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不權威雜誌統計,中國有1.4億釣魚愛好者,漁具市場也曾火爆一時,但如今許多縣城的漁具店生意慘澹,不少經營十幾年的老店紛紛關店、轉讓,這些縣城的漁具店的困局在哪來,未來出路怎麼?本文聊聊這個話題,分享各位釣友!
漁具店的老闆的無奈
魯西縣城漁具店的王老闆最近心情煩躁,主要是兩件事惹到了他,一是7月份天氣炎熱,許多釣友向他抱怨魚口差,魚難釣,撒下的魚餌全都餵魚了,汗水匯流入河了!二是貼在店門玻璃的轉讓廣告,張貼出去1個多月了,除了接到了一個諮詢的電話,其他進店詢問的一個沒有,關鍵是電話諮詢的那位只想租房,並不是王老闆希望的直接接手。
十幾年前的漁具店可不是如今的這個樣子,那時生意火爆,每天到店人絡繹不絕,不僅有老大爺這樣的資深釣友,也有玩休閒的年輕人,甚至暑假瞎玩的成群的小學生,店裡熱鬧非常。
那時利潤也高,像魚竿、魚鉤、魚線、浮漂這些東西,許多釣友也是剛接觸,質量好壞、檔次高低全然不懂,利潤可想而知。短短幾年王老闆便在縣城買了房子、車子,日子過得滋潤、愜意。
大約是10年之後,王老闆漸漸發現生意不再那麼好做,一個月的營業額明顯降低,就像往年火爆的春秋季節,人流也降低了。其實王老闆也早有預料,只是沒想到來得這麼快。以前縣城就3家漁具店,如今都快10家了,這只是縣城裡,還不包括鄉鎮一級。可想而知,一個戶籍人口53萬的小縣城,能有大的的市場?另外一點,雖著網店的發展,實體店漁具店又損失了一項,很多釣友大件,比如魚竿,遮陽傘等直接網購了,只有小件比如蚯蚓、魚餌才來店裡,大件大部分賣給年齡大的、不會網購的老大爺這個群體了。
縣城漁具店的下半場
每個縣城都有幾家漁具店,遇到的問題也大同小異。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釣魚人數的減少及可釣場所的數量萎縮。比如普通的縣城,戶籍也就區區幾十萬,真正常年生活在縣城的人數遠小於這個數字,另外每年不斷搬離縣城的這部分群體大都是年輕人,屬於可釣魚的潛在客戶人數減少,市場定要逐漸萎靡。那麼市場逐漸萎靡的同時,漁具店的下半場還能否再次煥發生機?
據王老闆說,在某些地方,一個地市的所有漁具店有的已經形成聯盟,紛紛投資入股,開發魚竿、魚餌等其他釣具。主要是通過3個方面的考慮,一是市場,一個地級市加上下面區縣,人口幾百萬,擁有市場規模。二是如今代工生產漁具店的工廠不少,只需要嚴格把控質量足矣。三是每個縣城組建釣魚俱樂部,由於每個地方的環境不同,水質區別,魚情自然不同,每個縣城可自行配置適合的釣餌、窩料,效果自然高於其他品牌。同時可以舉辦縣城間的比賽,這種模式還有待觀察。
目前縣城的漁具店與垂釣園有相當一部分是分開的,能否漁具店與垂釣園合開,也是可以考慮的事情。如前文所說,野釣場所減少,縣城的垂釣園比以往火爆了不少,但一般垂釣園大都是固定的消費群體,需求有限,是否能開發其他需要還需思考。把思考範圍再擴大一下,今後的漁具店可能不會單獨存在,他可能是某一個綜合體的一部分,或與其他實體結合,或是提供垂釣服務,再有限的市場裡,也許增加服務項目是唯一的拓展市場的選擇!
縣城漁具店或許將來不存在,但不會消失,他可能化作另一個種形式服務釣友,市場已到下半場,如何演變,我們拭目以待!
原創:野釣分享 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