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蟲》劇照 |
正在蜂巢劇場演出的話劇《臭蟲》是孟京輝13年前導演的作品,當年上演時就曾引起很大爭議和反響,劇中所提到關於共產主義、虛無主義的探討引起觀眾反思。此番再次上演,儘管《臭蟲》作者馬雅可夫斯基所提出的問題依舊沒有解答,但劇中那個享樂主義者放在今天也許就有了更多值得同情的地方,隨著社會的多元和寬容度增加,這齣戲的經典含義仍然存在並被放大。
儘管《臭蟲》從當年的大劇場移師到現在的小劇場裡,但這齣戲並沒有因陋就簡,表演的舞臺一直延伸到觀眾席,重金屬搖滾樂、在舞臺上鋪滿專門培植的草坪、巨大的投影都是豪華配置,而該劇的表現形式雖然是由劉暢、張紫淇兩位年輕演員擔任副導演,但和孟氏戲劇還是一脈相承的。現場演奏的那些歌曲在今天聽來依舊是整場演出的點睛之筆,熱血沸騰的狂躁時代雖然不是今天社會的主旋律,但依然讓人感動。
也許是為了促進觀眾的思考和觀眾的互動,最後的結局——那個小資情調享樂主義者的結局要由現場觀眾來決定,經過現場觀眾的討論結果,演員們即興地與觀眾一同見證主人公的命運。這種刺激的互動,考驗了演員對現場的把控能力。但稍有點遺憾的就是,也許演員們太想達到現場歡笑的劇場效果,而忽略了該劇內涵的呈現,馬雅可夫斯基是最反對用舞臺直接臨摹生活的,他要讓舞臺的荒誕來提煉思想,可惜的是,東拉西扯的笑話讓整場演出都在一種沸騰的狀態。記得當年在《臭蟲》的舞臺上還是無名小輩的秦海璐扮演一個少先隊員,儘管是一個非常小的配角,但她依然演出了自己的光彩,散場時很多觀眾記住了這個會演戲的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