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重慶11月6日電 (記者 鍾旖)記者5日從重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獲悉,重慶近日新獲批10個國家級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至此,當地國家級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增加到83個,覆蓋61個一級學科。另有國家級博士科研工作站65個、市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214家(包含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
近年來,重慶市人力社保局圍繞增加博士、博士後招收數量、提高培養質量等方面,出政策、搭平臺、建機制,持續推動博士後事業創新發展。
重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縮小重慶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工作站)招收人數與沿海發達城市的差距,重慶加快出臺了若干措施,實施「博士後倍增計劃」,鼓勵和支持博士先進站從事研究工作。
數據顯示,目前重慶的全市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科研工作站(含市級工作站、創新實踐基地)達到362個,博士後工作站在當地實現重點產業企業全面布局。該負責人說:「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是招收博士後科研人員的主要平臺,重慶99%的博士後科研人員通過流動站進站從事科研工作。」
隨著新增博士後工作站越來越多,博士入站後,重慶將如何培養?
該負責人介紹,首先,重慶建立了博士、博士後連續培養機制,定向培養進站博士;與在讀博士籤訂定向進站協議,提供一定學費補助,約定畢業後來渝從事博士後研究;實施「博士後倍增計劃」,三年內博士後招收規模實現倍增。同時完善博士後人員出站留(來)渝補助政策,搭建博士後創新配套平臺,鼓勵博士後開展創新創業。
值得一提的是,重慶還建立了博士後人員服務管理資料庫,取消博士後進出站文件審批,改進完善博士後人員職稱評定辦法,將博士後人才納入了區縣「一站式」人才服務平臺,享受更好服務。
「通過這些舉措,博士後出站留渝率73%,有力支撐了重慶高校電子信息、機械工程、新材料等重點領域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該負責人稱,下一步,重慶將進一步創新博士後政策措施,深入實施「博士後倍增計劃」,依託「博士渝行周」「重慶英才大會」等活動,吸引更多博士進站,培養更多優秀博士後,為重慶創新發展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