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的老種經略相公到底是誰?鎮守邊疆的名將

2020-12-13 勇哥讀史

有些小說裡,會有比較重要卻不出場的人物。比如《水滸傳》裡的老種經略相公。

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被高俅陷害後,帶著老母親逃出京城,輾轉前往延安府投奔鎮守邊庭的老種經略相公;魯智深在沒有出家之前,曾經投奔老種經略相公,做到關西廉訪使,後來被派到渭州小種經略相公處,當了一名提轄;梁山好漢病大蟲薛永的祖父,曾是老種經略相公帳前的一名軍官,因為得罪了同僚,不得升遷,使得子孫後代流落江湖,靠使槍棒賣藥度日。

魯智深

老種經略相公雖然沒有出場,但與王進、魯智深、薛永等重要人物都發生了關係,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那麼,老種經略相公到底是誰?北宋歷史上有沒有這號人物?

老種經略相公是北宋中期一名鎮守邊疆的名將,叫種諤。

種諤,字子正,河南洛陽人,生於1027年。種諤出身官宦世家,父親是北宋初期名將種世衡。種衡生有4子:種詁、種諤、種診、種誼。後來在《水滸傳》裡被人稱為老種經略相公的就是種世衡次子種諤。種諤與大哥種古、三弟種診均有指揮作戰的本領,並稱為「三種」。

種諤最初進入官場,是靠父親種世衡的關係,得以任職左藏庫副使。後來,在延州(今陝西省延安市)守帥陸詵的推薦下,出任青澗城的守將。青澗城是當年種世衡所修建的一座城池,作為抗擊西夏的屏障。現在,又輪到種諤來繼承父親的衣缽,守衛青澗城了。

種諤

種諤剛剛來到青澗城,就發生了一件棘手的事情。

當時,西夏一名叫令的部落酋長逃到北宋領土,投順宋朝。陸詵擔憂如果收留令,會引來不必要的麻煩。種諤不怕,勸告陸詵收留了令。果然,沒過多久,西夏就派人來索要令。陸詵慌了,來問種諤該怎麼辦。

種諤回答:「必欲令,當以景詢來易。」意思是要西夏拿景詢做交易,換回令。景詢原是宋朝大臣,背叛了宋朝逃亡到西夏。西夏當然不願意失去景詢,這件事就不了了之。

西夏軍隊

由此可見,種諤是一位風格非常強硬的將領。

種諤防守青澗城期間,西夏第二位皇帝李諒祚經常發兵侵擾宋朝,劫掠宋朝百姓,搞得邊疆一帶雞犬不安。種諤一邊率領部隊進行抵抗,一邊採取了誘撫的辦法。

西夏綏州(今陝西省綏德縣)有一個叫部落,首領叫嵬名山,嵬名山的弟弟叫嵬夷山,此前已經投順了宋朝。種諤利用嵬夷山去誘降嵬名山,並成功賄賂了嵬名山一名部下李文喜。1067年10月,在李文喜的接應下,種諤率領大軍包圍了嵬名山的部落。

嵬名山無計可施,只好投降了種諤。此役,種諤收復了綏州,共獲得酋長首領300人、15000戶、1萬餘兵士。

北宋軍隊

種諤在西北地區多次開展軍事行動,讓陸詵感到惶恐不安。當初,是陸詵推薦種諤來到此地,現在陸詵感覺到種諤越來越不受控制了,便打算將他逮捕起來治罪。不料,陸詵還沒開始行動,就被調到秦州去了。但是,種諤的麻煩並沒有結束。諫官紛紛彈劾種諤,宋神宗便將他連降4級,安置在隨州(湖北省隨州市)居住。

眼看一名經驗豐富的將領,就要被埋沒在遠離戰場的地方時,一位非常熟悉邊境局勢的官員侯可,趁向宋神宗匯報水利工作時,提到了種諤,指出他按照朝廷密旨進行軍事行動,根本就沒有過錯。如果朝廷對種諤治罪,以後誰還會提朝廷賣命?

宋神宗頓時醒悟過來,恢復了種諤的職務。

宋神宗

1081年,種諤迎來了人生中最大的一次勝仗。當年秋天,宋神宗趁西夏梁太后囚禁第三位皇帝李秉常,導致朝政大亂的絕佳機會,下令熙河路經制李憲,會同鄜延路副總管種諤、環慶路副總管高遵裕、涇原路副總管劉昌柞、河東路副總管王中正5路大軍進攻西夏。種諤奉命進攻米脂時,採取「圍點打援」的方法,打敗了西夏8萬援軍,並俘獲了米脂守將令介訛遇。

這就是著名的「米脂大捷」。此戰後,老種經略相公種諤的威名傳遍西北地區。

種諤能徵善戰,但也有一個缺點:對部下非常冷酷。《宋史》記載:「諤善馭士卒,臨敵出奇,戰必勝。然詐誕殘忍,左右有犯立斬,或先刳肺肝,坐者掩面,諤飲食自若。敵亦畏其敢戰,故數有功。」

1083年,種諤因疽發於背,不治而逝,終年57歲。

#拍一拍宋朝#

相關焦點

  • 《水滸傳》中的老種經略相公與小種經略相公是父子還是兄弟
    《水滸傳》第二回「史大郎夜走華陰縣魯提轄拳打鎮關西」裡面寫到魯達對紋身男史進說:洒家聽得說,他(王進)在延安府老種經略相公處勾當,俺這渭州卻是小種經略相公鎮守……」。    此外,魯達在三拳解決完鎮關西鄭屠後,小種經略相公包庇魯達時也說魯達原是他父親老種經略相公手下軍官,在這裡犯了罪,但也應讓他父親老種經略相公知道。
  • 水滸傳裡「老種經略相公」是誰?為何魯智深很敬重他?原來大宋不止...
    《水滸傳》裡魯智深原本是「老種經略相公」部下的軍官,後來到渭州的「小種經略相公」做了提轄,魯智深也很尊敬這二位。(種作姓時念Chóng)老魯也提及過「老種經略相公」和「小種經略相公」,書中第二回他就說過「……洒家聽得說,他(王進)在延安府老種經略相公處勾當,俺這渭州卻是小種經略相公鎮守……」。那麼這個「老種經略相公」和「小種經略相公」是誰呢?為何連嫉惡如仇的魯智深也很尊敬他們呢?說起來,這還要說到北宋時的種家將。
  • 有他在,靖康未必成恥,《水滸傳》中的老種經略相公
    《水滸傳》中,描寫人物眾多,但主要著墨於梁山好漢,對於大宋朝廷的描述,多是主庸臣奸,然而,在朝廷的一灘渾水之中,還是有幾位忠君愛國之士的。花和尚魯智深出家上山前,任提轄之職時,其上司老種經略相公便是北宋時期著名的忠臣良將。
  • 《水滸傳》中「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的老種經略相公是什麼
    《水滸傳》中,有一個「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的神奇存在,那就是——老種經略相公。王進離開東京,要投奔老種經略相公;魯智深曾經在老種經略相公那裡做到五路廉訪使,每每介紹自己的時候,也要說自己在老種經略相公那裡做過提轄;薛永介紹自己的時候,也不忘了說說自己家的老人曾經在老種經略相公手下當過軍官;湯隆介紹自己的時候,也要顯擺一下自己的父親在老種經略相公手下打鐵。看看,在老種經略相公手下,哪怕是打鐵都值得出來炫耀。
  • 楊志想建功立業,為什麼不去投奔老種經略相公?
    楊志一心想要建功立業,復祖上之名譽,為何不能王進一樣,去投靠老種經略相公呢?老種經略相公是种師道,北宋著名的種家將,負責守衛西北地區,抵抗西夏等。水滸中,魯智深本是老種經略相公帳下軍官,扈三娘哥哥扈成後來投奔老種經略相公,病大蟲薛永的祖父,也是老種手下的軍官。
  • 明明是老種經略相公麾下軍官,魯智深為什麼後來反對招安?
    要知道武松因為哥哥被害,自己也差點死在張都監等人手裡,所以他反對招安,可魯智深不一樣啊,他是軍官出身,而且是老種經略相公麾下的將領。既然是軍官出身,為什麼魯智深還反對招安呢?魯智深早年確實在老種經略相公手下為官,而且官職很高。他在暴打鎮關西鄭屠的時候,曾經提到過。
  • 水滸中的老種經略相公,原來是種家將,魯智深以在他手下當差為榮
    經略」是「經略安撫制置使」的簡稱,相公是美稱。種經略《水滸傳》中,九紋龍史進前往渭州尋訪自己的師傅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路遇當時還是提轄的魯達魯智深,交談中,魯達說了如下這段話:魯達道:「俺也聞他名字,那個阿哥不在這裡。洒家聽得說,他在延安府老種經略相公處勾當。俺這渭州卻是小種經略相公鎮守。
  • 老種經略相公种師道比高俅還厲害?為啥很多梁山好漢都想投奔他?
    這位大人物就是被人尊稱為老種經略相公的种師道,而我們要問的問題是:种師道究竟是何方神聖?老種經略相公种師道比高俅還厲害?為啥很多梁山好漢都想投奔他?這裡我們不必要糾結老種經略相公和小種經略相公是父子還是兄弟,小說裡說的很明白:「「魯達這人,原是我父親老經略處軍官,為因俺這裡無人幫護,撥他來做個提轄。」
  • 《水滸傳》中為什麼妻子被稱為「渾家」,而丈夫叫作「相公」
    《水滸傳》是一部英雄傳奇的章回體長篇小說,為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主要描寫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條好漢在山東梁山泊聚義的故事。其內容深受人民群眾喜愛,《水滸傳》的故事,可謂婦幼皆知。《水滸傳》第十七回;「渾家」是古人謙稱自己妻子的一種謙稱。「渾」意思是不懂事,不知進退的人。舊時家中妻子主內,通常只是待在家裡,所以稱「渾家」。同樣「水滸傳」中對妻子的稱謂還有:拙荊,「恰才與拙荊一道來間壁嶽廟裡還鄉愿。」《水滸傳》第七回。「荊」其實是一種灌木,在古時候,婦女多用其製作髮釵,稱之為「荊釵」,加上一個「拙」字,更增添一些「笨拙」之意。
  • 水滸傳:鄭屠為何敢以鎮關西自居?魯智深潛逃後,其中玄機被揭曉
    魯達……看著這鄭屠道:「洒家始投老種經略相公,做到關西五路廉訪使,也不枉了叫做鎮關西。你是個賣肉的操刀屠戶,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鎮關西!你如何強騙了金翠蓮?」
  • 水滸傳:金翠蓮欠錢子虛烏有,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另有緣由!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是《水滸傳》中非常精彩的一段,有網友認為金翠蓮父女欠錢不還,鄭屠讓他們還錢,有什麼錯呢?魯達何故要殺死他呢?在古代階級等級森嚴的社會,鄭屠的禮貌其實是對權勢的畏懼,當然不是對魯達的敬畏,實際上是魯智深的主人「小種經略相公」的敬畏。「宰相門前八品官」魯達作為老種經略相公府中的公職人員,自然是自帶光環,況且魯達支持武力高強,所以鄭屠聽說是要給府中要的「臊子」,還要自己親自去切,自當是以為給自己面子,所以切肉是非常的禮貌的。
  • 《水滸傳》好漢們當過的官職,在現代相當於什麼職位?官都不小
    《水滸傳》的108將中,有許多將領曾經都在北宋朝廷做過官,例如開篇魯達就擔任渭州提轄,武松因為景陽岡打虎被封為陽穀縣都頭等。那麼這些官職,在現代相當於什麼職務呢?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這個問題。宋朝官職有正從之分,又有一品到九品,一共是18個等級。
  • 《水滸傳》中隱藏的頂尖「打工人」,想不到居然是魯智深
    十萬個讀者的眼中,一定會有十萬個《水滸傳》。不同年紀不同行業不同閱歷的人,總有不同的角度看《水滸傳》。帶著職場的角度去看《水滸傳》,我發現其中隱藏了一個平平無奇的打工小天才,堪稱《水滸傳》第一「打工人」,這個人就是——天孤星花和尚魯智深。
  • 《水滸傳》智真長老踢皮球,把魯智深踢走,又不得罪趙員外,妙!
    【出處】《水滸傳》第六回【故事背景】智真長老把魯智深打發到清長老處,並寫了封書信:智真和尚合掌白言賢弟清公大德禪師:不覺天長地隔,別顏睽遠。雖南北分宗,千裡同意。今有小浼:敝寺檀越趙員外剃度僧人智深,俗姓是延安府老種經略相公帳前提轄官魯達,為因打死了人,情願落髮為僧。二次因醉鬧了僧堂,職事人不能和順。特來上剎,萬望作職事人員收錄,幸甚!切不可推故。此僧久後正果非常,千萬容留。珍重,珍重!」清長老喚集兩班許多職事僧人,盡到方丈,乃言:「汝等眾僧在此,你看我師兄智真禪師好沒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