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寶成立以來,受到過不少的非議,但大多數時候用戶自己在爭論。
很少有人衝到電視臺像罵保險騙錢那樣罵相互寶。
而12月初,終於輪到罵相互寶「騙錢」了。
事情是這樣的:
據河南民生頻道的報導,11 月 21 日,56 歲的張先生買菜突發急性心梗,經搶救無效去世。妻子成阿姨去申請相互寶理賠,工作人員讓提供心電圖……
視頻中維權的成女士哭訴相互寶騙人,她說自己的丈夫張先生在一年前加入了相互寶,不久前因為急性心肌梗塞去世,她去申請理賠卻被拒,於是控訴「相互寶是在玩法子想套路,套老百姓的錢」。
視頻底下的評論區也是一如既往的群情洶湧,幾乎都是一邊倒地罵相互寶「騙人」,甚至不少人嚷嚷著要退掉,理由是擔心自己以後生病了也「賠不了錢」。
如果我把這裡的相互寶換成任何一家保險公司或者保險產品的名字,是不是就是熟悉的內個味兒了?
然後接下來半個月,史無前例的超過170萬人退出相互寶,這也導致在 12 月最新一期的公示中,相互寶的分攤人數直接跌破 1 億。
這還是相互寶第一次大規模的用戶退出。
一邊是拒賠,一遍用戶退出分攤人數還下降,到底真的是相互寶「騙人」,大家早退出的好,還是客戶在理賠認知上存在誤解呢?
根據成女士的描述,她的丈夫今年56歲,在去年加入了相互寶的大病互助計劃,「買相互寶,是為了人身有保障,一天就是分攤幾分錢,交了一年多了。」
花一點小錢買一份保障,這其實也是很多人的想法,挺好的。
據該平臺推廣頁面提示,加入大病互助計劃保障99種重疾、惡性腫瘤和特定罕見病,如不幸罹患保障範圍內的重疾,且過了90天的等待期,40-49周歲的籤約者最高可獲10萬元的互助金。
前段時間,她丈夫買完菜準備回家時突然倒地上,經醫生搶救了40多分鐘無效,去世了。
當時公立醫院開具了一份公民死亡醫學證明,上面寫著死亡原因是: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
由於急性心肌梗塞在相互寶保障的99種重疾範圍內,於是成女士向相互寶提交大病互助申請,但遭到拒絕,理由是沒有做心電圖,不符合賠付標準。
急性心梗,屬於重大疾病,也在相互寶的互助範圍內。
如果滿足條件,確實應該理賠。
但對急性心梗理賠需要4個條件要滿足3個。
成女士的丈夫,在病發後沒多久就去世了,沒有辦法提供醫療診斷證明、心電圖、心肌酶或者肌酸蛋白報告單等相應醫療材料,也就達不到理賠條件。
那是相互寶故意門檻把理賠標準定得太高然後少理賠好騙錢呢?
說實話,如果你懷疑保險故意少賠我都可以理解,但說相互寶騙錢,就跟辛巴說糖水就是燕窩一樣,它根本不成立啊。
相互寶又不是先收錢再參加,它能持續運營靠的就是互助金8%的管理費。
他們要是故意不賠,那豈不是沒了收入,掏錢給你做慈善嗎?
但凡符合條件能賠的,相互寶巴不得賠。
不賠,是因為條款就是寫明了不賠。
不止是相互寶,大街上隨便找一個重疾險條款,急性心梗的理賠要求,跟相互寶是一模一樣的。
某重疾險條款
這個理賠標準,也不是某家保險公司定的,是來自保險行業協會和醫師協會統一出臺的重疾規範。
為什麼要這麼定?
說白了,這四點就是急性心梗的臨床表現+心電圖和其他檢查,三項指標滿足,才能確診急性心梗。
像成阿姨老伴兒的情況忽然死亡,很多檢查根本來不及做,沒有足夠的醫療資料,就是沒法確診急性心梗。
醫院給的急性心梗的死亡原因,也是在缺少相關資料判斷下,給出最可能的一種推斷。
所以,這就很尷尬。
這時候別說相互寶,你換任何一種重疾險,也是會拒賠的。
但是不一樣的是,如果是重疾險,你媒體+法院+保監會三板斧下去,保險公司一低頭就賠了。
而且大家也是樂於看到保險公司認慫的,反正不是自己的錢,誰不樂意呢不是?
但是!相互寶是互助計劃,賠出的錢,是所有成員一起分攤。
如果不賠,你們覺得參加的人被相互寶騙了。
但如果賠了,分攤到每個人頭上,你們又要反過來覺得相互寶分攤金額高了。
我要是相互寶我就直接筆扔給你,你來判賠還是不賠。
而這個事兒鬧得這麼大,相關的角色,沒有一個是贏家。
老太太還是拿不到互助金,相互寶白白流失一波用戶,退出的人少了一份便宜的保障,剩下的人分攤金額白白上升。
唯一的贏家,可能就是報導這件事白白得到流量的媒體。
-end-
編輯:霍恩
校對:霍恩
覺得有用
那「分享+點讚+在看」三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