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學霸,大家都是一臉羨慕的樣子,從小就被稱為別人家的孩子,想要追趕,卻發現不在一個檔次上,中間的鴻溝越來越大。
最近網上出現了一個學霸的筆記,看到這樣文字清晰、配圖精準的筆記,一看就知道是出自學霸之手,這位學霸就是浙江大學臨床醫學專業的本科生黃玥。提起她相信浙大的同學都知道,因為她是2018-2019學年醫學院唯一斬獲竺可楨獎學金的本科生。
在四年的本科生涯中,她不僅獲得了國家獎學金、浙江大學優秀學生一等獎學金、省政府獎學金、王老吉獎學金,她的專業排名一直都是前五的存在,如今已經成功保研直博。她對科研一點都不陌生,因為她已經擁有三年的科研訓練了,她在本科階段就參與了多項博士課題研究,以共同作者的身份在SCI期刊上發表了論文,有了這樣的經歷,相信她在博士研究階段應該會得心應手。
說起這位學霸的經歷,真的特別勵志。黃玥來自浙江寧波,高中的時候,就對醫學非常感興趣,進入大學之後,她選擇了臨床醫學專業,在學醫的過程中,她對醫學又有了新的看法,她表示:「是一個可以把理性和感性結合得很好的一個專業。醫生不是一個看病機器,而是需要跟患者溝通。特別是我現在到了醫院之後就更加感受到,光記住了書本上那些知識,你會看病,你會診斷,你會治療,但是病人會不會認可你就是另外一件事情。」
她發現和做實驗相比,和「人」相處才更有意思,她順利通過了臨床醫學的直博生面試,本科畢業後直接攻讀博士,這對一般人來說實在是太難了,但是她對自己有信心,因為她是一個超級學霸。
一般人只能看到她優秀的成績,卻不知道她在背後付出的努力,每天6點起床背單詞,晚上9點下晚自習後依然留在自習室,一直到晚上11點,學校強制關門的時候,她才離開教室,回到寢室後,她又背單詞到12點多,最讓人佩服的戰績是一天背500個單詞,這樣的努力,讓她在英語六級的時候考了632分,託福107分,想要得到這樣優秀的成績,相對應的付出一定少不了。
大家都知道,學醫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在神經解剖學方面,細緻龐雜的抽象知識也曾經讓她不知所措,但是她沒有放棄,迎難而上,一遍一遍的手畫神經結構,終於讓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結構,爛熟於心。
雖然課業非常繁重,但是她還是加入了實驗室進行神經科學方面的科研訓練,有人問她為什麼要選這麼難的東西,她表示,「正因為它很難,所以才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對人腦很好奇,目前人腦被發掘出來的東西可能只有10%,在這個研究方向上,她認為最不重要的就是智商。在她看來,科研就是要有不怕重來的心態。
曾經她做一個關於痛覺的創新訓練計劃,她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為了篩選出一個三級環路,她花費了大半年的時間,一次又一次的嘗試和實驗,都以失敗告終,她身心俱疲,她陷入了迷茫,她去找師兄、找前輩聊天,並非是尋求專業知識的幫助,而是尋求精神上的鼓勵,在師兄的開導下,她換了一個思路,最終成功完成這個項目。經過這件事,鍛鍊了她的心態,不怕失敗,敢於重來。
她的研究成果加入博士論文,作為共同作者發表在SCI期刊《Nature Neuroscience》上,影響因子高達21.2,之後又以第五作者完成論文投稿SCI ,又以第一作者撰寫綜述解剖學論文投稿,她在本科階段做了很多研究生都沒有完成的事情。
讓我們為這個努力的姑娘點讚,祝願她今後在科研的道路上取得新突破,完成自己的夢想!
會議推薦:第二屆生物質資源化國際會議(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mass Resources Reuse)將於2019年12月18日至21日在河南農業大學舉行。會議旨在提供一個溝通交流的平臺,提供有關生物質資源範圍內的研究開發、創新和工業化的信息,讓專家、學者、官員、投資者可以通過該論壇傳播思想,並為可持續的未來而共同努力。ICBRR2019致力於創新卓越,致力於加強合作,將提供機會並吸引相關領域的領導者,對生物質資源的創新和產業化以及再利用產生積極影響。本次會議的報名通道已經開始了,想要參會的小夥伴要抓緊時間報名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