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式的電影在西方很好拍,因為西方普遍的來說,具有宗教背景,並且似乎,人好像一沾了宗教的顏色,似乎就過得有深度了起來。是真的這麼回事嗎?或者是人其實沒有宗教,只要認真的活,認真的思考,其實沒有宗教信仰,人也一樣獲得有深度,但不見得有滋有味。所以,在中國,很少拍那種嚴肅的有深度的電影,但《後會無期》是一個例子。
《後會無期》是一部由韓寒擔任編劇和導演,由馮紹峰、陳柏霖、鍾漢良、王珞丹、袁泉、陳喬恩聯合主演的電影,其題材被定調為喜劇愛情冒險公路片。該故事講述了幾個在東極島長大的年輕人,他們各有各的成長經歷和故事背景,並且在一次變故後,他們決定重新選擇自己的面前的路。於是他們就開車上路了,在路上,在他們橫跨大陸自駕旅途上的經歷了不同的傳奇故事,同時那些際遇也讓他們有了各自不同的命運歸宿,到最後,他們生活的開始徹悟了,但,似乎都沒有明白。《後會無期》於2014年07月24日在內地上映,最終票房為6.29億。
韓寒作為一名他那個時代的新銳作家,曾寫出了大賣的小說,同時又曾是個優秀的賽車手,還當了一陣網紅,直到最後,但願這不是韓寒在其快江郎才盡的時候,才開始思考人生大義,才拉來投資,拍起了電影。正如韓寒本身一樣,我們聽過無數的道理,卻仍舊過不好這一生。所以,作者設定的主人公,雖然一直思考著停下來,「止住」,但一直在漂泊,一直在驛動。
從電影故事的開始,旁白者就一直在問一個問題:他不知道自己講的什麼。在回顧劇情時,我們似乎也找不到故事的主線脈絡;所以最後故事回到主體,所有人才若有所悟:哦,原來這就是後會無期。
為了突出故事的寓言性質,影片沒有具體的時間,沒有非常清晰的主題思想,沒有突出的情節主線,甚至人物形象也不鮮明。它的故事情節甚至不可能營造沒有高潮,甚至驚奇得很,竟然沒有結局的線索:送江河入職。人物在不斷出場,也在不斷告別,就像貝克特的《等待戈多》一樣,人生在不確定性與荒誕性中開始,也在不確定性和荒誕性中結束。作為觀眾,你看到了愛情,但你沒看到那種愛到深處的愛情,你也看到了愛,但你沒有看到愛的結果,你看到了期許,但你沒看到期許的意義,當周沫轉身的那刻,就如等待中的戈多一樣,誰也不知道你去哪了。她要去下一部戲中去了,他要去下一個地方去了,見或者不見,沒有人能直到。
其實人生也一樣,人生到了最後,所以人不都是和劇中的角色一樣,等到最後等了個不知道什麼樣子的等待嗎?所以人只有一直在路上,做一個在路上的在路上的人,就足夠了,問那麼多曾經滄海,問那麼多的巫山雲雨,有什麼用呢?
值得稱讚的是,雖然這部電影有公路片的影子,同時韓寒作為一個專業級的賽車手,並沒有一炫車技,而是把故事拍得樸實無華,這在年輕導演裡面,也是難能可貴得了。
所以,既然既然你要永遠在路上的在路上,那麼,重溫一下這部《後會無期》也是好的。同時在這裡呼籲一下,韓寒拍完了《後會無期》已經四年過去了,是不是應該有下一部作品了呀,否則,這部《後會無期》可以視作韓寒江郎才盡前的曇花一現。
對於《後會無期》,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