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見識什麼是多肉之美,想養出美肉,想拉人入坑……向您身邊的肉友推薦「多肉植物百科」公眾號保準錯不了,點擊本文標題下的藍字「多肉植物百科」--再點擊右上角「推薦給朋友」即可!分享美肉,分享種肉技巧,分享美好生活!
感謝作者【超級球迷】的原創獨家授權分享
投稿日期:2019-10-09
編輯整理:【多肉植物百科】百科君
坐標:山東省 濰坊市
文章是在夏天前早就寫好的,本想大家在黑腐高發的季節結合具體的實踐對文章的一些觀點加以驗證和完善,然由於一些瑣事拖到了現在。世事總不會十全十美,缺憾往往是如影隨形的。
入坑兩三年,目睹了幾十棵多肉的黑腐,對多肉黑腐有了一些初步的認識與體會。因此產生了寫篇關於黑腐方面的文章的念頭。畢竟「肉齡」尚短,見識尚少,文章難免存在許多遺漏和錯誤。也算拋磚引玉,希望大家能夠批評指正,去偽存真,追求真諦。
多肉黑腐十分類似與人類的惡性腫瘤,早期發現是救治與挽回的唯一希望,一旦到了晚期,唯一的歸宿就是死亡。兩者又有所不同,治療人類的癌症是捨棄部分器官和功能而保住生命,搶救多肉的黑腐則是捨棄母體而留下傳宗接代的部分器官。所以認識多肉黑腐的早期表現的意義十分重要。
下面是筆者的所見和體會(各科多肉品種有所不同,本篇僅涉及景天科多肉)。
筆者發現的第一棵黑腐多肉是巧克力方磚,突然發現它有幾片葉片落到了盆裡,一觸碰又落了幾片,當時不明原因,因此未加注意,很快便變成了「光杆司令」(如下圖)。當時植株的莖部並看不出異常,但幾天後發現從莖的基底部變黑,逐漸全部變黑爛掉。幸好掉落的葉片又萌發出了兩顆葉插苗,因此保住了這個品種。接下來是一棵白牡丹,同樣複製了巧克力方磚的過程。以後同樣的現象陸續出現,從此對黑腐的概念有了初步認識。
落掉葉子的巧克力方磚。
什麼是黑腐?有說由尖孢鐮刀菌感染引起,也有說病原菌不止一種。查閱了很多資料,也沒得出個令人滿意的答案。由於條件所限,無法從病原學上進行研究,因此就不追究具體什麼菌,姑且把狹義的多肉黑腐定義為:致病菌侵入多肉活體組織進入管束系統引起多肉植株變黑死亡的病害。之所以提出「狹義」二字,是因為後面還要討論一些非典型「黑腐」的病例,總稱廣義黑腐。
觀察發現,如果是由物理因素、機械創傷或其他因素引起的多肉莖幹壞死,其遠端的葉片即便脫水變軟直至乾燥也不會脫落,然而為什麼黑腐初期病變植株便在病變尚未波及的部位落葉子?多肉黑腐都會落葉子嗎?這要從多肉的生存本能與機理方面進行分析與討論。
自生物起源開始,在數億年的進化中,通過優勝劣汰、大浪淘沙,每種倖存下來的生物都進化出了自己獨特的生存與繁衍方式。多肉之所以「多肉」,是因為在與乾旱環境的抗爭中進化出來的一種生存形態,用自己的身體儲存下一定量的水分以便不時之需;多肉之所以能葉插,也是在極端困境中進化出來的得以保存種群繁衍的一種生存方式。由於一片葉子就能保住基因,留下後代,因此植株一旦黑腐,就會主動落葉,這其實類似於蜥蜴斷尾求生的一種生存本能。
當致病菌侵入多肉組織後就會在其組織內繁殖,病菌在繁殖過程中會產生一些代謝產物(毒素)。這些毒素混合在多肉汁液裡就像人的血液在血管裡流動一樣在多肉管束系統中流動,汁液把毒素帶到了遠離病變的地方。因為多肉在長期與疾病的鬥爭中逐漸進化出了識別毒素的本能,知道自己已經受到了致命的威脅,因此為了留下自己的基因得以延續,果斷啟動落葉機制,把沒有感染而且還能生根發芽的葉片分離下來,讓其自行逃生。而非黑腐的多肉莖稈壞死後與母體離斷的枝條沒有毒素的產生,因此並不啟動落葉機制,其本能告訴它如何在無根的情況下存活更持久,以便在無根條件下最終能找到生根發芽的環境。在這種情況下,它啟動的是抱團取暖的機制,儘量保持最大體量,延緩脫水死亡的時間,等待重生的機會,以消耗部分營養水分的代價保住生命。這就是機械損傷不落葉的機理。
既然知道了多肉黑腐落葉的原理,相信大家都知道,只要是真正意義上的黑腐,都是會早期落葉的。但在實踐中發現,有些多肉直到完全黑腐,也沒見到它落葉,這又是為什麼呢?後來還是發現了它的秘密。都知道,景天科多肉的葉片有些長得很稀疏,有些長得很緊密,稀疏葉片者只要落葉就很容易發現,但那些葉片密集、互相重疊勾連成緊密蓮座形狀的多肉,即使有些葉片已經脫落,因為與其他葉片互相嵌合在一起,很難發現,最終導致全軍覆沒。這也是此類多肉的一個生理弱點吧。
由於以上原因,許多多肉黑腐並不好早期發現。要想發現,就必須細緻觀察,從細微變化中找到蛛絲馬跡。筆者在實踐中總結出了一下幾條不成熟的經驗。
1、不明原因的健康葉片突然大量脫落。
具體例子前面已說過,不再贅述。特別是在夏天,如果發現健康植株突然掉葉子就應引起重視,應該仔細檢查,甚至挖出植株檢查根部,一旦發現有黑腐跡象應立即處理。
2、不具備出狀態的條件下突然出現狀態。
養多肉最希望的就是讓它出狀態,但出狀態需要有一定的環境與條件,如果在不具備出狀態條件的情況下突然出了狀態,這未必是驚喜,或許就是個悲劇。筆者有一棵橙夢露在短時間內變得色彩越來越漂亮,當時不明原因,還發在群裡炫耀了一番,後來見它一側底部葉片出現水化,掰掉下面葉片後發現其莖的底部已有黑腐跡象,葉片很容易就能掰掉,因為橙夢露的莖很短,已沒有砍頭的條件,只能把未感染的葉片進行了葉插,還好,最後有一個葉片成活,沒有全軍覆沒;還有一顆不知名的多肉,其中心葉片突然變成了黃色,當時還以為是出錦了,後來發現是黑腐,留下了兩棵葉插苗。
花青素增多和葉綠素減少是多肉出狀態的最重要因素,而這種現象是在生存環境出現惡化時所致。多肉因黑腐(或許早期僅僅是根部壞死)導致植株吸收功能障礙,應該是造成出狀態的原因。
橙夢露突然變得好看。
一天後。掰掉葉片後發現黑腐。
不知名,以為出錦,心中暗喜。
卻是黑腐,也留下來兩棵葉插苗。
紙風車中間葉片變小,周圍葉片上色,並有幾片葉片水化。
莖幹底部變黑。
橫截面。
切到頂部,中心依然是淺黑色,葉片極易掰掉,最終留下來幾棵葉插苗。
莖稈縱切面。由於是一月份,氣溫不高,黑腐發展很慢。
3、多肉整體形態突然出現變化。
筆者有一棵十分周正的苯巴蒂斯,突然一天發現其一側出現略微凹陷,第二天發現凹陷處一片葉片顏色變淡,及時掰下葉片發現黑腐,還好,成功進行了砍頭並成活,一年後又成了一條好漢。掰下的葉片成活了一大片葉插苗,從一棵獨苗因黑腐變成了一個大家族,也算因禍得福,不幸中的萬幸吧。
當時沒有留下影像資料,這是留下的後代的一部分。
4、生長良好的情況下突然停止生長。
廣寒宮是一個生長特快的品種,從一棵小苗長成大個只需要半年。正在茁壯成長,看起來活力十足的一棵廣寒宮,突然停止生長,葉片逐漸失去光澤和活力,色彩慘白且灰暗,邊緣紅色加深。或許是夏季休眠?但後來發現其莖幹已全部黑腐多時,兩年連續發生了幾乎同樣的兩次慘劇,教訓深刻。同樣的現象也曾發生在其他多肉身上。倘若在植株剛剛出現生長停滯時就進行仔細檢查,或許有挽回的希望,現在只能重新購買小苗以延續這個品種了。
健康的廣寒宮。
葉心停止生長,失去光澤,已經黑腐。
廣寒宮不易葉插,砍頭失敗,沒留下後代,遺憾地去了。
上述說的是狹義的黑腐,其實是真正意義上的黑腐。還有一些類似黑腐但又不符合上述規律的例子。
某日,發現一棵本來生長良好的藍鳥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停止生長,葉片失去光澤,基部的葉片逐漸乾癟但並不脫落。挖出後發現基部根莖變黑壞死。後來又陸續發現幾棵同樣的例子,但這些病例都有個特點,病變並不向上繼續蔓延,持續觀察發現最後壞死部分與非壞死部分出現明顯界限,再後來存活部分再次生根發芽,重獲新生。因此把它們列為廣義的「黑腐」或偽黑腐。
停止生長的藍鳥。
莖部腐爛變黑。但病變長時間並不向上蔓延,後來又生根發芽了。
偽黑腐的白牡丹。
下面一棵露娜蓮是真黑腐。
顏色變豔但光澤變暗。
主幹黑腐但側芽還健康。
操作工具。
橫截面。中心變黑。
通過對兩者病變部位的的解剖發現,前者的莖幹壞死多為以中心(管束系統)為主向上及周圍發展,最後侵及外周表皮,而後者多為整體壞死,沒有規律。感染生物的活體組織引起生物發病的細菌叫致病菌,有些細菌則是在生物死亡後再侵入生物的屍體吸取屍體的營養,這種菌就不能叫致病菌,而是腐敗菌。因此即便在多肉組織內檢出細菌,也未必是致病菌,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黑腐,但這些偽黑腐到底是無菌壞死還是一些致病性較弱的致病菌感染在筆者現有條件下尚無法證實。
橫切面對比。
縱切面對比。
由於黑腐與偽黑腐的轉歸截然不同,因此對兩者的區分意義重大。只是有時區分十分困難,所以,細緻的觀察和長期經驗的積累十分重要。另外,即便偽黑腐是無菌壞死,但對多肉來說也是個損傷,損傷必然導致植株傷口和抵抗力下降,因此偽黑腐完全可以轉變為黑腐,因此,也必須及時處理。
總之,早期黑腐的表現千變萬化,發現早期黑腐並不容易,但只有早期發現才是挽回部分損失的唯一途徑,因此需要仔細觀察,從蛛絲馬跡中找出線索,確定是黑腐,及早處理。另外,同樣是黑腐,有的發展較快,有的發展較慢,這或許是與致病菌的毒性有關,但筆者發現與環境溫度的關係是肯定的。高溫時發展快,低溫時發展慢,這也符合高溫細菌繁殖快的客觀規律。
版權聲明:本篇文章經作者獨家授權微信公眾號:多肉植物百科(ID:duoroubaike),文章內容不代表公眾號觀點和立場!歡迎大家轉發到朋友圈!百科已與第三方網際網路版權維權公司籤約,開通全網維權,未經授權嚴禁其他平臺私自轉載!如發現盜轉,將進行侵權追責!歡迎網友舉報!百科君私人微信(微信號:duorou-bk)
讚賞說明
本文純分享,作者未開啟讚賞,大家看完別忘了篇末右下角點 「在看」 支持一下哦!
▲投稿請長按上圖二維碼識別進入或發郵箱:tougao@duoroubaike.cn 帶養護經驗及乾貨、言之有物的投稿會更受歡迎哦!歡迎獨家授權,謝絕一稿多投!(建議稿件配圖控制在50張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