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重向鼎元8班和樂學7班的文理精英們推出太原階段測評示範作文。認真學習,用心體會,全方位提升個人素養。
感謝網上學習,讓同學們的寫作水平突飛猛進,發生質的改變。現在好作文琳琅滿目,美不勝收,所以本期就多選了一些,供大家學習。
目錄:
張佩瑩:愛為明燈照前路,學以致用正當時(57分)
楊梓欣:有情有志,創造不滅(57分)
範倬銓:點亮愛的燈火,助力科研前行(56分)
丁煜晟:只將溫暖立心中,但為人間送春風(56分)
潘追追:因愛而創(56分)
魏雨卓:以愛為舟,揚帆遠航(56分)
陳茹:愛創造無限(55分)
劉英迢:創造育於生活,高於生活(55分)
程睿思:且做生活的有心人(54分)
劉宇龍:讓愛成為支撐創造的強大力量(54分)
丁紫婧:以愛為名,創造不止(54分)
為了更好讓大家學習書寫,原版展示如下同學的作文:
鄭雨銘57分作文:
劉佳儀56分作文:
趙若愚55分作文:
李繼承56分作文:
程柯52分作文:
張曉蘭發明遠近光燈轉換器講評
金考卷第04套「太原市高三階段性測評」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寫作。
家裡沒有小汽車的山村姑娘張曉蘭,卻發明了汽車遠近光燈轉換器,獲得國家專利。張曉蘭家只有3個人。在她還不到1歲時,母親離家出走。她的爸爸在工地上打工,被倒塌的房子砸成重傷。從此之後,父親再也幹不了重活兒,視力也受到了影響。一個假期的夜裡,她陪爸爸從工地幹完活兒回家,迎面而來的大貨車都開啟了遠光燈,讓本身視力就不好的爸爸非常難受。為了讓爸爸夜裡走山路更安全,她就開始思考怎麼才能減少貨車使用遠光燈的頻率:如果車輛安裝某種裝置,兩個都開著遠光燈的車面對面,會自動轉換為近光燈,如果對面沒有車輛,會自動切換為遠光燈。
就是這樣一個想法,催生了一個發明。
張曉蘭的事跡給了你怎樣的啟示?請結合材料內容談談你的認識。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命題方向:當代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
科學精神:批判質疑、勇於探究
責任擔當:社會責任
實踐創新:勞動意識、問題解決
學會學習:勤於反思
審題立意:
限制性
1.真實情境的限制。材料提供的情景是家裡沒有小汽車的山村姑娘張曉蘭「為了讓爸爸夜裡走山路更安全」,發明汽車遠近光燈轉換器,獲得國家專利的故事。考生的審題寫作必須立足於這一情境,否則要被判偏跑題。
2.典型任務的限制。「張曉蘭的事跡給了你怎樣的啟示」,命題人設置這一任務,意在引導考生探究張曉蘭發明成功的原因。由果溯因,「開始思考怎麼才能減少貨車使用遠光燈的頻率」,「就是這樣一個想法,催生了一個發明」,不難發現,張蘭成功來自於他的思考,也來自於愛與責任。「請結合材料內容談談你的認識」,考生必須從材料出發,結合張曉蘭故事來談自己的感悟、思考和認識,文章必須具有說理性。
3.價值判斷的限制。張曉蘭身上具有正能量,她的故事對考生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具有積極作用,她的成功來自積極的思考。考生須站在正確立場,以積極的眼光進行審視,不可對其持懷疑和否定態度。
開放性
1.立意角度是開放的。「家裡沒有小汽車的山村姑娘張曉蘭,卻發明了汽車遠近光燈轉換器」,物質條件並不是決定一個人成功的關鍵因素;「為了讓爸爸夜裡走山路更安全,她開始思考」,「就是這樣一個想法,催生了一個發明」,敢想更要敢做,認真思考,勇於探究。就整體材料而言,除愛激發創造力、成功源於責任,還可以提煉出科技源於生活等立意。材料給考生立意提供了多個思考和立意角度。
2.寫作和選材是自由的。考生可以就事論事,來探究張曉蘭成功的原因;也可以就事說理,從張曉蘭成功的事跡中提煉出道理,然後進行論證。在選材上,可以選取古今中外成功人士的故事做論據,也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來談啟發和認識。
3.文體是開放的。「啟示」「認識」側重說理,考生可以寫成議論文,也可以寫成感悟類記敘文或散文。
試題分析
這是一道以真實事件為基礎的材料作文。命題人意在引導考生探究張曉蘭成功的原因,並思考她的成功給我們的啟示,有利於引導考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的形成,符合「立德樹人」的命題理念。審題立意時可以採用提取關鍵詞句法,也可以採用由果溯因法。寫作時要立足材料來談自己的認識和思考,文章要具有說理性,能給讀者以認識和啟發。
切題立意:
1、愛激發創造力,愛心成就精彩
2、成功源於責任
3、創新源於生活。
4、勤於思考,勇於探究。
5、抓住思維火花,勇敢大膽實踐。
6、正確的價值引領能夠催生幹事創業的力量。
偏題立意:
1.孝敬父母,懂得感恩。(偏題,材料重在引導考生探究張曉蘭發明成功的原因,核心不是強調孝敬和感恩)
2.科學發明要以人為本。(偏題,將側重點放到「科學發明」上,偏離了張曉蘭這一核心)
3.因愛而生,為愛而狂。(跑題,脫離材料中科技發明等核心要素)
4.感謝貧窮。(跑題,未將思考放到故事的背景上,脫離材料)
閱讀隨筆:
1、這是評論文,就事論事,適度拓展。注意引議聯結的靈活使用。
2、一文三扣題。如果結尾不回扣張曉蘭,最高不超過50
3、如果不能圍繞一個中心論點論證,文章就會散亂。
4、如果分論點之間不連貫,文章就會比較僵硬,組合的痕跡較重。
5、最好的角度永遠只有一個,這個角度就是最大眾化的角度,也是最切題的角度。
優秀作文匯展:
愛為明燈照前路,學以致用正當時(57分)
307班張佩瑩
家中無車,卻能發明遠近光燈自動轉化器;身陷貧窮,卻無法阻擋她對未知的嚮往;心中有愛,她將愈走愈堅定。山村姑娘張曉蘭的發明奇蹟,讓我們看見了愛的力量,看見了創新的無限生機。以愛為劍,以思為花,我們亦應如此前行。
是對問題的深思,讓發明創造的源泉湧流。為了讓父親走山路更加安全,張曉蘭「不走尋常路」。不是思考如何陪伴父親走夜路,而是從源頭出發,思考如何減少貨車使用遠光燈的頻率。張曉蘭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能把書上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太神奇了。」小小的思考誕生偉大的發明,學以致用的成效,由此顯現。愛因斯坦說:「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考。」勤學深思,定能使創新的火花迸射。正如牛頓不懈探究蘋果落地的原因,方成就了萬有引力的重大發現;賈伯斯巧用線條設計知識,設計出蘋果完美弧形;新疆小姑娘瑪利亞用尼龍裙挽救了觸電同學的生命。反觀趙括紙上談兵,飽讀兵書卻也兵敗收尾。學而有思,知識才能獲得生命,創新才更具有活力。
是對父親的深愛,讓她的思考獲得了動力。母親出走,父親一人撐起三個人的小家,但工傷之後,身體衰弱,眼睛也不再明亮。她設身處地,體會遠光燈對父親的危害,進而誕生了遠近光燈自動轉化器的創想。託爾斯泰說:「熱情的基點正是責任心」法國化學家別奈迪克憂心車窗玻璃碎片劃傷乘客,依實驗經驗發明了不碎的安全玻璃;武漢小學生鄭媛尹為媽媽設計「新型方便取紙廚房紙固定座」,助力解決媽媽「煩心事」。如果一個人心中深藏溫情,那便承擔著多一份責任,那沉甸甸的責任感將成為他拼搏進取的不懈動力。為愛前行,其行更遠。
以愛為燈,學以致用,應成為青年學子不懈的追求。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溼。張曉蘭因對父親的愛而大踏步行於發明之路,親情小愛尚且如此,若心中懷有家國大愛,那定能使人即使明知前路漫漫也能始終堅定前行。讓責任感成為好風,「送我上青雲」。觀古今成大事者,誰人胸中無大愛?李時珍為應對百姓無藥可醫的痛苦踏遍千山萬水,給後人留下《本草綱目》的醫學瑰寶;當中國仍一窮二白之時,袁老便以解決中國溫飽問題為己任,使水稻產量不斷創新高;黃旭華擔著設計核潛艇的使命,成為首位參與深潛測試的設計師。
心中有愛,那是我們樂以奉獻的根源,學以致用,那是我們探索創造的方式。愛如明燈指路,學如箭鏃開路。漫漫人生路上,我們實應如張曉蘭一般,心中有花,手中有劍。讓溫情澆灌鮮花,讓所學成為利劍,我們定能愈走愈堅定。
虎評析:
語言優美,內容豐富。
有情有志,創造不滅(57分)
307班楊梓欣
山村姑娘張曉蘭家中沒有小汽車,在母親離去父親有疾的情況下,卻發明遠近光燈自動轉換器,而這令人驚訝的成就正是源自對黑暗裡走山路回家的父親的擔憂。聞此我不由深思,或許有情有志,點燃希望,我們能創造出不滅
很多時候,關懷憂慮生發出的期待嚮往,往往給人們創造的焰火助燃。
與父親相依為命的張曉蘭,家裡從不寬裕,從沒有使用汽車的經歷,但是對父親山中夜行面臨的汽車燈光困擾的擔心,讓她萌芽出發明遠近光燈轉換器換父親的安全的憧憬。誰能想像她是如何邁過重重坎坷,將這一項便利萬眾的發明從無到有創造出來?有感於外界的需求,遠風有時會吹動責任與愛的心旌。上個世紀東北鼠疫,民瘼深重,激起了伍連德的滿腔憂慮與熱血,最終扶大廈於將傾,挽狂瀾於既倒,他咬著牙帶領人民消滅了病痛。張曉蘭與伍連德殊途同歸,小愛與大愛翩躚交映,為創造抹上了動人的光彩。
長久的熱忱,從來如海潮翻騰,不遺餘力地推就人們獨特的創造。
「熱愛誕下創造的嬰孩。」 深懷熾熱的愛意,人們的腳步常常更穩健,時光的穿梭往往使他們更堅定。梁思成林徽因夫婦兩人,飽含對傳統建築的真情,顛沛流亡、風雨蒼茫不改本色,他們創造了古建築永生的殿堂。因為熱愛所以所向披靡,因為期待而咬牙堅持,史書上的他們註定熠熠生輝。紀德說過:「我為美好的事物消耗著自己的感情,他們的光輝來自我不斷的燃燒,但這是一種美妙的消耗。」阿赫馬託娃在蘇聯大清洗中背記著創作的《安魂曲》,他不曾遺忘過自己所守所望;李雲鶴在敦煌的大漠孤月下面壁一生,聚精凝神斧鑿釺錘,他不曾迷惘過初心在何方。他們的創造之所以不滅,皆在一片如火的赤誠,這引領著他們前行,前行。
在時間的渡口,今天的我們也當承擔起使命,讓情志鼓動起風帆,一葦以航。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家喻戶曉的袁隆平、錢學森、黃旭華,他們的時代繁星閃爍,他們的熱愛終尋得意義。而我們在今天相逢,可有在年富力強的時候找到使命?「草木靠著上天的雨露滋長,但他們也敢仰望蒼穹。」作家為人間書寫波瀾,詩人為世相百態吟哦,把大愛深植於心;工人在烈陽下揮汗,醫生在白黑裡搏鬥,他們對生活生命無限喜愛。旁觀他人憑著愛的風遠行,我們也當起而行之,為自己,為父母,為世界,為興趣,為理想,為遠方。有源於熱愛的生生不息的勇氣,才能創造碩果。
有情有志,創造便如不匱竭的泉,不熄滅的燈。張曉蘭在愛與堅持裡創造了自己的勝利,願你也可締造精彩。
虎評析:
寫作品位高,自然流暢,能展示廣博的知識視野。
點亮愛的燈火,助力科研前行(56分)
——致科研工作者叔叔的一封信
308範倬銓
親愛的叔叔:
展信佳!
近聞您的團隊在發明創造上屢屢碰壁,我想與您分享張曉蘭的發明故事。她是一位山村姑娘,為保護父親致力發明,點亮了愛的燈火,成功研發出汽車專利產品。侄子認為:科研工作者當點亮愛的燈火,助力科研前行。
愛,是科研發展的源動力,能創造科研的金點子,實現無數個「0」前的「1」的突破。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發明大王愛迪生為愛點燈發明燈泡,讓手術也能在夜晚進行;張曉蘭為保護父親安全,發明燈光轉換器,減少了遠光燈的使用頻率……愛如清澈甘泉,涓涓始流,激發科技創新的活力,讓科技惠及民生,為人民服務。技術、儀器、原理都只是科研發展中的「0」,而愛才是成功的「1」。沒有愛,就沒有造福人民的科技;即使有,也只會讓科技淪如戰爭中的原子彈,成為毀滅人性的武器。愛是科研的出發點,叔叔可以嘗試挖掘科研中的愛,尋求科研產品的突破。
愛,貫穿於科研的過程,它能給予你克服困難的力量,在攻堅路上給予你暖意融融的擁抱。
愛,讓山村姑娘張曉蘭,在無數個輾轉反側的夜晚,挑起家庭的重擔,忍受生活的苦難,在陰鬱的的日子裡不悲傷、不煩惱,心平氣和地做起了發明創造的活,「爸,等我完成這個發明,您夜裡走路就會更安全」,發明自動轉換器,獲得國家專利。科研,便是開拓世人未走過的路,路上必定荊棘叢生。叔叔是否讓愛氤氳團隊科研之中?您是否心有大愛,以回報社會之心,致力科研攻堅而心無旁騖呢?讓愛貫穿科研過程,集愛之偉力,克服科研困難。
科研如樹,用愛澆注,花開結果,科研將使愛更加偉大,愛又將助力科技。二者相得益彰,相互促進,科技是愛的理性載體,愛是科技的感性表達。
感謝張曉蘭的愛,催生了遠近光轉換器的發明,她的發明又給予司機與行人多一份安全;感謝袁隆平的愛,培育與高產雜交水稻,讓水稻推廣世界,衍生世界大愛……愛給予科技以力量,而科技的雄厚也會投桃報李,凝成更加偉大的愛。侄子由衷建議,叔叔能夠以愛為不竭動力,帶領團隊不懈攻堅,定終有一天撞倒南牆,像張曉蘭一樣回饋自己,造福世界,再生更加偉大的愛。
當夜幕再次降臨,張曉蘭心中愛意充盈,小心地攙扶著年邁的父親。兩人笑著,在科研專利的保護下,安全地走在夜路中,漸行漸遠。點亮愛的明燈,引領科研之路,助力科研發展,侄子願叔叔用愛前行,點燃燈火,照亮迷途!
祝:胸懷大愛,科研告成!
侄兒
2020年3月7日
虎評析:
採用了比較新穎的形式,有針對性,有情境意識。
只將溫暖立心中,但為人間送春風(56分)
308班丁煜晟
張曉蘭,一個生活在貧困山村的女孩,為了讓視力不好的父親走山路更為安全,她誕生了發明汽車遠近自動轉換器的想法,並最終付諸實踐,獲得國家專利。是什麼支持著她跨越千難萬險,抵達成功的彼岸?我有一份答案:只將溫暖立心中,但為人間送春風。
「只將溫暖立心中」。我們每個人都應心懷一份溫暖,傳遞一份溫情。
王國權說:「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正能量」。或許世界殘酷,或許命運不公,你我總會在生命長河中相遇一段寒冬,可是只要有溫暖長駐你我心中,再漆黑的夜也不會恐怖。所以,張曉蘭的心中種下了一顆愛的種子,那其中孕育著血濃於水的親情,她願意為了父親的安全,克服物質上的困難,克服知識上的不足,讓自己的想法付諸現實。沈從文有言:「凡事都有偶然般的湊巧,結果卻又如宿命般必然」。張曉蘭的「必然」,藏在夜路上她望向父親的關切目光之中。
只有心懷一份溫暖,立下送春風於人間的志向,方可挺秀色於冰途,立貞心於世界。
張曉蘭始終記得保護父親安全,發明汽車遠近光燈轉換器的夢想,所以她才會站在困難之上,逆風飛翔。所謂「念念不忘,必有迴響,」還有許多像張曉蘭一樣跨越萬水千山,不為功與民的仁人志士。看麥浪滾滾,金色海洋,那是為了讓全國人民都能吃上飯,年已耄耋卻還躬耕于田的袁隆平研發的雜交水稻;看碧海青天,浪逐百沙,港珠澳大橋三地相湧,氣勢恢宏,那是林鳴為了便利家園的心血;看張文宏在抗疫一線,夜以繼日地工作,那是對患者,對國家,對民族的擔當。是什麼力量讓他們不畏風霜,高歌猛進?是心中永不褪色的溫暖。
因此,只將溫暖立心中,但為人間送春風。我們都應向張曉蘭學習,心懷溫暖,傳遞愛心。
張曉蘭為了父親,發明了汽車遠邁光燈自動轉換器,我們又是否有這個覺悟,這份信心去心懷溫暖傳遞愛心?在如今新冠病毒肆虐的狀況下,有人哭泣痛苦,有人悲觀失望,但也有人從四面八方馳援武漢,有人募集善款捐獻物資。約翰多思曾言:「一個民族最重要的不是少數仁人志士的努力,而是群眾的向善向上:」關鍵時刻更考驗你我的精神品質。只有像張曉蘭一樣願想,敢為,心懷溫暖,傳遞愛心,這場疫情才會過去,春天才會到來。
張曉蘭用親身經歷,為我們指明一條向善向上之路:只將溫暖立心中,但為人間送春風。惟有如此,才不論亂雲飛渡,風吹浪打,成就大愛人間。
虎評析:
俊翔問:如何寫得不那麼生硬?或許可以從這裡找到答案。明確自己的目標,再規劃自己的路徑。前方雖遠,行則必達。
因愛而創(56分)
308班潘追追
張曉蘭身居山村,家貧而無汽車,卻奇蹟般地發明了汽車遠近光燈自動轉換器,獲得了國家專利。而故事背後的美麗原因更是令無數人動容:張曉蘭的發明源自他對父親深沉的愛。筆者也不禁感嘆:這世上又有多少偉大的發明源自偉大的愛啊!
因有愛,故而有創造之勇。
很多人都無法想像到,在張曉蘭這樣一個柔弱的身軀裡為何會有這樣巨大的力量。突破學識的限制,突破貧窮對想像的限制,張曉蘭就這樣邁出了創造的第一步。這樣的勇氣,是多少人窮盡一生也無法鼓足的?可張曉蘭她做到了,並且是這樣無懼堅定的,就因為他年邁的有眼疾的老父親。李時珍面對百姓病時無藥可用,無醫可求的困境,不恤己身,踏遍千山萬水,嘗百草,最終著就濟世千年的《本草綱目》,這樣的創造又何嘗不是李時珍對天下百姓的憐愛所就?李大釗創《新青年》,認為青年當「創造環境,徵服歷史」,這樣的創造,源自他熱烈的愛國之情。若我們心中有愛,我們亦能勇敢邁出創造的第一步。
因有愛,故而有創造之智。
也許張曉蘭她自己也無法想到,自己能夠發明汽車遠近光燈自動轉換器,也許愛真的會讓人擁有更加卓絕的智慧。武漢一名小學生發現媽媽在撕扯廚房用紙時很費勁,小小年紀便設計沾水的溼子輥,從而獲得國家新型專利。愛迪生也曾在母親最危急的時刻想到用鏡子救媽媽。這皆是愛賦予的智慧。更有歷史滿分的錢偉長,毅然決然地轉向物理系,因為他知道,在國家民族處於這樣危難的時刻,只有振興中國的實力,才能挽救祖國。正是憑藉著這樣對國家的愛,他成功轉系,獲得數學博士學位,成為中國近代力學之父。「我沒有專業,國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專業」,短短一句話,點明的正是愛的力量。正是因為愛,他們才能擁有這樣卓絕的智慧啊!
因有愛,故而有創造之毅。
袁隆平秉持著讓所有人不再挨餓的信念,深耕於創造的田野數十年,儘管泥打衣襟,儘管年已老矣,他依舊堅持著,從不鬆懈。他研發出的超級水稻,挽救了千千萬萬個生命,但他不會因此停歇,因為愛,他會一直研發下去。于敏一句,「但是愛國主義壓過興趣」,最終將一生奉獻給研發氫彈的道路上。「親歷新舊兩時代,願將一生獻宏謀」,這一句他在生末時對人生的回望,足以讓我們感受到他的創造之毅。
張曉蘭為愛而研創的發明,讓筆者感觸頗多:也許在生命的道路兩旁,當我們播下愛的種子,亦會開出創造的勇氣,智慧與毅力之花。
虎分析:
三個角度分得簡明清楚,非常合理。
以愛為舟,揚帆遠航(56分)
307班魏雨卓
身居偏遠山村的姑娘張曉蘭,在生活中本與小汽車這種城市產物毫無交集,只因為擔心汽車的遠光燈會損傷父親本就視力不好的眼睛,而發明了車燈自動轉換裝置,這正佐證了唯有以愛為舟,方能揚帆遠航。
古往今來,無數的人們從愛出發,不斷地引領著自己、社會甚至文明向前航行。
鄉村姑娘張曉蘭從對父親的愛出發,開始學著與陌生的汽車打交道,最終發明了可以保護父親眼睛的自動車燈轉換裝置;十九世紀偉大的發明家亞歷山大·貝爾從對失聰母親的愛的出發,為聾啞公益事業傾注了大量心血,不僅發明了電話,還成功製造了助聽器;民國時期的狀元實業家張謇從對內憂外患的中國的愛出發,棄文從商創辦了大生紗廠,為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創下一塊裡程碑;「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從對億萬中國人的愛出發,常年躬身與稻田與實驗室之間,最終使中國人「將飯碗牢牢地端在了自己手上」。這些埋頭苦幹的人、拼命硬幹的人不論是將他們的生命灑在了科學或者社會,無不是以愛為舟,從愛出發。
以愛為舟的人,更有勇氣揚起實幹的風帆,不猶豫、不放棄地向彼岸駛去。
詩人雪萊有言:「當愛漸漸死去,人心不過是活著的墓穴。」但若有愛一直活在人們心中,充滿溫暖的人心變成為人們為愛行動的最優催化劑。鄉村姑娘張曉蘭的生活本與汽車毫無交集,可為了保護父親的眼睛,我們不知道她克服了多少難以想像的困難,是否在無數個日日夜夜裡徒手笨拙著畫著汽車的模型,是否在每個烈日下在每場寒風中挨家挨戶地去實地勘察車燈的使用方式,是否在每個放學後即使因為作業已筋疲力盡,卻仍然在昏暗的燈光下反覆修改著自己的設計草案。當張曉蘭坐上這隻以愛為名的小舟時,愛自然會為她揚起實幹的風帆,催促她不懼風浪地向遠方駛去。
不僅個人要乘著愛遠航,國家與社會也應打造愛的大船,駛向更美好的文明岸邊。
英國詩人約翰·多思有言:「一個民族最重要的,不是少數仁人志士的堅守,而是群眾的向善向美。」正是出於對國家與民族的大愛,無數鄉村教師堅守三尺講臺,用知識點亮孩子的夢想;無數工人和農民兄弟姐妹起早貪黑、揮灑汗水,擦亮中國製造、中國建造的榮光;無數快遞小哥奔走在烈日下、風雨中,締造了「世界第一快遞大國」的奇蹟。正是這樣千千萬萬個平凡而偉大的「張曉蘭」,將無數個刻著愛的印記的小舟,匯成了堅實而溫暖的大船,在文明進步的航道上揚帆遠航。
愛或許不能讓人一蹴而就,登上成功巔峰,但張曉蘭用自己的例子告訴我們,只要願意以愛為舟,揚起實幹風帆,同樣能揚帆遠航。
虎分析:
材料特別豐富,表現形式多樣。
愛創造無限(55分)
307班陳茹
山村姑娘張曉蘭為了讓父親夜裡走山路更安全,成功發明了汽車遠近光燈自動轉換器。因愛而生的創作靈感,令人驚喜又令人敬佩。我們知道,為愛前行,便能一路披荊斬棘,創造無限。
對父親的愛讓她思考,讓她試著去創造發明。以愛的名義突破自身局限,愛是創造無限之源頭活水。
身居山村,家裡沒有汽車,母親出走,父親患疾。這是張曉蘭的不幸,也是她能夠破繭成蝶的動力。對父親的關心不僅僅停留在了口頭,還付諸實踐。加繆曾經說過:我只承認一種責任,除此無他,那就是愛。還記得地震中被母親保護得完好無損的嬰兒嗎,母親用世界上最偉大的死亡姿勢給孩子換來了一個生的機會;還記得「大西洋奇蹟」嗎,被水果刀刺穿心臟的父親多活了三天陪伴女兒見到媽媽後悄然逝去……我們總能以愛的名義突破我們自身的局限,去攪動更遠處的風雲。張曉蘭的發明是如此,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奇蹟亦如此。
一個暖心的思考促成一項偉大的發明,思維的靈光一現詮釋愛的力量。愛是那助推船隻前進汩汩溪流,給予我們不斷前行的動力。
《無問西東》裡面提到過:行你所行,愛你所愛。張曉蘭的發明創造中流淌的是她對父親最誠摯的關心與祝願;張富清戰功赫赫卻默默無聞,淡泊名利的背後是對家國無限的熱愛;袁隆平爺爺的「禾下乘涼夢」愈發接近實現,對人類的大愛讓全人類看見了「夢成萬裡稻香」的希望。「千載光陰彈指過,未應磨染是初心。」葉嘉瑩先生這句話很好地詮釋了這道理。不論是對親人的愛,對家國的愛,還是對全人類的愛,「愛」這個美好而又簡單的情愫,總能給我們前行帶來無限動力。
遠近光燈自動轉換器被賦予了愛的力量,一轉一換之間都是溫情的寫意。有溫度的發明離不開愛的加持,愛是讓溫暖船船常駐人心的港灣。
張曉蘭的發明既有力量又有溫度,在讓父親安全行路的同時也把溫暖帶給了世界各地;法國化學家別奈迪克發明安全玻璃,為了避免汽車破碎的玻璃傷害乘客的想法也讓人心生感激;武漢小學生發明廚房紙固定座,讓全世界的媽媽都享受到了方便快捷又帶有愛意的便利……當一項發明有了愛的加持,也就更有了存在的意義;當冰冷的器物染上愛的氣息,溫暖便常駐人心。
張曉蘭的發明讓我們看見了愛的無限可能,「沒有她,一切都將變成黑夜」羅曼羅蘭激昂的話語道出了愛的真諦。為愛前行,披荊斬棘,然後創造無限,創造一片開闊天地。
虎分析:
有溫度有文化的議論文。
創造育於生活,高於生活(55分)
307班劉英迢
當生活向你拋出了難題,你該怎麼辦?生活在山村的張曉蘭用自己的發明創造,解決了生活的難題,為父親的歸途提供保障。面對生活,她並未認輸,而以理性光芒點亮生活,照亮歸途,以創造的明媚驅散風雨,克服困境,更讓溫情滌蕩,愛意長存。因此,我認為,創造育於生活,但高於生活,我們當與張曉蘭共勉,做生活的強者。
創造育於生活,生活如活水,如厚壤,如甘霖,孕育發明,激發創造。
正是父親歸途的安全需要,激發了張曉蘭的思考,使得靈感迸發,探索深入,發明誕生。而這樣的例子在人類的科技進程裡更是數不勝數。從第一次工業革命為提高紡織效率而產生的珍妮紡紗機,到為解決地域局限而改進的瓦特蒸汽機,再噹噹今無數勞動人民的發明創造,科技的枝繁葉茂,綠蔭蔥蘢,怎麼樣也離不開生活的澆灌與啟迪。所以,生活並非只給我們留下了苦難,只要我們的眼裡看見思維的火花,就能成就光明,腳下走過探索的跋涉,就能發現未來。
創造更要高於生活。張曉蘭的創造既讓溫暖長存,愛意滌蕩,又以創造戰勝生活,驅散風雨。
不僅是科技改變世界,更是科技背後的愛讓每一份進步都充滿溫情。張曉蘭的發明雖是從愛發端,但亦因為愛不止於空想,不騖於虛聲,至於偉大,成就溫暖。這不僅是理性的勝利,更是讓人性的光輝閃耀,讓人性的美麗綻放,為科技更添一份溫情,更增一份美好。其次,張曉蘭以解決問題的姿態直面生活,實為魯迅筆下所言之「真的勇士」。正如阿甘正傳裡所說:「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你會得到什麼。」我們與其整日沉浸在「喪文化」的深淵,抱怨生活,自我屈服,消極避難,不如就像張曉蘭一樣,像那些正勃興著、茁壯成長著的兩棲青年、斜槓青年一樣,像步入荒川的馬蘭人一樣,用自強抗擊命運,戰勝生活,不靠他人渡己,而是躬身入局,將自己變成解決問題的關鍵變量。所以張曉蘭的創造,不僅體現愛,也體現了在生活的困境裡向陽生長的韌勁與毅力。
創造雖然高於生活,但你我即在其中,我們亦能在我們的生活裡探索未知,成為生活的強者。
張曉蘭並非是個例,發明本身也並非難事。我們每個人都在生活的棋盤上,下一步怎麼走,都在我們自己手裡。是屈服順從?抑或藉機探索?答案不言而喻。馬雲也曾在演講中說:「不是科技改變生活,而是科技背後的理想改變生活。」所以,發現問題,用心思考,大膽去想,用心去做,敢於涉入生活的深水區,善於用創造優化生活,我想,這樣的人生才值得我們每個人去過。
現實照亮生活,啟迪未來。我相信,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是下個張曉蘭,在生活裡汲取靈感,以愛驅動,以行克艱,用創造締造我們自己的燦爛生活。
虎分析:
雖然不是常規角度,看他如何更好地扣題、扣材料。
且做生活的有心人(54分)
307班程睿思
身處山村,條件貧困,十八歲女孩張曉蘭,心繫家人,為愛發明。因為看見父親走山路時受到汽車遠光燈的幹擾,她百加思索創造出汽車自動轉換燈,讓父親安全出工,平安回家。她的成功既離不開對生活的處處留心,也離不開對家人的愛。這啟示我們:做生活的有心人,讓發明放射大能量,讓創造推動社會發展。
留心生活,善於思考,浪成於微瀾。
畢卡索說:「整個世界展現在我們面前,期待著我們去創造,而不是重複。」道理總在生活中,生活處處有學問,留心生活,認真思索,無論什麼樣的發明都會激起千重浪。如果沒有伽利略凝神於教堂頂上的吊燈,就不會有物理界著名的擺的周期定律的誕生;如果沒有瓦特仔細觀察不斷頂起的水壺蓋,就不會有工業革命的蒸汽機;如果沒有桑巴克對鐵勺擺放的思考,就不會有衣服上的不可或缺的拉鏈。像他們一樣,張曉蘭在生活中捕捉細節,獲得靈感,創造的自動轉換燈不僅幫助了父親,也給交通安全上了一把鎖。從生活細微之處著眼,善於思考,可以讓我們成為生活的主導者,在生活的巨浪之中披荊斬棘,高揚風帆。
常留溫情,以愛先行,發明有溫度。
張曉蘭的發明與世界上許多的發明一樣,來源於愛。一觀國外,奧司汀為了太太的健康發明了空氣淨化器,讓環境多了一份清新;鄧洛普為兒子修理自行車發明了充氣輪胎,為汽車轉型升級;再看國內,有80後胡瑋煒關注出行便利,創造摩拜單車開啟共享單車時代,有安徽13歲少年心疼爺爺身體發明爬樓神器,還有在疫情面前為工作人員發明散熱防護帽的小學生…這些發明的背後都是一顆顆細緻體貼的心,一份份對他人和社會的在意。愛的發明或大或小,都為社會發展鋪就了一條充滿溫情的路,讓行走在路上的人們更舒心。
在這個科學當先,創新領頭的時代,我們要感謝這些發明創造推動了社會的發展,更要躋身於創造大潮之中,提出更多滿足美好生活需求的方案。
莎士比亞說:「已經創造出來的東西,比起有待創造的東西來說,是微不足道的。」打破當下生活的桎梏,讓不可能變成可能,才能迎來更美好的生活。國外一女子因為看見貧窮地區的孩子喝不上純淨水,在實驗室中發現納米銀離子,發明了最有效的過濾紙,解決了幾億人的用水健康;賈伯斯對現有計算機系統心存懷疑,不斷研發創新,蘋果手機改變世界…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是青年脫穎而出的必由之路。我們應當鼓勵像張曉蘭一樣基於生活高於生活的發明創新,讓中國的青年們擔得起時代的責任,引領時代發展,為增進民生福祉貢獻力量。
美好的生活,溫暖的社會,強大的國家,離不開發明創新。像張曉蘭一樣,於細節中著眼,於生活中尋理,且做生活有心人,因愛發明,我們必能讓生活更美好,中國更光明,世界更精彩!
虎分析:
使用大量材料,並能夠靈活指揮,合理調配!跟著程睿思學積累!
讓愛成為支撐創造的強大力量(54分)
307班劉宇龍
一位普普通通的山村姑娘,母親出走,父親眼疾,家裡未曾擁有小汽車。是什麼讓張曉蘭克服難以想像的困難,成功發明汽車遠近光燈自動轉換器並獲得國家專利?讀完她的發明故事,筆者不禁讚嘆,愛竟然能為創造帶來如此強大的力量。
面對日復一日的平凡生活,是父女之間的愛讓張曉蘭發現了常人未看見的細節。
許多人都曾走在夜晚的大街上,許多人都曾飽受刺眼的遠光燈的困擾,可是為何張曉蘭卻緊緊抓住這生活的小事,萌發了發明創造的種子?是她與父親之間深愛:父親曾被砸成重傷、視力受損,卻依然堅持到工地幹活養家。父親對家的責任給年輕的張曉蘭極大的感動,她對父親的愛和感恩也因此讓她為改善父親的生活而努力。同樣的,我們曾見武漢小學生因為擔心媽媽廚房勞動太費勁而為媽媽設計「新型方便取紙廚房紙固定座」;我們曾見武漢一青年擔心出門買早餐會感染新冠肺炎危及家人,改造遙控車用遙控車購物。倘若我們心中無愛,許多發明都不會產生。因為有愛,我們才想著改變,許多發明創造才有了起點。
面對發明創造時遇到的種種困難,是父女之間的愛給張曉蘭帶來了堅持的力量。
作為一個普通的農村姑娘,張曉蘭沒有像樣的實驗室,沒有誇張的實驗經費,卻創造出了一項被寶馬公司採用的先進技術。是什麼力量創造出了如此成績?「愛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正能量。」張曉蘭克服種種困難的力量,源於對養育自己的父親平安一生的期望,源於對父親深深的愛。有些每天在大企業裡「996」的程式設計師,手握那麼多的項目資金,使用著那麼多先進的電腦,做出來的產品卻只是個斂財工具;二戰時德國科學家利用科學創造出無數的殺人利器,殘害被侵略國家的無辜百姓,想必都是心中缺少了愛和感動的緣故。
面對冰冷機械,是父女之間的愛給張曉蘭的發明帶來了溫度。
和許多發明一樣,張曉蘭的發明散發出的溫情讓人感動。法國化學家別奈迪克為了避免汽車破碎的玻璃傷害乘客而發明了安全玻璃;袁隆平為了解決國人的吃飯問題而奮鬥田間培育雜交水稻;安徽十三歲少年心疼爺爺發明爬樓神器……正是這些心中有大愛的「發明家」們通過自己的點滴努力,將本無溫度的器物變為了溫情滿滿的、讓人們的生活更加幸福的工具。
在飛速發展的新時代,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願所有的發明家都能像張曉蘭一樣,用愛發現生活中的細節,讓愛支撐發明創造,為每一個美好的發明注入愛的力量。
虎分析:
三個分論點,先設定環境,再從材料中探究方法。並列式分論點,角度分得清。
以愛為名,創造不止(54分)
308班丁紫婧
身居偏遠山村,家中不曾擁有過小汽車,16歲農村少女張曉蘭為父親夜行安全竟發明出汽車遠近光燈自動轉換器,並獲得國家專利,令人驚嘆。對父親的愛、對家庭的責任、對知識與實踐的熱愛,成就了這位奇蹟女孩,也激勵著我們以愛為名,創造不止!
張曉蘭出生低微的塵土之中,因愛而開出鮮妍靚麗的花朵。
出生偏遠山村,一歲時母親離家出走,父親因工傷落下殘疾,幼小的張曉蘭比絕大多數同齡的孩子更早見識到生活的艱辛與苦難。盧梭曾言:「磨難,對於弱者是走向死亡的墳墓,而對於強者則是生發壯志的泥土。」而顯然張曉蘭是生活的強者。她早早承擔起了家庭的責任,苦難不能磨滅她對父親深沉的愛。因為擔心視力不好的父親走夜路時受汽車遠光燈幹擾,她儘自己所能發明了自動轉換器。實際上在這項發明創造中她運用到了三個常見的中學物理知識,任何一位專業人士都能輕易看出其工作原理,但是除了她沒有人進行相關研發。張曉蘭的研究創造的目的與靈感都來自於她對父親深深的愛,我認為這是她成功的一大原因。
張曉蘭在物質生活上貧乏,但卻擁有鮮活靈動的靈魂,永葆好奇與自信的年輕。
當我們談論發明創造時我們常常肅然起敬,覺得這樣前沿的產物必出自大師之手,而張曉蘭讓我們看到了發明創造的平民性。對生活中的問題積極思考,努力用已有的知識進行解釋和創造,將書本中的內容真正轉化為某些優化人們生活品質的產物,這才是時代新青年應有的素質。從這一方面來講,張曉蘭比絕大多數同齡人都要優秀,她用敏感的眼睛看到缺陷與需求,用好奇的天性點燃探究的火焰,用縝密的思考與研究描繪藍圖,用樸素的自信堅持研製,最終令全國人民刮目相看。
向榜樣致敬,我們同齡青年人實應向張曉蘭學習,以愛為名,創造不止。
我們大多數人有比張曉蘭更加幸福圓滿的家庭,有更好的生活學習條件,有更廣闊的視野,但很多人都不及張曉蘭能有一顆為愛燃燒的心,有一個創造不止的夢。君可見許多青年認為父母的付出理所當然,不做時代的弄潮兒反而「啃老」;君可見許多所謂高材生機械性地讀書不求甚解,高分低能,拿著高文憑卻最終一事無成。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離不開張曉蘭的精神,孝敬父母全家和睦,創造不止國家富強。
願我們都能像張曉蘭,哪怕出生於黑暗之中仍用愛照亮一片天地,哪怕生長於貧乏之中也用創造之火溫暖心靈!以愛之名,創造不止,我們都將擁有光明的未來!
虎分析:
有嚴謹的思路,有流暢的表達,理科生一樣可以更有文化!
原版作文展示:
鄭雨銘57分作文:
劉佳儀56分作文:
趙若愚55分作文:
李繼承56分作文:
程柯52分作文:
鄭重向鼎元8班和樂學7班的文理精英們推出太原階段測評示範作文。
凝聚微力,終成偉力,集全體精英之智慧,創交流合作之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