思是背著蛇皮袋踏上綠皮火車去遠方的工地。長大後發現只要是上班都叫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