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創發展繁榮的美好未來(一帶一路5年間)

2020-12-11 人民網國際

圖①:在阿聯阿布達比港哈利法工業區內,工人在中阿產能合作示範園建設現場工作。(新華社記者 鄔惠我 攝)

圖②:在衣索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附近,一列試運行列車在亞吉鐵路上行駛。(新華社記者 孫瑞博 攝)

圖③:工人在沙烏地阿拉伯利雅得附近的跨境購物網站倉庫工作。(新華社記者 王波 攝)

版式設計:張芳曼

在東非國家吉布地,如今許多人經常乘坐舒適便捷的「中國製造」亞吉鐵路列車;在俄羅斯,商家和顧客逐漸熟悉並喜歡上了來自中國的行動支付服務;在寮國,琅勃拉邦象龍村的村民在中國專家指導下發展特色旅遊、迎接來自全球各地的遊客;在中國,消費者正以更實惠的價格購買中歐班列運來的法國奶酪、德國啤酒……這一幅幅生動畫面,都緊連著一個關鍵詞——「一帶一路」。

時間指針撥回5年前。2013年9月,在瓜果飄香的中亞國家哈薩克斯坦,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重大倡議;同年10月,在椰風送爽的東南亞國家印度尼西亞,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大倡議。自此,一條相遇相知、共同發展之路鋪展開來,各國攜手走向幸福安寧和諧美好的遠方。

壯麗畫卷,描繪美好未來的發展藍圖

走進塞內加爾考拉克區久姆比村,在中國企業打井施工現場附近,歡快的場景令人難忘:用上新水井的村民們,開心地以水桶底部做鼓,踩著鼓點載歌載舞。這是一首中塞友誼曲,也是一首幸福生活曲。塞內加爾是第一個同中國籤署「一帶一路」合作文件的西非國家,該國人民真切感受到「一帶一路」建設帶來的變化。

從亞洲、歐洲到非洲、美洲,5年來,「一帶一路」建設朋友圈持續擴容,全球100多個國家與國際組織積極支持、踴躍參與。

古絲綢之路綿亙萬裡,延續千年,積澱了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這是人類文明的寶貴遺產。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傳承弘揚絲路精神,描繪了順應時代潮流、主動把握髮展機遇的新藍圖。

「一帶一路」要建成和平之路,「一帶一路」要建成繁榮之路,「一帶一路」要建成開放之路,「一帶一路」要建成創新之路,「一帶一路」要建成文明之路。

2017年5月,北京。習近平主席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擘畫了建設「一帶一路」的美好前景,指明建設「一帶一路」的方向和路徑。

偉大事業在偉大實踐中不斷推進。5年來,「一帶一路」建設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願景轉變為現實,步履鏗鏘,成果豐碩。這5年,各方政策溝通不斷深化,實現了「一加一大於二」的良效;這5年,各方設施聯通不斷加強,支撐「道路通,百業興」的複合型基礎設施網絡正在形成;這5年,各方貿易暢通不斷提升,貿易和投資便利化水平再上新臺階;這5年,各方資金融通不斷擴大,彼此之間的金融合作網絡層次清晰、初具規模;這5年,各方民心相通不斷促進,頻繁的往來交流讓各國人民的心越來越近。

時間不會辜負實幹者。5年來的實踐證明,「一帶一路」宏偉構想順應時代潮流、適應發展規律、符合各國人民利益,向世界展現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胸懷與擔當,給「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家帶來新的發展機遇,譜寫了各國攜手構建命運共同體的新華章。

恢弘交響,奏響互利共贏的嶄新樂章

「中國建設者用900天造就了火車900秒穿行大山的奇蹟,當地居民再也不用翻山越嶺或者繞行他國了。」烏茲別克斯坦安集延車站站長阿赫曼·薩馬多夫說。中烏「一帶一路」合作項目——「安格連—帕普」鐵路卡姆奇克隧道的建成,填補了烏茲別克斯坦鐵路隧道的空白,也創造了世界隧道建設史上一項新紀錄。

5年來,「一帶一路」如同一條紐帶將各國緊密連接在一起,合奏著互補互助互利的雄渾交響曲。

紮實推進,項目建設多點開花——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四位一體的互聯互通碩果纍纍。

在陸地,被譽為「一帶一路」「鋼鐵駝隊」的中歐班列累計開行達10000列,非洲第一條跨國電氣化鐵路、東南亞第一條高速鐵路都是「中國造」,中緬油氣管道、中亞天然氣管道、中俄天然氣管道促進能源互通;

在海上,中國參與希臘比雷埃夫斯港、斯裡蘭卡漢班託塔港、巴基斯坦瓜達爾港等34個國家42個港口的建設經營,海運服務覆蓋面越來越廣;

在空中,中國已與45個「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家實現直航,每周約有5100個航班,中資企業參與投資合作成立航空公司,還幫助培訓航空專業人才;

在網上,中國—緬甸、中國—巴基斯坦、中國—吉爾吉斯斯坦、中國—俄羅斯跨境光纜信息通道等一批標誌性合作項目取得明顯進展,通信技術應用領域的標準體系、檢驗檢疫、認證認可對接互認,中國與土耳其、波蘭、沙烏地阿拉伯籤訂信息互聯互通諒解備忘錄,促成網際網路領域深度合作。

悠悠絲路,光彩煥發。「六廊六路多國多港」的主骨架加速隆起。中蒙俄、新亞歐大陸橋、中國—中亞—西亞、中國—中南半島、中巴、孟中印緬國際經濟合作走廊逐步打通,鐵路、公路、水路、空路、管路、信息高速路交織成網,多國成為合作重點,多港撬動聯通支點。

旅遊合作、文化交流,增進民心相通的項目層出不窮。

在肯亞奈洛比大學孔子學院,非洲學生希爾達·朱馬的一曲《我愛你,中國》字正腔圓。學中國話、唱中文歌,已成為不少「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家的新時尚。

「一帶一路」還走進了課堂。在捷克布拉格查理大學,30多位學生開始學習「一帶一路」倡議的課程,透過歷史和文化視角,感受「一帶一路」倡議給歐亞大陸乃至世界帶來的變化。目前,47個與中國實現了學歷學位互認的國家和地區中,「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佔了一半以上。「一帶一路」倡議在文化藝術學術領域廣泛傳播,滋養民心,成為各國合作的隱形橋梁、精神紐帶。

聚焦民生,百姓真正得到實惠——

「一帶一路」建設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舉措,給地區國家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5年來,「一帶一路」讓參與國家的人民生活增添了更多亮色。

「冬天家裡不冷了,電器不再是擺設。」杜尚別市民因迪佐說。中國與塔吉克斯坦共建的杜尚別2號熱電廠讓當地居民徹底告別了限電的日子。

中國與汶萊合作的大摩拉島石油化工項目,給汶萊提供近千個工作崗位,還為當地開展聯合教學、培養化工人才,加入中國企業成為當地大學生引以為榮的就業選擇。

中國車企在南非設廠,當地僱員接受中國企業的專業培訓,成長為熟練技工,也圓了安居夢,「一家7口住進了離工廠不遠的寬敞大房子裡,這都是因為中國企業啊!」中國一汽約翰尼斯堡工廠的員工派屈克·姆布伊說。

中巴經濟走廊電力項目實施後,電力嚴重短缺的巴基斯坦千家萬戶亮起了燈光。在衣索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中國企業承建的城市輕軌運營至22點,商場、餐館因此推遲了打烊時間,全城居民的夜生活愈加多姿多彩;中方不僅帶來輕軌,也帶來先進的培訓體系,已有近千名當地學員獲得城市輕軌相關專業的上崗資格證。

蒙內鐵路在建期間,就為肯亞提供了4萬多個就業崗位,當地員工佔比超過90%,現在仍有1500多名當地人直接參與鐵路運營。

無論是衣索比亞還是肯亞、盧安達、烏幹達,中國企業建設運營的工業園區,經常有排隊找工作的青年人。「大家都說這裡機會多,總有新工廠開業,相信我能找到滿意的工作。」在衣索比亞東方工業園門前,年輕的恩格達索·拉耶說。

加強溝通,政策支持更加給力——

「一帶一路」建設實現戰略對接、優勢互補。「一帶一路」要走得更順暢,離不開建設參與國家的政策支持。5年來,建設參與國家努力拓展政策溝通的領域和渠道,不斷強化「一帶一路」建設的政策保障。

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發布圓桌峰會聯合公報,達成270多項成果。截至目前,高峰論壇成果中的絕大部分已完成或可轉為常態化工作。

5年來,中國已與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籤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及其核心理念被納入聯合國、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上合組織等重要國際機製成果文件。政策溝通,在國際社會營造了共建「一帶一路」的良好氛圍。

正是得益於各方政策支持,「一帶一路」兼顧各方利益和訴求,匯聚各方智慧和創意,發揮各方優勢和潛能,形成新的合作優勢。

在內馬鐵路的穿山隧道,中國工人與肯亞工人並肩作戰,在隧道裡抓緊施工;在比雷埃夫斯港碼頭,中國員工與希臘員工一起努力,讓金融危機後的這一希臘最大港口重現活力;在中阿產能合作示範園,中國企業與阿聯企業牽手,推動傳統油氣和低碳能源的「雙輪」合作……

增強互信,各方共識不斷累積——

5年來,「一帶一路」逐步從「概念股」走向「績優股」,在互聯互通的基礎上,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下,在一連串豐碩喜人的成果面前,認同更廣,共識更深,聯結更牢。「一帶一路」建設不僅僅為我國改革開放和持續發展提供了新動力,也為世界經濟復甦、各國合作發展和全球治理變革貢獻了中國方案。

中非人民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也是合作共贏的利益共同體,中非關係在「一帶一路」藍圖下邁向更高水平。

匯涓成流,積聚乘勢而上的磅礴力量

「凝聚更多共識、匯集更多力量,能夠有力促進『一帶一路』倡議的成功。」紅十字國際委員會主席彼得·莫雷爾的話,令人印象深刻。

「一帶一路」建設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包容的;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而是世界各國的合唱。5年來,「一帶一路」建設牽動著國際社會的目光,也激發起各國人民的共鳴。

「一帶一路」閃耀的中國智慧贏得廣泛認同——

白俄羅斯通訊社社長德米特裡·茹克說: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著眼於世界各國人民的利益。

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撰文稱,「一帶一路」建設讓所有參與國乃至全世界都能從中受益,增進所有國家人民的福祉。「一帶一路」是具有跨時代意義、很了不起的倡議。

「一帶一路」建設將改善建設參與國的基礎設施和投資環境,幫助這些國家貧困群體儘快脫貧,並通過區域經濟一體化促進地區發展與繁榮。巴西裡約天主教大學教授洛佩斯告訴記者,經濟上的繁榮有利於消除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的溫床,「一帶一路」建設將為世界和平作出新貢獻。

「一帶一路」展示的中國擔當贏得更多尊重——

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東亞研究院教授李遠認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意味著中國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邁入新階段,世界期望中國進一步參與國際治理體系的改革和完善。

非洲新聞電視臺報導稱,中國發揮著全球經濟「穩定器」的作用。越來越多的國家在分享共建「一帶一路」紅利時感受到,該倡議有助於釋放更多經濟合作潛力,推動世界經濟朝著更加均衡、包容和可持續的方向行進。

「一帶一路」提供的中國機遇贏得更多讚譽——

美國《福布斯》雜誌稱,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魅力,在於打造了一個多樣化的網絡:這是一個連接中歐的升級版運輸線路和新貿易樞紐網絡,一個覆蓋整個歐亞地區的加強版經濟體系。

歐洲知名智庫布魯蓋爾研究所發表報告認為,「一帶一路」倡議給歐洲國家帶去發展貿易的新機遇。數據顯示,比利時、荷蘭和斯洛伐克的交通運輸成本降低後,國際貿易額同比增長接近10%;奧地利、匈牙利、丹麥、摩爾多瓦、德國、波赫及波蘭的國際貿易額同比增長8%以上。

法國前總理拉法蘭說,在促進國際合作、反對保護主義的時刻,我們需要「一帶一路」這樣的宏大倡議,因為「一帶一路」項目是促進發展、避免戰爭的好答案。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說,「一帶一路」倡議是一項促進世界穩定的倡議,從精神和物質層面把不同的國家、文化和人民聯結在一起。

今年3月,德國工業巨頭西門子公司宣布在北京設立全球「一帶一路」辦公室,並已與100多家中國企業合作開拓市場。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報導,美國霍尼韋爾公司、英國滙豐銀行等大企業的高管都表示,「一帶一路」倡議意味著在基礎設施等領域將催生大量新的機會。彭博新聞社評論指出,「一帶一路」已成為「真正的全球方案」。

「只要路走對了,就不怕遙遠」。5年來,一步一個腳印,一點一滴努力,「一帶一路」建設枝繁葉茂、開花結果。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堅持相向而行,攜手共進,「一帶一路」建設承載世界各國發展繁榮的共同夢想,為人類社會的美好明天帶來新的生機和希望。

 

《 人民日報 》( 2018年08月27日 09 版)

(責編:陶穩(實習生)、樊海旭)

相關焦點

  • 讓「一帶一路」成為走向美好未來的光明之路
    安子州「我們願同合作夥伴一道,把『一帶一路』打造成團結應對挑戰的合作之路、維護人民健康安全的健康之路、促進經濟社會恢復的復甦之路、釋放發展潛力的增長之路。」在全球疫情蔓延、世界經濟受到嚴重衝擊的形勢下,習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復甦之路、增長之路,並為合作之路、健康之路賦予新的釋義,豐富了「一帶一路」倡議的內涵,指明了「一帶一路」倡議的現實意義。打造成團結應對挑戰的合作之路。新冠病毒是全球性挑戰,只有全球團結與多邊合作予以應對,決不能秉持種族主義、排外主義。
  • 各國政要點讚「一帶一路」倡議 展望美好發展前景
    5月14日—15日在北京雁棲湖畔舉行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是習近平主席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重大合作倡議以來,中國就此召開的規格最高的國際會議。共有有29位國家元首、130多個國家代表和70多個國際組織代表出席會議。各國政要和代表對峰會給予了高度評價,紛紛點讚「一帶一路」倡議,並對未來在「一帶一路」框架下的發展做出了美好展望。
  • 「一帶一路」開創新型全球化
    1453年,奧斯曼帝國崛起,把東西方貿易文化交流的橋梁切斷了(史稱「奧斯曼之牆」),歐洲人被迫走向海洋並殖民世界,從而改變了整個世界格局,變成了西方中心的時代,海洋主導的世界,開創了海洋型全球化。其後,英美發起的盎格魯 – 撒克遜(Anglo-Saxon)全球化,到新自由主義階段後帶來全球化繁榮的同時,也釀成今天的全球化種種悖論。「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超越並揚棄傳統全球化,開創新型全球化。
  • 一帶一路擘畫宏偉藍圖 河西走廊續寫繁榮發展傳奇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全線拓展,河西走廊作為向西開放的前沿,站在發展的新起點上,呈現出光明而美好的發展前景。近日,記者走訪河西走廊的蘭州、武威、張掖、嘉峪關、敦煌,深深感受到河西走廊正在經歷的破繭蝶變。
  • 蘇天杉:以金融指數為「一帶一路」繁榮發展貢獻力量
    蘇天杉:以金融指數為「一帶一路」繁榮發展貢獻力量 2020-11-26 16:49:31 」繁榮發展貢獻力量  新華社北京11月26日電(記者高潔)「有一系列的指數反映『一帶一路』金融合作的進展情況,能夠增加金融合作的透明度,讓各方都能時刻了解合作的進展;合適的指數也能成為投資的指南針,引導全球的資本來投資,合力共建高質量的跨境投資。」
  • 專訪蘇天杉:以金融指數為「一帶一路」繁榮發展貢獻力量
    來源:新華網原標題:專訪蘇天杉:以金融指數為「一帶一路」繁榮發展貢獻力量新華社北京11月26日電(記者高潔)「有一系列的指數反映『一帶一路』金融合作的進展情況,能夠增加金融合作的透明度,讓各方都能時刻了解合作的進展
  • 「一帶一路」構建「新型全球化」發展理念-依附,習近平,中國,全球...
    5月14日,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加強政策溝通和戰略對接」平行主題會議上說,「一帶一路」把推動全球化的使命交給中國。馬雲認為,「一帶一路」是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推動全球化的責任。中國第一次推動全球化是絲綢之路,「一帶一路」是當今中國對未來的承諾。(南方都市報,5月15日)  自習近平主席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國際輿論普遍認為,作為體現東方智慧與大國擔當的「中國方案」,「一帶一路」倡議日益成為加強國際合作的新平臺和增進各國民眾福祉的新路徑。
  • 從習近平主旨演講看共建「一帶一路」新圖景
    順歷史潮流而動,方能面向未來。   「在『一帶一路』建設和文明交流互鑑中,各國都需要以大局為重,奉全球命運之公,共同打造更多全球公共產品,促進共同繁榮。」國家行政學院常務副院長馬建堂說。   共識來自對成果的共同見證——   不尚空談,注重行動,這是「一帶一路」倡議最鮮明的本色。
  • 陳文玲:「一帶一路」將為人類帶來更加美好的明天
    「一帶一路」核心理念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使「一帶一路成為具有更高境界的超越民族、國家、意識形態造福於人類的全球公共產品。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的主線,開創了跨國界、跨時空、跨意識形態、跨不同發展階段融通的進程,探索國際經濟合作的嶄新模式。「一帶一路」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將開啟更高層次、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新型經濟全球化進程,創造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
  • 加強「五通」推動「一帶一路」建設邁向高質量發展
    中國與有關國家核准了《「一帶一路」融資指導原則》,出資400億美元和1000億人民幣成立絲路基金,為基礎設施等合作提供穩定、透明、高質量的資金支持。為了推動取得符合沿線國家人民期待的合作成果,「一帶一路」建設的合作領域不斷豐富,致力於成為造福沿線國家人民的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綠色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
  • 中韓學術文化交流協會會長申京淑:「一帶一路」促進經濟文化雙繁榮
    「一帶一路」建設已傳遞出各方合力打造合作平臺、為世界經濟增長創造新動力、增強經濟全球化發展信心的強烈信號,這將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5月份在北京成功舉行,指明了「一帶一路」建設的下一步合作方向,達成了一系列的合作項目清單。
  • 【地評線】荔枝網評:共繪精謹細膩「工筆畫」 推動「一帶一路」走...
    這一年來,「一帶一路」建設堅持共同發展的大方向,始終注重民生導向,一個個惠及民眾的項目在世界各地生根發芽。   倡議源於中國,機會和成果屬於世界。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是推動世界經濟強勁和包容增長的現實需要,是中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自然延伸,是「一帶一路」建設從「大寫意」到「工筆畫」的必然選擇。
  • 「一帶一路」的「五路」理念:提供全球大變革時代新動力
    「習近平主席的演講高瞻遠矚、求真務實,既為『一帶一路』建設指明了方向和路徑,又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提供了堅實支點,讓我們有信心有底氣邁向更加美好的未來。」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評價到。
  • 智庫觀點|美式依附型全球化沒有未來,「一帶一路」的包容發展才是...
    2018年11月11日,「一帶一路」與全球發展論壇在華東師範大學舉行。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浦東幹部學院、香港大學和華東師大相關學部、學院的20餘名著名學者齊聚麗娃河畔,探討改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促進全球共同發展繁榮、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方案。
  • 劉虹飛:淺論一帶一路與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
    近六年的實踐表明,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有利於促進沿線各國經濟繁榮與區域經濟合作,有利於加強不同的文明交流互鑑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有利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西漢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開通了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開創了中外貿易往來不絕的繁榮局面。百餘年之後,東漢班超再次出使西域,重新開通從中國到歐亞大陸的陸路絲綢之路。這條道路從當時的都城洛陽出發,經過河西走廊。後來,伴隨著陸路絲綢之路的不斷衰落,海上絲綢之路在貿易中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成為對外交往的主要通道。
  • 並肩書寫共同發展的壯麗篇章--從習近平主席主旨演講看共建「一帶...
    新華社北京5月15日電題:並肩書寫共同發展的壯麗篇章——從習近平主席主旨演講看共建「一帶一路」新圖景  新華社記者趙超、於佳欣、丁小溪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標誌著共建「一帶一路」開啟新的徵程。習近平主席的演講描繪了共建「一帶一路」的新圖景,指明了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邁上更高水平的新方向。
  • 促進「一帶一路」可持續融資的發展
    本屆峰會以「後疫情時代的全球經濟:如何實現共享繁榮與可持續發展」為主題。來自中國、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澳大利亞、巴基斯坦、英國和美國等國家和地區的政府官員、智庫學者以及企業界代表通過線上和線下方式參與研討交流。
  • 播撒合作的種子 收穫發展的果實——解讀習近平主席在第二屆「一帶...
    26日上午,習近平主席以《齊心開創共建「一帶一路」美好未來》為題發表主旨演講,拉開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大幕。兩年前的5月,首屆高峰論壇擘畫了共建「一帶一路」的合作藍圖;兩年後的今天,習近平主席在演講中闡釋了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前進方向,宣示了中國一系列重大改革開放新舉措。
  • 考德上2020公務員申論範文46:把握「一帶一路」發展 勇敢迎接挑戰
    對於我國來說,把握「一帶一路」發展機遇,勇敢迎接挑戰,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飛速崛起,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由於受到世界經濟危機的衝擊以及資源、環境等因素的制約,我國經濟增速逐漸放緩,亟待轉變發展方式,提升發展質量。目前,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正在實行從引進來到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的重大轉變,建設「一帶一路」是大勢所趨。
  • 中聯部部長、20多國政要學者論「一帶一路」,蘊含深意!
    12月14日,在「一帶一路」智庫合作聯盟指導下,中聯部當代世界研究中心與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陽)聯合主辦的「中國新發展格局與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國際視頻研討會成功舉行。30餘位國外前政要、知名專家學者共謀世界繁榮發展,共話人類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