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爺爺在老家帶孫子患上焦慮症」登上熱搜榜,原來是孩子整天在家追著雞跑,導致人和雞作息紊亂,雞也不下蛋了,爺爺一聽見雞叫就心慌到寢食難安。之所以這樣,是因為爺爺無法解決與家禽和諧相處的關係。
這讓我想起了年輕一代的焦慮狀態,曾看到網上一組調查年輕人焦慮的數據,其中96%的人都有焦慮的事情,53%的人正在處於焦慮的事情上。
這說明焦慮是每個人都不可避免。既來之則安之,有焦慮的狀態時,要積極面對。
1.那年輕人為什麼會 產生焦慮呢?
可能你會認為年輕人的焦慮一般都是有房貸、車貸;或者是單身的人想要找到自己的另一半、工作不順,又或者是對人生的未來的規劃比較迷茫等等,但最根本的原因不在於此。
《寫作是我最好的投資》,這本書就告訴我們當代年輕人焦慮根本是思維層面上更宏觀的危機。意思是當思想粗糙且遲鈍,會引起年輕人對時代的變化的產生焦慮,比如不夠靈敏,不能與時俱進。
目前最火爆的新媒體行業。我們常常聽到「新媒體行業」這個詞,但是如何運轉新媒體行業,一般都不了解。
書中提到北大的薛兆豐老師在得到APP上的課程賣了20多萬份,一份199元,銷售金額5000多萬,除去公司的抽成和扣稅,能賺到1000多萬。對於一個大學老師來說,這是一生中的工資都不可能達到的數目。
當看到別人的成績,大部分人會產生焦慮,會不由自主想到,自己拿著微薄的工資勉強度日,更怕自己生病時醫藥費都拿不起。
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說:為了不讓生活留下遺憾和後悔,我們應該儘可能抓住一切改變生活的機會。
隨著信息化的時代越來越加強,包括我們現在的支付手段,日常的生活上班、下班基本上都離不開手機。我們要改變自己的思想,抓住契機,走的時代最前端,洞察世界的發展的動向,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2. 焦慮並是並不是一件壞事。
儘管焦慮讓人煩惱,但焦慮大多數時候並不是一件壞事。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是,說明你感覺了這個時代的變遷,你開始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能夠主動的去分析引起焦慮的事情。二是,說明你對現在自己的狀態,或者是工作事業不滿意,想要去改變,獲得更富豐富的生活。
但最重要的是你自己要知道自己有焦慮的狀態,並且想要改變。
最近有個同學現在比較焦慮是住的離公司近一些,還是遠一些比較好。離公司近的話減少可上下班路上的時間,可以為自己空出更多的空間。但是離公司近了也有一些缺點,比如說跟其他同事比較近,隨時可能晚上一起吃飯,或公司有事讓你公司去一趟,佔用自己不必要的下班時間。但遠一些,就是時間上下班在路上的時間比較長,但是大多數人不知道自己焦慮。
只不過大多數人不知道自己焦慮,而不知道自己焦慮的是什麼,這就非常可怕了。
老子說過: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任者有力,自勝者強。可見自己了解自己是非常重要。
以焦慮是一種情緒狀態,對當前不能解決的事情,有一種提心弔膽的心理反應。
3.那我們如何使自己變得不焦慮呢?
我們該如何改變自己,從此告別焦慮呢,還可以這樣做:
首先我們要有一個深刻的認知,一定要在心裡強調終身學習的觀念,活到老學到老。敢於面對新的行業、新的挑戰。並且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例如:當一件事情別人都說是對的,你要考慮著這件事是否是對的?反向思考一下再做做決定。
其次,對普通人來說,我們只能憑自己的實力去戰勝社會上的一些人際關係和背景比較強的人。
就像乘風破浪的姐姐裡孟佳,在三公的時候被淘汰,但女團出身的她跳能力非常的棒,在復活賽的時候得到觀眾的認可,在眾多姐姐中脫穎而出,戰勝了沈夢辰、張萌等經驗老道、知名度比較高的藝人,成功復活並拿下成團名額。
第三是要對自己有信心。馬爾頓說: 堅決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們,做出驚人的事業。只要有堅決的信心,相信任何事情都有解決的方法。當你戰勝一個又一個困難後,你便感覺到好像沒有想像中那麼難,心情像雨過天晴般美好。
總之,如果你現在處於焦慮的狀態,首先要把自己的思維打開。不斷去接觸新的事物,新的挑戰,使自己慢慢變得越來越強,戰勝心理的焦慮狀態。悄悄解鎖一門技能在人群中發光發熱,總有一天你會成為理想中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