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召開後,南通市建築業再傳佳訊,在產值、升特、創優方面取得優異成績:
今年,南通市建築業總產值突破7000億,位列全省第一;
通州四建、南通長城建設、中如建工、南通華榮建設、中聯世紀建設5家建築企業躋身特級資質行列,全市特資企業增至20家;
南通市建築企業承建的9個工程又獲魯班獎,總數達到100個,全國地級市總數第一。
「南通建築業穩健增長的背後,既有市委、市政府政策引導的外力推動,也有建築企業自主轉型的內力促動。」省住建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全國建築產業和市場正面臨「四大轉型」,即市場開拓由國內為主向國內外並重轉變、承接任務由施工總承包向工程總承包方向轉變、生產方式由傳統方式向綠色裝配式轉變,業務領域由以房建為主向多元拓展轉變的。「南通建築企業要有緊迫感,要緊跟現代化建築產業發展步伐,衝破瓶頸,搶抓機遇,著力打造現代化、國際化『南通建造』的品牌。」
穩健增長,背後多重推力
12月10日,位於港閘區陳橋街道榮盛路的裝配式建築產業基地上,大型施工機械來往穿梭,一派繁忙景象。
由華榮建設集團投資興建的這個裝配式建築產業基地佔地80畝,生產車間2萬平方米,年產混凝土構件達5萬立方米,是南通市區最大的混凝土裝配式構件生產基地。該基地於2017年9月生產試運行。「從國家政策層面和市場需求來看,裝配式建築勢在必行,預製建築部品、部件的市場前景廣闊,是朝陽產業。」集團董事長張進榮告訴記者,「從年初起,我們集團就主動變革生產技術,投資建設裝配式產業基地,趕上國家政策紅利期。至11月底,產值呈現爆發式增長,合同價已突破90億,其中裝配式產業貢獻一半產值。」
作為建築強市,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引導企業以綠色智慧建築為方向,以住宅產業現代化為重點,以裝配式建造為手段,一改過去的施工方式,推動建築產業現代化「三位一體」融合發展。南通市被評為江蘇省建築產業現代化示範市,獲專項引導資金5000萬元後,專門制定了推進建築產業現代化促進建築業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設定「三步走」戰略,並提出了一系列包括土地供應、規劃審批、資金補貼等優惠扶持政策,鼓勵企業加快轉型升級步伐。
目前,全市在建的採用裝配式方式施工的建築面積約100萬平方米。南通市產業現代化示範城市已達3個,示範基地已達5個,示範項目已達6個。其中,龍信集團的柱、梁等構件生產水平已達日本、新加坡等發達國家水平。
「如果南通市的裝配式建築能在這一輪調整中打好基礎,裝配式建築有望成為南通市建築業新的競爭優勢。」沈衛星表示,「按照國務院頒布的指導意見,10年內裝配式建築佔新建建築比率達30%,裝配式建築的市場可達3萬億,相當可觀。」
為進一步深化建築產業供給側改革,推進建築產業現代化,推動建築企業轉型升級,市委、市政府在強化組織領導、加強政策支持、優化服務環境和整體聯動方面打出組合拳,形成了政策合力和推力。去年10月出臺了《加快推進建築企業「走出去」發展的實施意見》,今年7月出臺了《關於加快建築業轉型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了全市建築業今後改革發展的方向、目標和任務。
搶抓機遇,向產業深度延伸
近年來,南通建築業取得了驕人的成績,處於省內第一、國內領先的地位,在江蘇省建築業百強企業評選中,南通建築企業入選四分之一併包攬前三名。尤其是今年升特呈現爆發式增長,產值和創優多年保持穩定增長,更讓外界對全市建築業頗多讚譽。
與央企和大型國有企業相比,南通市建築業企業施工產值、承包能力、資金實力、資本運作、技術實力和人才儲備等方面還存在不少差距,缺少綜合業務能力強的航母企業。南通幾百億級企業產值可以位居全省第一,但與中建八局、上海建工動輒1500-2000億元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與浙江紹興等建築業發達地區相比,南通建築特級企業及上市企業還偏少,主板上市企業僅1家,新三板上市企業僅有4家。
南通市建築企業房建業務量在總量中佔比高達86.2%,房建業務中又以住宅工程為主。「房地產市場正處於深度調整期,對以房建為主業的南通建築業帶來深刻影響,建築業高增長的時代已漸行漸遠,未來一段時間內建築業產值增速將為個位數或將成為建築行業發展新常態。」市建設局負責人表示。南通建築企業從事道路橋梁、軌道交通、機電安裝、水利水電、建築裝飾、建築幕牆等專業工程產值比重過低,與發達國家建築業在房屋建築與專業工程建築的比例達到50%以上,相距甚遠。目前,全市建築企業具備軌道交通施工經驗的就中南土木一家。專業經營廣度的不足也影響企業效率與科技進步,成為南通建築業發展的制約因素。
當前,南通市正處在打造長三角北翼經濟中心、重要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具有區域影響力的創新之都、宜居宜業富有魅力的花園城市的關鍵期。軌道交通建設、中央創新區建設、棚戶區改造、地下綜合管廊建設、街區路網結構優化、公共服務設施提升、海綿城市建設、地下管廊建設、城市生態修復等民生工程,將長期保持旺盛需求,為南通市建築企業帶來大量的市場空間,同時推動建築企業拓展延伸上下遊業務領域。
搶抓機遇,突破瓶頸,南通市建設主管部門連續出臺相關扶持政策,積極實施「培優扶強」工程,支持建築、市政企業單獨或通過聯合體參與本市軌道交通、市政公用事業、隧道、大型地下工程以及城市綜合體等重點項目投標建設。目前,已有中鐵17局和通州建總組成聯合體參與南通軌道交通建設取得重大突破,成功中標軌道交通工程1號線A組05標,中標額5.3億元。此外,牽頭成立南通建築產業聯盟,搭建建築業全產業鏈合作平臺,優化整合產學研建資源,實現上下遊產業融合發展。
根據市政府出臺的《關於加快建築業轉型發展的實施意見》中發展目標,至2020年,全市建築業總產值突破9000億元,培育新增總承包特級資質企業2~3家,上市公司2~3家。創建全國裝配式建築示範城市,建成國家級建築產業現代化(住宅產業現代化)基地4家、省級建築產業現代化示範城市4個,在全省率先完成建築產業現代化目標。
一帶一路,加速企業國際化
今年10月,南通三建在香港成功首發3億美元境外債券,受到國際投資人熱捧,開創了中國民營建築企業赴境外公開發行美元債券的先河。
「作為南通地區第一支境外債券,此次發行創新了企業融資模式,不僅開創了融資新局面,也提高了企業海外知名度。」南通三建董事長黃裕輝日前向記者表示,以東南亞泰國、馬來西亞和柬埔寨、東非的肯亞、南非的納米比亞和西非的奈及利亞,東歐的塞爾維亞為中心以及印度的全球戰略布局初步形成。
據介紹,在「一帶一路」的國家戰略下,南通三建積極拓展海外業務,目前已打造了中塞文化村(塞爾維亞)、象牙海岸阿比讓精英學校項目、印度總統塔大廈、納米比亞鯨灣等優質項目。
「我們要充分發揮南通三建實力強、信譽好、技術優、能打硬仗的優勢,開闢拉丁美洲、歐洲和北美地區的新興市場,涉足附加值高、效益好的領域。」黃裕輝表示,同時,要加強企業在文化、組織、制度等軟實力建設,讓企業在「一帶一路」上紮下根、留下名。
南通建築業是典型的外向型經濟,「一帶一路」為南通建築企業打開了國際市場通道。近年來,南通三建、龍信集團、南通建工、南通六建等領軍企業,帶領數萬建築鐵軍,率先進入國際市場,在俄羅斯、新加坡、韓國、蒙古、東南亞、中東、非洲等「一帶一路」沿線土地上接連創造「南通鐵軍」奇蹟。
數據顯示,南通市由最先的12家逐步發展為40多家對外經營籤約權企業數量全省第一;南通三建、南通建工等4家企業入選「全球最大國際承包商250強」,建築隊伍遍布35個國家和地區,全市境外施工人數近8000人;完成境外營業額16.13億美元,約佔全省建築外經的20%;「一帶一路」全市建築企業在手項目48個,完成營業額5.41億美元,新籤合同額5.78億美元,對外承包工程從以建築工程為主逐步向設備安裝、海洋工程和成套裝備等領域拓展;江蘇順達、南通二建、龍信集團通過國際招投標方式,首次進入發達國家以色列, 相關的項目正在積極地洽談對接中。
「一帶一路」沿線65個國家(地區),擁有44億人口,經濟總量21萬億美元,分別佔全球的63%、29%。據《全球建築2020》報告,未來5年,沿線國家(地區)累計基建投資需求達5萬億美元,平均每年為6.24萬億元。
市建設局負責人表示,全球化巨大的建築市場為建築企業提供更高的平臺、更強的動力和更多的空間,希望全市建築強企深化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積極落實南通市建築企業「走出去」意見,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加快建築企業向國際化轉型進程。(蔣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