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收到一個朋友的請求寫一篇《大話西遊之大聖娶親》的影評,這也是我多年來看過多次的經典電影了。老實講,我很欣賞那些上個世紀的港臺電影,它們給人的感覺和現在的大部分商業電影不同,無釐頭的影風和純粹的情感表達,讓人觀看之後不會覺得那麼複雜,你會感覺電影中想像的世界與現實沒有那麼遠的隔閡,所以我也一直很敬重這些電影的存在,它們用最直接的表達為我們講述著故事中那個真實的世界。我們如今處在一個物慾橫流的時代,節奏快的有時讓人無法喘息,生活上也與上世紀有了極大的差異和轉變,所以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價值觀,也理所當然的衍生出不同的娛樂文化。
就像「一千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觀影者有著對影片不同的理解,或喜或悲,不摻雜著虛偽,這是電影給予我們的最直接的反饋,此時的你也好似在與片中的角色相比對相交流,到最後,能夠留給我們片刻的反思,這就是對一個作品最崇高的尊重了。
這就好似學生時代我們做的詩歌和文章解析題一樣,一部好的作品它會讓有不同經歷的人有不同的體悟,即便作者創作時沒有想得那麼多,沒有渲染那麼複雜的情感,但衍生出的不同讀者產生的如雨後春筍般的思緒不正是我們所追尋的藝術的魅力麼。情感這個事物的存在太深奧太難以捉摸,但有時卻只需要一個簡單的藝術表現,就可以讓不同的自我產生共鳴,讓我們在心裡吶喊、宣洩,釋放自己禁錮的靈魂。
可能有些人喜歡這部影片是因為紫霞仙子的清純之美,亦或是同情至尊寶不得不化身悟空而無法擁有美好愛情的惋惜之殤。這都無可厚非,有不少的人說這一切都是個循環,沒錯,至尊寶這個角色在全片中就是以一種悲劇的姿態出現的。他愛上了所愛的人,卻因越光寶盒回至500年前,與愛人分離不得相見,與紫霞相遇,又偶然拔劍,殊不知紫霞曾立過拔劍者將成為其夫君的誓言,戲劇性的對至尊寶傾心相對,可曾想至尊寶心裡一直住著那個人,紫霞得其真情,在他心裡留下一滴淚,失意無奈,而後又被牛魔王逼親,至尊寶心中為紫霞對愛情的純粹所動,意去拯救他的心上人,誰知他被人所害,靈魂飄至簾洞,經歷了種種劫難,他大徹大悟為了救人頭戴緊箍化為孫悟空,留下那句經典的臺詞:
「曾經有一份真誠的愛情放在我面前,我沒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時候我才後悔莫及,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 如果上天能夠給我一個再來一次的機會,我會對那個女孩子說三個字:我愛你。如果非要在這份愛上加上一個期限,我希望是…… 一萬年。」
他毅然斷絕七情六慾,繼承神功踏著七彩祥雲與牛魔王一戰,命運弄人,為救唐僧,紫霞命喪牛魔王之手,一切看似成了枉然,可冥冥之中由於至尊寶使用越光寶盒改變了歷史,所以故事最後紫霞和至尊寶化為普通人相愛相遇,而擁有整個記憶的孫悟空,只得獨自承受這一期,帶著唐僧師徒踏上西天取經的道路,最後周星馳的一句「他好像一條狗」的自嘲,以一種莫名使人心裡一緊的描述結束了整個故事的演繹,最後大聖向著大漠遠去,背影帶著無限的落寞和悽涼,但新的旅途也才剛剛開始。
至尊寶那惟願天下人負我,也不負天下人的形象也由此深入人心。
正所謂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我們全程都是以一種旁觀者的姿態看待整個故事得,借著故事的情節映照的也是自己對人生的體味,有些人的一生,愛過,恨過,為情所困,逝去的曾經到最後也不過都化成大漠中的沙粒不知何去。寫到這兒我不禁嗤笑,發呆,而後痛哭,深夜埋醉(此處為渲染氣氛,純屬虛構,未成年人請在家長陪同下閱覽)。影片中的悲壯其實就是現實中情感的誇大,它們雖然偏激但又不是毫無道理,也是因為這樣影視帶給了我們以豐富的想像去釋放自己的感情,創造了更多的可能性,由之也影響到了更廣泛的人群。
願有這樣一個人,讓我愛上她,為她,為她傾盡所有,為她負了天下,因為我知道遇上她那時起我便已經在追求著更好的自己。特別喜歡曾經讀過的一句話「這一切是開始也是結束……」大聖在片尾留給我們的那份孤寂也是一段新旅程的開始,前途路漫漫,如樹般多枝多杈,你無法保證自己做出無悔的選擇,也必須要承擔選擇錯誤後的種種劫難,走著走著,你會發現一道光,一個人,一片異於前程的風景,此處高山流水、鳥語花香,桃花樹下佳人靜立,回眸一瞥的傾城一笑,靜候著更成熟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