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舉報的6種常見"問題"讓群眾監督更便捷、更有效
「非法集資的事,可以反映嗎?」
「中央紀委監察部只管『四風』嗎?」
「為什麼我的舉報信投遞後『沒了下文』?」
「發給你們的舉報信,你們能否收得到、是否看得到?」
「什麼樣的舉報才能被『相中』?」
……
十八大以來,紀委開門搞監督,開通「四風」隨手拍、舉報一鍵通,讓群眾監督更便捷、更有效。在積極參與的過程中,不少人也產生了一些疑惑。
為幫助大家答疑解惑,我們梳理了舉報信常見的6種「問題」。「改」掉了這些「問題」,您的舉報信「派上用場」的概率會大得多。
1
對不起,您所舉報的事項不在受理範圍
【案例回放】
棚戶區的改造工程,由誰來監管?質量出現問題,由誰來負責?老百姓想用棚改的房產證貸款,為什麼這麼困難?棚戶區的電錶,轉的比飛機的輪子還快,該由誰來管呀?棚戶區建築的車庫,下雨的雨水用水泵往出抽水,這也是個問題……誰給管管呀?中央紀委的幹部什麼時候來**市**縣?
紀檢監察機關收到的舉報信中,有不少屬於業務範圍外的舉報:有的雖寄到了紀檢監察機關,抬頭卻寫著「尊敬的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內容也主要圍繞司法案件展開;不少人誤以為紀檢監察機關無所不包、無所不管,遞送的舉報信中,有投訴物業偷東西的,有反映家附近開了一家動物醫院,噪音擾民,環境受到影響的,有反映自家田地因修路被佔一直沒賠錢的,有控訴企業改制後養老保險沒落實的……其實,像個人糾紛、非法集資、購房和物業糾紛、醫患糾紛、涉法涉訴、徵地拆遷、環境保護、勞資糾紛、工資福利、勞動保障、企業改制、行業亂收費、部門亂罰款這類問題,若非涉及領導幹部違反黨紀政紀,一般並不屬於紀檢監察機關的受理範圍。
紀檢監察機關工作人員閱讀群眾來信。
紀檢監察機關受理信訪舉報的範圍有哪些?黨章、行政監察法、《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控告申訴工作條例》、《監察機關舉報工作辦法》等對此有明確規定,主要包括:對黨員、黨組織和監察對象違反黨紀政紀行為的檢舉控告;依法依紀依規應由紀檢監察機關受理的不服黨紀政紀處分和其他處理的申訴;涉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意見建議;黨風政風問題等。
細心的朋友注意到,通過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客戶端、微信舉報時,前邊都有一個「舉報須知」。根據系統設置,到了這個頁面會自動停留一段時間。不少人沒有耐心去看「須知」,這個東西其實挺重要的。紀檢監察機關受理哪些舉報,提倡哪類舉報,「須知」都寫得清清楚楚。下次舉報時,您可千萬別漏看了。
紀檢監察機關受理哪些舉報,提倡哪類舉報,「須知」都寫得清清楚楚。
2
「某人貪汙腐敗,你們來查一查就知道了」
【案例回放】
中央紀委的幹部啥時候來我們村呀?鄉村幹部裡藏著一些腐敗現象,影響非常不好。老爹當了村長兒子繼續幹,鄉裡有了親戚自己就能當村長。鄉村幹部都富了,百姓都窮了。30多年了貧困的帽子還戴著。小官大貪,蒼蠅比老虎的危害更厲害啊……
像「獨霸一方」「小官大貪」「幹部都富了,百姓都窮了」這類字眼,是舉報信中頗為常見的表達;有的小夥伴甚至編起了順口溜——「官員家產上千萬,百姓急得團團轉」「領導關係搞的好,有錢也可辦低保」;有的乾脆說「某人貪汙腐敗,你們來查一查就知道了」……
說了許多表達憤慨的話,卻沒有提供有價值的線索,這是許多舉報信的一大通病。比如,有信件反映領導幹部公款吃喝,洋洋灑灑數頁紙,從頭看到尾,卻沒見寫「在哪兒吃」、「跟誰吃」、「什麼時候吃」這些關鍵信息。也有一些信件,觸及到具體線索,卻漏寫了事情發生的地點。紀檢機關想要查證,也無從下手。
啥叫關鍵信息?這裡不妨舉個實例。武漢市紀委信訪室曾接到一封薄薄一頁紙的舉報信,反映新洲區原政協副主席張火金貪汙受賄問題。舉報信語焉不詳,但一句張火金多次前往澳門賭博的話,引起了工作人員的注意。市紀委查詢張火金的出入境記錄。果不其然,他一年去了澳門17次。張火金的問題很快被全部查清。
一封舉報材料,對有關人員的違紀事實寫得越具體、詳細,就越有價值。具體來說,一封要素齊全的舉報信,最好做到「五要」「五不要」:一要實事求是,不要憑空想像。二要內容具體,不要空泛議論。儘可能多的提供具體內容,如時間、地點、單位、人物、主要情節等。三要簡明扼要,不要洋洋萬言。開篇就寫明被舉報人的姓名、職務、工作單位等,儘可能註明人證、物證的地點和知情人的姓名、住址、年齡、身份及有關票據等事實材料、主要線索,可留下聯繫電話和住址,以便有關部門及時聯繫和核查。四要能夠突出反映問題的違紀特徵,不要脫離黨紀。儘量圍繞《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等紀律和規定的要求,重點從時間地點、人員關係、具體情節、標的數額、職務影響、涉公涉私等方面反映出違紀之處。五是抓住時機,不要猶豫不決。有些信訪舉報問題,時效性較強,稍有耽誤就可能錯過時機造成查處困難,甚至無法取證。
看完這個口訣,您可能記得更清楚:
舉報問題拿證據,憑空想像不足取。
時間地點不可少,人物情節別忘了。
信訪不是鬧爭吵,情緒表達少些好。
若想真把貪官查,人證物證才是寶。
人民群眾穩準狠,時機把握最是巧。
心結難解信來解,七字口訣供參考。
3
有圖無「真相」
【案例回放】
在舉報某單位違規發放月餅的來信中,舉報人提供了一張照片。照片裡是一輛白色大車。車門緊閉,看不出裡頭是否載著滿車月餅,也看不到這輛車的車牌號。至於這家單位在機關大樓給大家發放月餅的場景,更是沒有「亮相」。
證據在舉報中扮演著關鍵角色,這幾乎是人盡皆知的事兒。正因為它至關重要,反「四風」一鍵通等舉報系統,都設置了「添加附件」按鈕,供舉報者上傳圖片、視頻等證據材料。
然而,不少舉報人上傳的「附件」並不給力。有一部分圖片、視頻,或因拍攝製作不佳,或因像素、解析度太低,根本看不清楚;還有一些則犯了上述案例中的錯誤:畫質倒是很清晰,卻沒有「交待」出有價值的情節。
那麼,什麼樣的照片、視頻才算給力呢?簡單舉個實例。此前有封舉報信,反映領導幹部公款唱KTV。舉報者提供的照片,既拍到了當事人,又拍到了KTV,還拍到了他們所開車輛的車牌號。這樣一來,紀檢監察機關順藤摸瓜,很容易就查實了這個問題。
4
有一種籠統叫「舉報信」
【案例回放】
舉報信
反腐敗反了這麼久,還是沒反到**省**市**縣***。他們家特有錢,光小轎車就有三輛……可恨的是,家裡有這麼多車,他還總是開著公家的車到處跑,幹私活……就在不久前,他糾集一幫小混混,還把當地的人給打了……
紀檢監察機關受理的舉報信中,有不少屬於此類:標題寫著「舉報信」3個字,並沒有明確點出具體的舉報事項;接著看正文,又將好些性質不同的事兒纏繞在一起……有些舉報人或許認為,反正自己也不知道哪一處內容能夠引起紀檢監察機關注意,倒不如索性把各種問題全列上,行不行,任你挑……
這裡可以給大家「透個底」:在紀檢監察機關受理網絡舉報的後臺系統,最醒目顯示的就數標題了。如果您將舉報的事項濃縮成一個題目,例如「關於反映××(單位)××(職務)××(姓名)違紀問題的信訪舉報」,就能夠更好地讓工作人員了解反映的問題。
紀檢監察機關工作人員對群眾來信進行分類登記。
至於正文部分,現在舉報系統基本都明確限定了字數,而且不少系統,如反「四風」一鍵通,還分出了「違規公款吃喝」「公款國內旅遊」「大辦婚喪喜慶」「違規出入私人會所」「違規收受禮品禮金」等具體類別。在字數有限的情況下,最合適的辦法,是集中把一兩件想要反映的問題說具體、說清楚。
5
重複舉報比單次舉報更有效?
【案例回放】
我每天寫N封舉報信,為什麼**黨委書記**還處於「漏網」狀態?問題出在哪裡,能加快解決速度嗎?今天,我把舉報信再給你們發三遍……
一些舉報人認為,只發一件舉報,不足以引起工作人員的重視,得多發幾次才行。對此大可不必擔心,對收到的每一件舉報,工作人員都會認真查看,依據相關政策規定區別受理和不予受理,並分類進行處置,絕不會「埋沒」了應當受理的舉報。屬於受理範圍、有理有據、線索清晰的舉報,只要一封就足夠了。
一些舉報人很心急,對受理的舉報,認為要多發幾次,才能達到催辦的效果,否則辦理結果就可能「千呼萬喚始出來」。這種擔心也沒有必要。對受理的每一封舉報件,工作人員都會認真辦理,爭取早查結、早回復,絕不會故意壓件拖件。當然,問題線索的核查處置也和其他工作一樣,要講規定、講程序,有時對相關事實的調查還要講究方法,一步步來。所以,從舉報受理到核查處理完畢,需要一個過程,也需要舉報人的理解。紀檢監察機關也在不斷地優化工作機制,提高舉報件辦理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還有一些舉報人認為:「舉報件不予受理,就重複舉報到受理為止。」於是,舉報信發了很多封,卻沒有提出有價值、能受理的線索,結果也可想而知。在這裡給大傢伙兒提個建議,與其「鍥而不捨」,不如「對症下藥」。每一封舉報件不予受理,都有它的原因,可以從具體情況著手。對不屬於紀檢監察機關業務範圍的問題,還是應該按照法律法規,向有權管轄的職能部門反映,請他們了解情況;對屬於紀檢監察機關業務範圍的問題,想辦法補充更加具體有效的線索。
6
「你好!對不起!謝謝!再見!」
【案例回放】
「親,在線不?」
不知是出於好奇,還是想要試探舉報渠道是否暢通,不少朋友常常在網絡舉報系統提交一些與舉報無關的留言、圖片和視頻。要麼是擺個pose,要麼是簡單寫幾句問候式的話。這種情形在某種舉報渠道剛剛開通時尤其普遍。
這裡也給大傢伙兒呼籲一下,紀檢監察機關受理信訪舉報的渠道完全是暢通的,您大可放心使用,不必反覆試探啦。如果您想進行的互動交流,歡迎來「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留言板」留言討論。
結語
隨手拍、隨時報,形成無處不在的監督網
黨的十八大以來,紀檢監察機關認真做好信訪舉報受理工作,積極暢通渠道,拓寬線索來源。來自黨內外、人民群眾的舉報數量持續攀升。2013年,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接受信訪舉報195萬件(次);2014年,共接受信訪舉報272萬件(次);2015年,共接受信訪舉報281.3萬件(次)。
現在黨員幹部不敢到高檔酒店公款大吃大喝,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有了群眾的監督。群眾發現了,手機一拍、微信一發,上網就能找出這人是誰。相對於以往搞不正之風,還嘚瑟到群眾的眼皮底下,現在「不敢」就是根本性的改變。
「五·一」、端午假期即將來臨,「四風」容易集中發生。如果大家發現身邊的「四風」問題,可以隨手拍、隨時報。歡迎大家通過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四風」舉報直通車、手機客戶端「反『四風』一鍵通」舉報窗口、微信公眾號「四風」舉報入口等方式,反映身邊的「四風」問題,形成無處不在的監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