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錦秀、湯彥承、吳徵鎰.《植物名實圖考》新釋[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22.
《植物名實圖考》被分類為藥物圖譜。三十八卷。清·吳其浚撰。刊於1848年。系作者通過廣泛訪詢、採集,並參考大量文獻資料,相互印證補充而編成的一部植物學圖譜。書中共收植物1714種,分為谷蔬、山草、隰草、石草、水草、蔓草、芳草、毒草、群芳、果、木等12類,對每種植物的形色、性味、用途、產地等敘述較詳,繪圖較逼真。但也雜有某些唯心觀點的解釋。本書於1956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排印本,重加點校,書末附索引四種。吳氏另編《植物名實圖考長編》共二十二卷,收編植物838種,系輯錄前代文獻的一部資料性著作。現存清刻本、近代鉛印本、1949年後排印本。
《植物名實圖考長編》二十二卷,約89萬字,著錄植物838種,分為谷、蔬、山草、隰草、蔓草、芳草、水草、石草、毒草、果、木共十一大類。類下分若干種。每種植物列為一條,輯錄自古以來關於該種植物的記載和評論,偶加按語。內容包括形態、產地、藥性、其它用途、栽培加工炮製方法,甚至傳說、神話典故等。本書保存了許多古代的植物、本草文獻,又經作者分類整理編纂成書,為後人研究提供了豐富的資料,是一部很有參考研究價值的植物學資料彙編。
《植物名實圖考》全文約71萬字,著重考核植物名實,對歷來的同物異名或同名異物考訂尤詳,為研究中國植物種、屬及固有名稱的重要參考文獻。全書三十八卷,分為谷、蔬、山草、陽草、石草、水草、蔓草、芳草、毒草、群芳、果、木十二大類,收載植物1714種,比《本草綱目》多519種。有圖1800餘幅。所載每種植物,大多根據著者的親自觀察,訪問擇要記錄,對植物形態特徵、顏色、性味、氣息、產地環境,用途皆有記載,尤重藥用價值的記述。多數圖譜系按照實物繪出,繪圖之精美受到中外學術界推崇。書中記載植物遍及全國19個省。據統計產自邊遠的雲南地區的植物達390餘種,這在以前是很少見的。本書糾正了不少前人的錯誤,大量記錄了我國各地豐饒的植物資源及民間開發利用情況。
王錦秀博士得湯彥承、吳徵鎰先生指導,承繼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從事植物考證研究的傳統,二十年磨一劍,成《<植物名實圖考>新釋》一書。本書以1880年濬文書局本為底本,先進行點、校和注,後逐一考證每一條圖文中的植物,確定拉丁學名,並給出詳細的考證依據。考證了我國19個省區的植物940屬、1750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