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情況下,你容易被改變?
04:18來自檸檬心理課堂
雖然你可能不願意承認,但很多時候,你就是個固執而堅定的人。
別人說了什麼,做了什麼,你覺得那都是他們,你有你的想法,你也會堅持自己的想法。
不過,在一種情況下,你可能就沒那麼容易堅持自己,很容易順從、附和別人的想法,那就是處於群體的環境中。
當你在一個群體中時,你很容易自覺地或者不自覺地和別人採取一樣的行動或者保持一致的意見,即使你的內心可能對對方的觀念嗤之以鼻、非常不認可,我們把這種現象稱為從眾。
也許你在私下時,會覺得自己是與眾不同的、不是一個喜歡從眾的人。
但人在群體中時你會不由自主。
舉個例子:
比如你們辦公室一群人在討論一個新聞,其他所有人都非常義憤填膺,批評新聞裡的主人公做得不對,你可能能理解對方的行為,但你會站起來說:我覺得他的行為是可以被理解的嗎?大多數人可能都不會這樣做。又或者你聽了一場講座,最後結束時,大家都站起來鼓掌,這時候你會坐著不動嗎?
想要不從眾,太難了。
為什麼在群體中,我們就容易做出一些違背自己意願的行為,或者輕易改變自己的想法呢?
有兩點原因:
第一,你希望得到別人的接納或者讚賞。
在一個小群體中,如果你表現出與群體的格格不入,那你很快就會被群體的人排斥在外。
這時你想堅持自己的行為想法,往往需要付出情緒上的代價。
因為當你與群體其他人無法保持不一致時,相當於你站在了群體的對立面,別人很難接納你、喜歡你,這時候你可能就會感到難過、痛苦等。
所以為了討得別人的歡心,你會更容易附和大家,做出與大家一樣的行為。
第二,你希望自己做的事是正確的,而通過群體,你會相信某些信息是正確的。
比如你到外地參加一個飯局,你不知道這個地方的吃飯禮儀是怎麼樣的,但如果飯桌上的人都做出同一種行為,你就會相信:別人都這麼做,肯定沒有問題,那我也這樣做吧。這時候你就會與大家保持一致了。
我們無法評判從眾到底好與不好。
如果你做出一些從眾的行為,肯定是因為通過這個行為可以獲得了一些好處,比如收穫一些獎勵或好評。
所以不用因為自己從眾,就覺得自己沒有主見,你知道你自己的需求是什麼就行。
不過檸檬不希望你因為沒有主見,而盲目從眾,過度從眾可能會讓你的價值觀遭到衝突,對自己產生越來越多的質疑。
知道了從眾對我們行為和觀念的影響後,如果你想說服別人改變一些錯誤的觀點,也可以利用從眾的特點。
比如你覺得伴侶的某個決策不對,你可以召集家裡的其他成員一起做出討論,並給對方提供正確的信息,這樣對方可能更容易接受你的意見。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想了解更多其他內容,可以私信我【諮詢】,本文由【檸檬心理課堂】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