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5月的到來,鄰居張哥最近顯得有點焦慮。原來,張哥的女兒在本地一所公辦中學讀初三,成績很不錯,一直穩定在年級前20名,眼看著中考過後就要讀高中了。
他想把女兒送到本地一所頗具口碑的民辦學校讀書,可一打聽,每年包含學費在內竟然要4萬餘元。張哥夫婦均為普通的企業職工,一年滿打滿算、不吃不喝拿到手裡也不足10萬元。
為此,他感到很糾結,因此找到小編,請我幫他分析分析,給點建議。
民辦學校學費這麼貴,該不該讀?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01先來了解一下民辦教育的基本情況。
1.教育產業化促成了民辦教育的蓬勃發展。
民辦教育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的孔子辦學。在之後的各朝各代,民辦教育不斷發展壯大,尤其是到了近代,更是進入了爆發階段。
1997年,在"科教興國"戰略的指引下,為加大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力度,我國頒布了第一個規範民辦教育的行政法規——《社會力量辦學條例》。1999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決定,要在我國形成以政府辦學為主體,公辦學校與民辦學校共同發展的教育格局。
20餘年來,隨著《民辦教育促進法》和《民辦教育實施條例》等一系列法規的出臺,民辦教育獲得了蓬勃發展,已成為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管理模式、服務創新、資本運作和市場需求等原因,一大批優秀的民辦學校在各地迅速崛起,並逐漸成為當地教育行業中的翹楚!
2.民辦教育的現狀
我國民辦教育體量巨大,從幼兒園到大學,各個階段的民辦教育呈現出多層次、多格局的百花齊放局面。
據教育部2019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全國各級各類民辦學校共有18.35萬所,佔全國比重35.36%,在校生達5378.21萬人,人員分布如下:
民辦幼兒園16.58萬所,在園人數2639.78萬人,佔50.2%;民辦普通小學6179所,在校生884.57萬人,佔15.9%;民辦初中5462所,在校生636.30萬人,佔11.3%;民辦普通高中3216所,在校生328.27萬人,佔6.0%;民辦中等職業學校1993所,在校生209.70萬人,佔3.9%;民辦高校750所,在校生649.60萬人,佔12.3%。
3.民辦學校的收費情況
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相比,其不菲的學費對於一般家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數字。在這裡,咱們暫且不說民辦大學和幼兒園,重點說說K12教育的高中和初中。
以成都為例,2019年有20所民辦學校,其中:
收費最高的是成都七中嘉祥錦江分校:
初中部:學費34800元,住宿費1200元,夥食費6800元,其它代管費3500元,合計46300元/年。
高中部:學費36000元,住宿費1200元, 夥食費6800元,其它代管費3100元,合計47000元/年。
收費最低的是四川師範大學實驗外國語學校:
初中部:學費24000元,住宿:1000元,夥食費:6000元,教輔資料費:300元,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200元,合計31500元/年。
高中部:學費24000元,住宿費1000元,夥食費6000元,課本作業本費340元,醫療保險200元,合計31540元/年。
從比較中可知,在成都民辦中學裡,費用最高的和最低的僅相差5000元左右。但這只是學校向學生收取的各項費用,而事實上,家長用在孩子身上的開銷遠不止這些,如果再加上服裝、補習、零用等,一年保守估計也需要5萬以上。這麼大一筆費用,如果僅靠一般的工資或打工收入,是很難支撐的。
02為什麼民辦學校學費高?
民辦學校學費高,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民辦學校具有盈利性。
公辦學校由政府主辦,屬於公益性質,學生免費。但民辦學校,從建設到運營,主要資金來源於社會團體、企業或個人等民間資金。如同做生意,這些資金需要盈利,而學費則是其盈利的主要途徑。
2.民辦學校辦學經費靠自籌。
公辦學校的辦公經費、生均公用經費、教師工資等都由政府統籌劃撥,但民辦學校則主要靠自籌。另外,學校要發展,就要不斷優化學校的辦學環境,增加軟硬體投入,比如改擴建校園、購置教育教學設施、升級辦公設備等,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這些錢到哪裡去籌呢?當然不再是投資人掏腰包,而是在就讀的學生身上收取。
3.民辦學校需支付高額的工資。
民辦學校要盈利,首先要有生源;要有生源,就得有口碑。口碑從哪來?主要是學校的辦學水平,也就是升學率。升學率要高,就必須要有優秀的老師作支撐。
於是,就出現了民辦學校用高薪到公辦學校挖優秀教師的現象。因此,在民辦學校任教的教師,工資和各項福利都是很不錯的。一般說來,各地優秀民辦學校老師的工資,是公辦學校老師的1.5——3倍。
另外,民辦學校一般都聘有外籍教師,這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而這些費用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都是從學生的學費中來的。
03民辦學校學費高,為什麼學生和家長還趨之若鶩?
民辦學校學費居高不下,但每年仍有很多學生和家長爭著去報考,主要是奔著民辦學校的教學水平和升學率去的。民辦學校教學水平和升學率之所以亮眼,主要是因為以下原因:
●為了提高辦學水平,民辦學校用高薪在公辦學校挖走了不少優秀的師資,使得民辦學校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都比較高,為高升學率提供了保障。
●民辦學校採取掐尖招生,往往在招生時都要組織入學考試,符合條件的學生才能報讀,這就造成了民辦學校的生源質量普遍較高,為高升學率奠定了基礎。
●優秀的師資隊伍和生源質量,決定了民辦學校的校風學風端正,學習氛圍深厚,形成了一個競爭有序、環境優良的學習環境。
●民辦學校採取企業管理模式,一切以效益為先。上至管理者,下至教師,普遍工作量大、壓力大,天天處於連軸轉狀態,以此來保證教學水平和業績,否則一不小心就會被淘汰。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學校的高升學率都是教師透支精力換來的,如果身體不好,是很難勝任此項工作的。
04民辦學校值得報考嗎?
在小編看來,只要學生符合條件,而且家庭條件也允許,是值得的。
舉個例子:學生A和學生B,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不相上下,都處於中等水平。如果學生A在一所民辦學校學習,而學生B則在一所公辦學校學習。三年過後會怎麼樣呢?一般情況下,前者往往更優於後者。
之所以這樣說,不是公辦學校不如民辦學校,而是緣於如下原因:
1. 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在班制上的不同。
以小編所在地區為例,一所省級示範學校(原國家級重點中學),高三年級大約1400人,分為23個班,實驗班6個(有些學校叫基地班、火箭班等)和平行班17個,每班人數60上下。實驗班俱由優生組成,是學校重點關注的班級,剩下的學生則組成了平行班。
而另一所民辦中學,高三年級大約1000人,分為20個班,實驗班12個,藝體班4個,平行班4個,每班人數45左右。
通過比較可以得知:
●民辦學校實驗班佔比遠高於公辦學校,說明學生的整體質量較高,這就很容易形成你追我趕的氛圍,有利於學生在競爭中發展。
●民辦學校均為小班額,有助於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而公辦學校普遍是大班額,在教師對學生的指導和管理方面,沒有民辦學校更具優勢。
●民辦學校分班更有針對性,對於部分有興趣特長或學業成績不太理想的學生,專門組建藝體班進行培養,可以讓學生在高考中揚長避短,考取更合適的大學。
2.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教育產出上的不同。
就目前來講,一所學校好不好,說到底還是要看教學質量和升學率,而教學質量與升學率靠什麼來保證?一是教師水平,二是生源質量。
經過多年的發展,不得不說現在民辦學校在這方面都要強於公辦學校。雖然說公辦學校每年也會有不少的學生考取"雙一流"(985、211)高校,甚至是北大、清華,但其產出比例卻不如民辦學校高。
比如:以上面兩所學校2019年高考為例,公辦學校1400人,考取"雙一流"94人(清北2人),佔比為6.7%;民辦學校1000人,考取"雙一流"高校197人(清北7人),佔比為19.7%。
教育產出懸殊巨大,這可能才是學生和家長不惜一擲千金,也想擠進民辦學校最重要的原因吧。
3.民辦學校和公辦學校在後勤服務上的不同。
良好的後勤服務,是學生進行充分學習的保障。客觀地說,民辦學校的後勤服務更優於公辦學校。
●宿舍管理:一方面,雖然兩者的管理人員,均大多來自社會臨聘人員,但由於民辦學校的薪酬更高,要求更嚴,所以在服務上更加細緻周到;另一方面,民辦學校更加注重寢室文化建設,致力於為學生營造一個有利於學習的舒適的休息環境。
●食堂夥食:由於有經費的保障(向學生收取的),民辦學校的食堂菜品豐富,質量較高,而且一般都配有專業的營養師,專門設計菜品和糕點的搭配,以更有利於學生的生長發育。這一點是很多公辦學校都無法做到的。
05民辦教育和公辦教育陷入相互對立的局面。
我們都知道,教育能不能搞好,跟師資力量、生源質量和經費投入有著莫大的關係。近年來,民辦學校由於起點高、管理嚴、師資強、生源優,每年都取得了出彩的升學率,然後又以此吸引更多的優秀教師和學生加入。
這樣,民辦學校就進入了良性循環,甚至出現了"名師出高徒"和"高徒出名師"並存的局面。
然而,一家歡喜一家愁。這種局面雖然讓民辦學校得到了發展,但無疑卻讓公辦學校進入了一個窘境:不僅優秀的教師不斷流失,而且很多優秀的學生,也被民辦學校利用"減免"和"補助"的優惠政策挖走。
老實說,如果這種局面不改變,若干年後將真正呈現"民強公弱"的態勢,勢必對教育公平造成破壞,也會對以公辦為主的中國教育造成不可估量的影響。
為此,2019年國務院出臺了《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意見明確指出:民辦教育學校招生納入審批地統一管理,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嚴禁以各類考試、競賽、培訓成績或證書證明等作為招生依據,不得以面試、評測等名義選拔學生。
簡單地說,這個政策就是要解決民辦教育"掐尖"招生的問題,治理民辦學校提前考試招生、與社會培訓機構掛鈎招生、各類考試證書招生等現象。
06寫在後面
經過幾十年的快速發展,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教育體量最大的國家。但是,在發展的同時,也讓我們不可避免地遇到著一個國際性的困擾:教育產業化與均衡教育資源,體現教育公平,促進教育健康發展之間的矛盾。
好在,問題已經被發現並開始著手解決。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國一定會真正呈現出公辦教育和民辦教育齊頭並進、百花齊放的局面。
至於目前來說,是選擇公辦學校還是民辦學校,家長既要根據孩子的情況來定,也要根據家庭的經濟條件而定。作為家長,既不能忽視了孩子的成長和發展,也不能為了讀民辦學校而傷了家庭的經濟基礎。
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交流。關注「教育進行時」——說教育事,解教育規,做教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