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達者論丨設計大師張清平、潘鴻彬傾情分享設計新思潮

2020-12-20 上遊新聞

在焦慮縱橫的時代,人們開始嚮往回歸從前的慢,而最好的回歸方式是與自然、空間共同造就,打造有溫度、有態度的空間設計。4月19日,由兄弟裝飾·兄弟大學、《WATCH旁觀者》設計評論雜誌、旁觀者美學院和BR國際設計研發院聯合主辦的「全球設計大師D+空間站計劃」系列活動之一——「設計達者論」在兄弟裝飾創意工場舉行。

本次活動,主辦方邀請到張清平、潘鴻彬兩位設計大師為在場設計師們提供了一場新創意、新服務、新趨勢方向思想的饕餮盛宴。透過設計大師的眼界和思維,擴寬重慶設計師的國際視野,吸取全球智慧,創新未來設計。

活動現場

談藝術魅力,講設計靈感

近距離聆聽設計大咖的傾情分享,這是一場難得的藝術交流盛會。活動現場,大咖們為大家詮釋如何在中國體驗設計行業裡,運用新體驗思維,進行再設計、再創造。

左:張清平;右:潘鴻彬

設計界「臺灣之光」, 德國紅點獎最高獎項「紅點金獎」得主,九次入選英國安德·馬丁國際設計大獎的設計大師張清平,和榮獲德國iF設計大獎及紅點設計大獎,美國IIDA Global Excellence設計大獎 及IDA 設計大獎等150餘項國際設計大獎的設計大師潘鴻彬,帶來了包括設計的精髓、世界級創意經典案例的解讀和分享,從方法和技巧等方面,解析設計的生活美學,與重慶500餘名設計師,暢聊家居設計。同時,讓更多用戶感受到設計帶來的好處,引領並營造最適合居住者的生活方式,用設計的力量,為公眾傳播正面的生活啟迪意義。

張清平:設計師必須感受生活,感受世界

現場,張清平通過主題演講:《清平調──張清平的蒙太奇設計美學》,講述了設計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與空間的關係,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藝術的關係。

設計是什麼?張清平認為,設計,就是設計師感受世界,感受生活。那麼,設計師如何感受生活呢?張清平從人與人、人與空間、人與自然、人與藝術的關係中進行了闡述。從分布視角上強調設計與關係的聯繫,提出了「美好關係」的設計使命。

曾經有人這樣評價張清平的作品:「年輕人看了覺得很時尚,老年人看了覺得很懷舊,中國人覺得很西方,外國人則覺得很東方」。而這種中西匯通、新舊交融的設計手法,正是張清平所開創的「心奢華——Montage美學風格「。

若從字面上來看,「奢華」就是物質上的「奢侈、豪華」,但張清平以更深層的內涵重新解讀,奢華不等於奢侈,是對品味著重、對細節講究,是夢想也是犒賞或者實踐諾言的一種表達,張清平的奢華定義跳脫大眾過往認知的狹隘框架,不全然用金錢衡量價值,而是用態度看待生活。

此外,這一切仍要建立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讓人與人之間,人與空間和自然、藝術之間都能達到平衡和諧,再把作品發揮到極致才有意義。

張清平強調,從空間設計角度來看,奢華只是一個設計手法,與風格並不牴觸,談到這裡,必須拋開過往根深蒂固的成見,才能對奢華有更進一步認識,當認知到奢華是設計的一種手法,反而能讓空間的表現層次拉高,各種空間的風格美學皆能以奢華的手法創造更多空間感動。

張清平不遺餘力的向世界講述著東方的故事,並堅持將本土化特色融入設計中,實現古代智慧現代化,西方設計中國化,中西合併國際化的目標,將西方豐富的建築經驗、深厚的空間素養與古典元素結合東方當代設計,開創了不一樣的新奢華─Montage(蒙太奇)美學風格,為設計師開拓新思想。

潘鴻彬:如何在空間裡講好一個故事

潘鴻彬在一個多元的文化環境下成長,他總是不停地行走,遊走在不同的文化間。他認為,「好的空間都是有理念的,作品除了漂亮外,你還要知道一個why。」潘鴻彬的理念是從中國香港的生活體驗開始。他認為,香港是個充滿靈感的地方,雖然地方不大,但卻有著豐富的商業元素。

什麼是第三空間?潘鴻彬解釋,家作為我們每天生活睡覺8個小時的地方,這是我們的第一空間,而傳統的工作場所——辦公室,是我們的第二空間。因為在從家到公司途中,我們會經過很多地方,可能是商場、酒店、咖啡廳等,在這些特殊的地方,我們可以進行很多特殊的活動,這就是我們的第三空間。

「營造這個第三空間都有個通性:有文化底蘊的空間。」潘鴻彬表示,要在客戶的需求上,從文化、生活方式和營商三方面開始調研,做客戶所需要的,而不是設計師想要的。他分別從酒店、健身房等多個項目案例來分享自身設計理念還有設計過程中硬裝和軟裝所運用的細節。在設計中,他偏愛用燈光和顏色營造氛圍,滿足用戶的需求,無論在酒店、會所或其他任何項目中,他注重塑造空間對人的價值,而不把設計只當做表面性的裝飾性。

潘鴻彬建議設計師在設計之外,更要注重對空間的調研,並從設計方案上去再學習一些新的知識,才能在競爭激烈的行業中脫穎而出、厚積薄發!設計師的意義不只是一個裝飾者,更有引領的作用,而中國設計師的責任就是通過設計傳承國家的歷史與文化,為商業、社會、文化創造價值。

相關新聞》

設計達者論:與大師對話,向未來邁進

4月19日,「設計達者論」正式落下帷幕。據悉,設計達者論是「全球設計大師D+空間站計劃」系列活動的第二大板塊,將貫穿全年四個季度。通過邀請世界頂級設計大咖親臨交流,搭建跨越國家、文化和語言界限的設計橋梁,促進全球設計人才交流切磋,以推動本土家居行業、企業和設計師交流共生,共同創造重慶家居設計美好未來。

「設計達者論」不僅得到了重慶市室內建築設計聯合會和金瓦獎組委會的學術支持,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實況時報、房天下等主流媒體也在全程監督和跟進報導。

另外,據了解,兄弟裝飾作為「全球設計大師D+空間站計劃」系列活動的發起方之一,一直密切關注設計更新的領域,嘗試從不同的設計層面去思考。兄弟裝飾方面表示,對於設計,他們一直在整合、推進,同時也在更加主動地參與到設計的探索中,研究與實踐互為臂力,以此推動更智慧、更國際化的設計新趨勢,開啟家裝行業轉型、升級與發展的另一個新篇章。

相關焦點

  • [分享]大師設計的豪宅資料下載
    大師設計的豪宅專題為您提供大師設計的豪宅的相關資料與視頻課程,您可以下載大師設計的豪宅資料進行參考,觀看相關視頻課程提升技能。Armani / Casa 創立於 2000 年,原本只是一個阿瑪尼的時尚居家子品牌,2003 年,這個子品牌開始提供個人和房地產的室內設計服務,在世界各地留下他們優秀的設計作品 ▼  而且這個設計團隊當中,也包括了世界上最具傳奇色彩的時尚生活設計家——喬治·阿瑪尼本人 ▼  今天一起君要分享的,就是來自 Armani 查看詳情
  • 攜手用心設計 iColor&心+設計學社戰略合作起航
    心+設計學社12位設計師成員2016年3月16日由華人設計界12位卓越設計師趙牧桓、邱春瑞、柯尚達、賴建安、賴連取、連自成、凌子達、孫建亞、林琮然、曾傳傑、杜柏均、顏呈勳組成了學社團體「心+設計學社米蘭三年展作品分享12月2日(作品排序不分先後)12月2日,心+設計學社12位設計師將「冥想空間」帶到了廣州設計周。
  • 臺灣著名設計大師大師蒞臨通利大理石瓷磚總部參觀指導!
    近日,通利大理石瓷磚總部展廳迎來了重量級嘉賓,臺灣著名設計大師朱伯仰老師蒞臨通利大理石瓷磚總部參觀交流,通利大理石瓷磚董事總經理張念超熱情接待,並與朱伯仰老師積極探討瓷磚應用技巧與色彩流行趨勢。
  • KDA課達丨學習遊戲設計真的有必要出國嗎?
    2019年中國遊戲市場規模達到2573億元,預計到2020年末,這一市場規模將達2850億元。到2024年,中國遊戲市場規模約4000億元。 遊戲設計院校推薦 丨美國丨 01.南加州大學
  • 室內設計之蜂巢元素,蜂巢設計實例分享!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些室內設計中蜂巢元素的運用,或許也可以給大家帶來一些靈感。人類喜歡在自然界中捕捉各種元素並運用到生活中,蜂巢元素便是其中之一。蜂巢元素如今隨處可見,在室內設計和建築設計上也是有很多種玩法。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些室內設計中蜂巢元素的運用,或許也可以給大家帶來一些靈感。
  • [分享]大師園設計作品資料下載
    大師園設計作品專題為您提供大師園設計作品的相關資料與視頻課程,您可以下載大師園設計作品資料進行參考,觀看相關視頻課程提升技能。蘇州萬科大家項目起源於對蘇州這座文化底蘊深厚的江南古城的探尋:粉牆黛瓦,屋簷重重;水路縱橫,河街相鄰;庭院深深,曲折悠長··· 大家,集大成者,為家。整個項目類於傳統的大家府邸,有宅必有院的庭院格局,強調院落單元的強烈歸屬感和聚合感。 萬科大家的景觀中軸與天然河流交匯而成「十字之象」,九種風景點綴其中。將造園之法施於景觀軸之上,以東方禮制書寫當代生活。
  • 一件即成名 這就是我們與設計大師之間的差距
    Cassina 是一個成立於 1927 年的義大利高端家具品牌 ,專注於從事設計師家具的生產,而他們與著名設計師合作的項目被單列為「大師系列」。法國設計師 Charlotte Perriand(1903-1999) 正是這「大師」的其中一位,她在 24 歲時就加入了著名的 Le Corbusier 和 Pierre Jeanneret 的團隊,設計三人組在位於巴黎 Sèvres 大街 35 號的工作室開始了長達10年的歷史性合作。
  • 助力打造「世界設計之都」 浦東將打造「大師級」創意設計交流平臺
    人民網上海9月17日電(鄔迪) 今天下午,浦東新區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今年的「美好生活」長三角公共文化空間設計大賽將和首次舉辦的「上海星銳工藝美術大師」評選聯手,構建工藝美術大師與空間設計大師溝通和交融的平臺,提升浦東整體設計產業水平,為創意設計在浦東整個空間領域的升級發展提供更專業的支撐,以先行先試的優勢、以浦東改革開放的精神助力上海打造世界一流設計之都
  • [分享]入戶門廳設計手法與套路資料下載
    (附施工圖資料) 月薪5萬的設計師都是些什麼人?(附資料)  近期精品辦公空間施工圖46套:  1.[一鍵下載]10套精選辦公空間設計方案500M 2.[上海]YUM中國總部辦公室丨PPT設計方案+效果圖+施工圖+物料書丨810M丨2017.06 3.
  • 日本設計大師深澤直人:用創新發現生活的姿態
    編者按:日前,淘寶心選與日本設計大師深澤直人聯合推出了「生活分子」系列產品。保溫杯、鬧鐘、文件座、紙巾盒……已經上線的7款產品都是純黑色、磨砂材質,並由方與圓組合而成。作為無印良品風格的主要定義者,論創新,深澤直人僅在中國就擁有上百件專利。從業30年來,他以擅長從人們的日常生活行為中汲取靈感著稱,用創新發現生活的姿態。
  • 中國綠色校園設計聯盟單位: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丨系列...
    作為國內久負盛名的綜合設計研究院之一,我院業務領域涵蓋各類公共與民用建築工程設計、城市設計、居住區規劃與住宅設計、城市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編制、詳細規劃編制、古建築保護及復原、景觀園林、室內設計、檢測加固、前期可研和建築策劃研究以及工程諮詢。
  • 中國綠色校園設計聯盟單位: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丨...
    「教育之弦」今日帶您看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SCAD)是全國著名的甲級設計研究院,始建於1953年,1979年正式掛牌,2018年改制為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數位化建築丨工業設計教育大師渡邊誠教授丨德稻大師直通車
    德稻工業設計教育大師渡邊誠(Makoto Sei Watanabe)渡邊誠教授(Makoto Watanabe)1952年出生於橫濱,被譽為「怪獸設計師」。是日本千葉大學副校長,國際工業設計協會聯合會執委,日本設計科學學會成員,渡邊誠建築事務所創始人。曾經擔任日本精工株式會社的設計師,曾受邀訪問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泰國朱拉隆功大學,南京大學,同濟大學等眾多知名高校。
  • 考研 設計素材——咖啡機設計
    ▲Staresso迷你咖啡機一款隨身攜帶的咖啡設備,獲得了2016德國紅點設計獎,正如德國紅點設計大獎的評委團點評說:Staresso徵服我們的是它緊湊的設計和令人耳目一新的外觀▼Aaron Fujiki Takao設計的簡約煮咖啡器很好的體現了蘋果公司的設計理念,以最簡潔的造型完成最好的創意設計。
  • 泛納設計|kids winshare 文軒兒童書店
    項目資料項目:文軒兒童書店地點: 中國成都客戶: 新華文軒出版社與傳媒有限公司空間設計:Panorama泛納設計集團總設計師:潘鴻彬作品在世界各地設計大賽中榮獲超過150個獎項,包括德國iF設計大獎及RED DOT紅點設計大獎,美國IIDA Global Excellence設計大獎及IDA 設計大獎,日本JCD設計大賞100強,臺灣TID設計大獎,英國FX設計大獎及Restaurant & Bar設計大獎入圍,新加坡SIDS設計大獎及INSIDE設計大獎入圍,荷蘭FRAME Great
  • 中國綠色校園設計聯盟單位:浙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丨系列...
    設計團隊Design Team現有員工1300餘名,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3名(定聘)、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1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中國當代百名建築師2名,浙江省勘察設計大師4名,中國傑出工程師4名,中國建築學會青年建築師獎獲得者10名,中國建築學會資深會員20名。
  • 世界級工業設計大師——義大利篇
    他遊走於建築與設計之間,在這兩個領域都留下了豐厚的遺產。同時,他還創辦了享譽世界的設計專業期刊《Domus》,是「金羅盤獎」的發起人,「設計工業協會」的共同創辦者。 畢業後就開始從事工業設計,27 歲便第一次斬獲了金羅盤獎,後期開始涉足建築設計領域,被稱為義大利國寶級建築設計大師,所涉獵領域十分廣泛範圍跨越產品、建築以及城市設計。
  • [分享]臺灣設計師室內作品資料下載
    kerry hill於1943年生於澳大利亞的珀斯,1968年畢業於西澳大學,1971年開始在香港和印度尼西亞工作,於1979年在新加坡成立自己的事務所,
  • 如果你愛設計,12月別錯過廣州設計周,因為...(有福利喲)
    原文連結:https://mp.weixin.qq.com/s/wY-gNKrpzmtPQq-5poLRaA作為一名設計師或設計熱愛者,你是否想深度地獲取最前沿的設計思潮?作為一名設計師或設計熱愛者,你是否長期奔走於全球各地找尋設計尖貨?
  • 百年民藝,日本設計——民藝設計大師柳宗理
    縱觀整個人類的歷史長河,你會發現民藝無處不在,小到杯子器型設計,大到建築設計,再到人們的生活狀態都可以發現民藝對人的影響。民藝經過了千百年時間和人們的檢驗,正如進化論所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提到民藝設計就不得不提日本民藝設計大師柳宗理先生。柳宗理出生於1915年的日本東京,畢業於東京藝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