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認為,我們現在 狀況,來自於過去的經歷,來自於我們的環境和周圍其他人。
而身為佛洛伊德思想的追隨者,阿德勒是第一個反對佛洛伊德學說體系的人。
阿德勒認為,我們的現狀,只跟我們自己有關,也正是因為對弗洛伊德學說的質疑,他開創了「個體心理學」。
我們的成功和幸福,與其他任何人沒關係,所有的一切都取決於我們自己。
我們的人生不是由別人賦予的,而是我們自己的選擇。
那麼我們不幸是誰的錯?
我們的煩惱都源自哪裡?
現在我們之所以不幸,正是因為我們自己親手選擇了「不幸」。我們之所以無法改變,是因為我們自己下了「不改變的」決心。
我們在和別人比較時,由於低谷自己而產生的那種不良的情緒體驗,就叫自卑感。也是煩惱的開始。
其實人人都有自卑感,正因為有自卑感,我們無力的存活在世界上,每個人都想擺脫這種無力的狀態,於是我們都會去追求優越,渴望著我們的進步。
反過來說,自卑感是我們不斷追求卓越的動力。深感自己的不足,從而不斷努力進步。
阿德勒認為,人際關係,是一切煩惱和不良情緒的源頭。想要消除煩惱和不良情緒,也唯有一個人在宇宙中生活。
我們要努力地克服挑戰,不安於現狀,做一個奮力攀登人生高峰的人,那就需要我們主動賦予過去經歷意義的勇氣,需要我們主動選擇改變的勇氣,更需要在人際關係中被討厭的勇氣。
人際關係造成的煩惱,其實都是源自於對別人事情的妄加幹涉,或者自己的事情被別人幹涉。
判斷是事情是自己的還是別人的,就要用選擇所帶來的結果,最終由誰來承擔。
沒有人能做到讓所有的人都滿意。為了滿足別人的期望而活,把自己的一生託付給別人,這是對身邊人的不負責,更是對自己的不負責。
我們並不是為了滿足別人而活,他人也不是為了滿足我們的期待而活。
一味地尋求認可,在意別人的評價,那我們最終就會活在別人的人生中。
真正的自由就是能夠有勇氣被別人討厭。「被討厭」是自由生活的一種證據,是我們按照自己方式生活的表現。
在人際關係中,自由的代價,就是不被人接受。直白點就是,「不想被人討厭」是我的事情,至於你是否討厭我,和我無關,那是你的事情。
所以說,想要行使自由,就要付出代價。
低級的幸福感,是建立在別人的某種不幸福之上的。例如上學考第一名,很享受那種老師讚美,同學羨慕的高光時刻。
高級的幸福感,是一種持續的貢獻感。我們能為家庭,企業,社會創造價值。退休了就感覺沒精神了,原因也是不再被需要,失去了在共同體中的「貢獻感」。感覺不到幸福。
阿德勒認為,「共同體感覺」,是一種持續有價值的,對他人的貢獻感,而這種所謂的貢獻感,依然與他人無關,不會因為共同體犧牲自己。
我們追求幸福的起點和終點,依然匯聚在我們自己身上。我們的貢獻和價值,體現在共同體上面,但是最後的結果依然和他人無關,我們不需要他人的肯定和回報。
我們只控制自己,控制我們的行動,我們的思想。做自己的主人,以一個獨立體的存活模式生存著,獨立自處著。不攀比,就沒有傷害。幸福感自然高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