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實錄 悟真理 | 知行合一貫徹新發展理念
學以致用擘畫美好藍圖
作者:林方
《習近平在寧德》等採訪實錄真實再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的生動事跡,為我們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起源和實踐邏輯提供了鮮活教材。在廈門,他立足長遠、站位全局,與幹部群眾並肩奮鬥,在規劃建設經濟特區上進行敢為人先的探索和實踐;在寧德,他提出「弱鳥先飛」理念,倡導「滴水穿石」精神,以時不我待的擔當和鍥而不捨的幹勁,帶領閩東幹部群眾奮楫向洋,擺脫貧困;在福州,他關心民生疾苦,倡導「四個萬家」「馬上就辦、真抓實幹」的優良作風,領導福州人民銳意進取、披荊斬棘,不斷推進改革開放,實施現代化建設。一個個故事、一個個情節,如電影一般生動形象地展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在八閩熱土之上孜孜以求、探索奮鬥的身姿,彰顯了習近平總書記非凡的遠見卓識、全局的戰略思維、堅定的使命擔當和深厚的為民情懷。九層之塔起於壘土,這些故事、這些情節一步一步奠定了習近平總書記「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錚錚誓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了17年半。在這裡,他留下許多關於黨的建設和組織工作的創新理念和生動實踐,與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提出的一系列重要論述一脈相通,是福建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和思想瑰寶。我們要將其融入組織工作血脈,作為推動新時期組織工作高起點謀劃、高標準推進、高質量落實的重要法寶和行動指南,要深入貫徹落實全國、全省組織部長會議精神和基層黨建重點任務推進會精神,為加快新福建新武夷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
學習強國截圖△
加強理想信念教育,補足精神之鈣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修齊治平、立德修身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堅持「四化」方針和德才兼備原則,反對「唯文憑論」「唯分數論」,認為幹部有爭議就說明毛病多,有能力未必有道德,幹部一定要德才兼備才行。進入黨中央後,習近平總書記也是這樣強調,「政治標準是硬槓槓。這一條不過關,其他都不過關。如果政治不合格,能耐再大也不能用。」
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決定黨的建設方向和事業興衰成敗。面對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思想觀念和利益訴求相互激蕩的複雜局面,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託,注重德治禮序、講究修身立德,傳承弘揚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時的創新理念和重大實踐,與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弘揚廖俊波精神融合貫通,鑄就對黨絕對忠誠的政治品格。要堅持以紅色歷史啟迪人、紅色基因滋養人,深入挖掘武夷山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用好大安紅色教育基地,將黨性教學和革命傳統教育相結合,開展專業化、體驗式、沉浸式教學,以豐富的革命歷史資源為熔爐,不斷煉就廣大黨員幹部的赤誠之心,奮發出擔當作為新動能。要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黨校(行政學院)工作條例》,把堅持黨校姓黨作為一條主線貫穿始終,發揮黨校(行政學院)在幹部培訓、思想引領、理論建設、決策諮詢的地位作用,突出黨的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主業主課地位,同時將教學資源向基層延伸,建強鄉鎮黨校、村級黨校、園區黨校等,培養造就忠誠乾淨擔當的高素質幹部隊伍。要對標中央關於政治標準考察的各項要求,認真落實《福建省領導幹部政治素質考察辦法(試行)》,圍繞政治忠誠、政治定力、政治擔當、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等五大方面,健全完善領導幹部政治素質識別和評價機制,做實做優政治考察,大力選拔政治過硬、德才兼備、堪當重任的優秀幹部,切實把政治上的「兩面人」辨別出來、擋在門外。
激發志氣心氣朝氣,聚力脫貧攻堅
寧德是習近平總書記脫貧攻堅思想的重要形成地和實踐地。習近平總書記主政寧德期間倡導弘揚的「弱鳥先飛」「滴水穿石」精神,既符合當時寧德的客觀實際,又蘊含可持續發展的深刻哲學;既堅定站在人民立場上考慮問題,又彰顯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充分體現了他謀劃長遠、放眼全局的戰略思維。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任務十分艱巨。在這吃勁的關鍵時刻,各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要大力傳承弘揚「弱鳥先飛」「滴水穿石」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央組織部、省委組織部、南平市委組織部抓黨建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電視電話會議精神,穩定施策,分類施策,精準施策,逐村逐戶落實脫貧攻堅方案,多措並舉鞏固脫貧成果,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要鞏固提升「機關聯鄉村、黨建促振興」 「百企幫百村」機制,以高位嫁接形式,組織和引導社會各界力量參與脫貧攻堅,推動機關單位的資金、項目、人才、技術等資源要素流向基層,為脫貧攻堅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要堅持問題導向,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用好武夷山市委出臺的《關於支持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十條措施》等扶持政策,引導鄉村發揮主體作用,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通過發展「三資」收益型、特色產業型、企業帶動型等經濟模式,增強村集體「造血」功能。同時,結合推進「七大產業」、「生態銀行」建設、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等,積極探索可持續可複製的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模式,用「生態銀行」喚醒鄉村沉睡資源,把分散在農戶手中碎片化的資源收儲流轉、打包運作,讓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本,通過做強企業、反哺農戶、壯大村財,推動綠水青山轉變成金山銀山。要縱深推進「聯學聯建」工作機制,認真實施「組織聯建、支部聯學、制度聯抓、活動聯辦、產業聯推」五項制度,實行村村聯建、村企聯建、市村聯建,以舉辦「鄉村拉練會」「支書講壇」「黨員講壇」等方式,通過聽經驗介紹、看成果展示、評存在問題,推動強村帶弱村、先進促後進,帶動經濟薄弱村迎頭趕上。要深入實施村黨組織帶頭人整體優化提升行動,選調優秀機關幹部掛點駐村,發揮駐村第一書記和科級特派員的脫貧帶富作用,加強村兩委幹部和基層黨群工作者輪訓培訓,聯合武夷學院辦好村幹部大專、本科學歷教育班,鼓勵科研人員以技術入股、智慧財產權入股、領辦創辦企業等方式,與服務對象結成利益共同體。注重從返鄉創業青年、致富帶頭人、退伍軍人等群體中擇優發展黨員,從脫貧攻堅表現突出的村(社區)主幹中推薦招錄鄉鎮(街道)公務員和事業編制人員。
錘鍊過硬優良作風,服務發展大局
心之所系,行之所向。習近平總書記在閩工作期間,非常注重調查研究,大力倡導幹部要練好密切聯繫群眾這個基本功。他曾「九赴壽寧、三進下黨」,用一個多月時間跑遍寧德9個縣市,訪貧問苦、與群眾一道商討解決發展難題;他在閩倡導建立的「四下基層」工作制度和開展的「四個萬家」活動,無不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無不彰顯親民為民愛民的崇高風範。
今年省兩會期間,省委書記于偉國在參加南平代表團審議時提出,南平要高質量推進綠色發展、高質量推進脫貧攻堅、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高質量推進基層黨建,為建設新時代富美新南平指明了方向。作為南平對外展示形象的「雙世遺」窗口,武夷山的廣大黨員幹部更要有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弘揚「馬上就辦、真抓實幹」的優良作風,切實將省委于偉國書記提出的「四個高質量」要求落到實處,加快推動武夷山高質量發展。要堅持領導帶頭、問題導向、眼睛向下,推動市領導「住村走親」、市直部門領導「掛村結親」、鄉鎮黨政領導班子成員「包村聯親」等活動走深走實,多到困難大、矛盾多的地方去,多開展解剖麻雀式的調查研究,既為基層「錦上添花」,更為基層「雪中送炭」,做到民情在一線掌握、矛盾在一線化解、難題在一線解決、作風在一線轉變、民心在一線凝聚。要認真貫徹中央《關於適應新時代要求大力發現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幹部的意見》,探索建立年輕幹部常態發現、持續跟蹤、動態管理的長效機制,分批選派年輕幹部到吃勁崗位、重要崗位經受磨鍊,讓年輕幹部從「溫室」走向「一線」,在鄉村振興、脫貧攻堅、徵地拆遷、招商引資、信訪維穩等急難險重崗位上學真本領、練真功夫,多做幾次「熱鍋上的螞蟻」,多為工作「紅臉出汗」幾次,在摸爬滾打中砥礪品質、錘鍊作風。要積極探索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方式途徑,針對部分農村基層黨組織出現的「支部脫離黨員、黨員脫離群眾」的「雙脫」問題,紮實開展「支委聯繫黨員、黨員聯繫群眾,評定星級支部、評定星級黨員」活動。通過「雙聯」,實現黨員聯繫服務群眾全覆蓋和常態化;通過「雙評」,區分優劣,獎優罰劣,高揚每一面旗幟,夯實每一個堡壘,真正把基層黨建的政治優勢轉化為鄉村治理的工作優勢。
(作者為武夷山市委常委、組織部長)
來源 | 學習強國
編輯 | 陳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