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1篇公文寫作演講稿範文,可用於「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演講、七一演講等場合。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志們:
大家好!我演講的題目是《堅定信仰,永葆本色》。
信仰是什麼?泰戈爾說過,信仰是個報曉的鳥兒,黎明還是黝黑時,就觸著曙光而謳歌了。當人類仰望星空、憧憬未來、思考人生的時候,就開始有了信仰。從某種意義上說,信仰是融於靈魂的血脈基因,是心中堅守的精神高地,也是執著篤行的內在動力。信仰決定了「我們從哪裡來,到哪裡去」,信仰回答了「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
信仰富有,才有矜持不苟、捨己為公的潔白樸素。出生入死的戰爭年代,方志敏「經手的款項總在數百萬元」,他卻不動絲毫,清貧如洗;燈紅酒綠的和平時期,楊善洲畢生積蓄只是草帽、砍刀和菸斗,但在後人看來,他們留下的豈止是金山銀山。
信仰純潔,才有「只見公僕不見官」的不懈鬥志。革命時期,信仰是帶頭種菜紡線,與群眾一塊苦、一塊過、一塊幹。建設時期,信仰是身先士卒戰風沙鬥鹽鹼,是功高不改忠貞志、位尊難移公僕心。改革年代,信仰是銳意創新,不懼毀譽不為財;是青春勵志,用心堅守在基層;是奉獻到老,退休而不褪色。
信仰堅定,方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李大釗信仰懷胸,「不怕死,不要錢,丈夫決不受人憐」。殷夫視反動派的爵祿為「薄紙糊成的高帽」,為革命信仰不惜兄弟割袍、捨生取義。雖然「抵禦誘惑有時比打仗還難」,但「南京路上好八連」卻至今葆守「為人民」「拒腐蝕」的英雄本色……
「沒有信仰,就沒有名副其實的品行和生命。」一份懺悔錄中寫道:「信仰的堤壩一旦潰決,牢房的鐵門便會打開……」一個人沒有信仰,會成為失去方向感的陀螺;一個國家沒有信仰,與一盤散沙無異。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夯實信仰的支撐、增厚信仰的土壤、激發信仰的力量。
人民至上是共產黨人信仰的內在生命力。我們黨從南湖小船挾帶著信仰出發,深諳載舟覆舟之深義,歷來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把黨和群眾的關係,比之為魚水、喻之為血肉、視之為種子和土地。談理想講信仰不難,難的是塑造崇高信仰,難的是堅定地抱持信仰。細緻打磨精神世界,讓清風正氣潤澤心靈,用崇高追求充實靈魂,信仰之花才會漸次開放。
不忘本來才能開闢未來。堅定信仰是對黨的歷史最好的感悟。戮力前行是對黨的生日最好的紀念。今天,我們回溯崢嶸歲月的光華,感受黨的光榮偉大,最重要的是,更加堅定內心的信仰,更加明晰肩上的使命。我們要在歷史接續奮鬥中把握前進方向,在繼承先輩優良傳統中永葆政治本色。我們要常懷一顆愛心、主動靠前搞好服務;修煉一顆耐心、積極回應群眾關切;保持一顆虛心,勤學勤問增長本領,更加自覺地把青春和熱血融入到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徵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