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壓歲錢 / 宋武雄

2021-02-08 佳木斯作家
孩提時代,就盼過年,每年一進臘月就掰著手指頭算還有多少天過年。大年三十晚上全家人要吃一頓團圓飯,那頓飯可是爸媽揮灑血汗積攢了一年錢置辦的。那個豐盛喲,平時想都不敢想。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還有壓歲錢!記得每年三月初,學校剛一開學,只見同學們都背著書包去學校,那書包有新的,有舊的,可身上穿的衣服,還是新的多。同學們歡聲笑語湧入各自的教室,因為大家一個寒假都沒見面了,此刻相聚一起,個個神彩飛揚,興奮無比。三三倆倆一堆兒一塊兒,海闊天空地談論著各自寒假的生活情景,有說在二舅家過的年,有說在三姨家過的年,有說在爺爺家過的年……都在描繪寒假時光的快樂。這時的教室,簡直就是歡樂的小海洋。有高興的,有沮喪的,有愛搶風頭的,有極力想展示自已某些優越感而喊得臉紅脖子粗的,有個別同學卻坐在自巳的位子上默不作聲。聽了半天,同學們除了顯擺自巳的新衣服、新鞋子、新書包外,談論最多的莫過於過年時收的壓歲錢。有的說,我媽給五毛,我爸給一塊;有的說,我媽沒給,我爸給一塊……忽然,聽一個高嗓門的同學喊道:我爸給五塊,我媽也給五塊!你們看,我都帶來了,在這兒呢。原來是三排六號座的小胖,他高舉手中的錢喊著:看看看看,我到現在都沒花呢。小胖父母都是大學畢業生,一起在縣裡上班,每人每月的工資四十多塊呢。對農村人來說,那算有錢人家了。是的,我獨自坐在我的位子上,不與同學們爭高低。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懂事早。那年我才十歲,讀小學四年級。自知家庭生活拮据,和他們比不上,父母拼死拼活掙點手工錢養活我們兄弟四個,過日子能不精打細算嗎。這年的大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圍坐一桌,盡情享受年夜飯。爸爸在大夥動筷之前宣布了一條似乎鐵的紀律:今天是年三十,是喜慶日子,咱家誰都不許說不好聽的話,誰也不許生氣,辛苦了一年,今天,咱們也放鬆放鬆,高高興興過個團圓年。我心想,咱家年年都團圓啊!難道今年還有什麼特殊嗎?爸爸巡視著我們小哥幾個:吃完飯,你們的媽媽還要給你們發壓歲錢!此刻,我們哥幾個你瞧瞧我,我瞧瞧你,真有些不敢相信:壓歲錢?真的嗎?我們也有壓歲錢嗎?因為,在這之前我還沒有得過壓歲錢!除了老四(幼小),我們哥仨高興得直拍手。可靜下來的時候,我問:爸爸,我們的壓歲錢是多少呢?爸爸今天特別高興,因為媽媽給他打了半斤「地瓜燒」。可他只喝了二兩左右,不捨得一次喝了,推開酒瓶子,說是留著過元宵節喝。我們兄弟幾個興致勃勃地吃著飯,可心裡都在惦記著壓歲錢的事,想著是一塊還是五毛?有了壓歲錢該怎麼花呢?買點什麼呢?一家人吃好喝好了,媽媽準備收拾碗筷,爸爸說:先別忙,等我宣布完了,你發完壓歲錢也不遲。媽媽從懷裡掏出一個粉紅色的小布包,左一層右層的掀開,只見裡面有一分的,有二分的,有五分的鋼鏰,還有幾張嘎嘎新的兩角錢紙幣,對,兩角錢紙幣是新的!是爸爸下午專門去供銷社換的。媽媽略有所思地說:孩子們,今天媽媽只能給你們每人兩毛錢的壓歲錢,等明年,爸媽多掙錢,一定多給。爸爸在一旁望著我們,點了點頭,表示支持媽媽的說法。發壓歲錢的時候,媽媽先給大哥發,而後才依次給我們發。大哥接過兩毛錢新票,貼在耳邊雙手輕輕一搓,新票發出「脆脆」的聲響,我也照樣學著,聽著美妙的聲音。而年幼的四弟把新票摁在炕上摺疊,大哥上前阻止:「白瞎新錢了,不能整出褶子!」

媽媽從屋裡拿出新衣裳,按大小給我們發,我們簡直驚喜交加!把新衣裳穿上又脫下,脫下又穿上,媽媽一會兒整整這個的肩,一會又扯扯那個的袖:合適,都合適。哥幾個喜氣洋洋的,相互拍打著,相互讚賞著,嘻笑打鬧,歡樂無比。媽媽在一旁看著,露出了幸福的微笑。大哥領著我們去了小北屋,他用命令的口氣說:你們都過來,我說點事兒。其實,那年大哥只有十二歲。大哥接著說:咱們哥幾個,每人兩毛壓歲錢,加起來有八毛,咱們想想,這錢該怎麼花。過了一會兒,大哥又說:我想給咱爸買一包香菸,紅霞牌的,一毛錢一包,咱爸一包香菸能抽半個月呢。再給咱媽買一塊紅手絹,五分錢。咱們花五分錢買摔炮,花五分錢買煙花,你們看行嗎?贏得了支持,大哥可高興了,他再次發出號令:剩下的錢存起來,等咱爸沒煙抽了,想喝酒了,咱就偷著給他買,讓咱爸高興高興。聽起來好象我們光想著爸爸,不想著媽媽似的。其實不是的。,媽媽一輩子勤儉持家,不講究吃穿,平日裡一分錢都捨不得花。第二天是大年初一,哥幾個在爸爸親切的呼喚聲中醒了:過年了過年了,小男子漢們快快起床吧。哥幾個揉著忪惺的雙眼,一個個急忙翻身,穿上各自的新衣裳,摸摸上衣袋——這裡面有壓歲錢呢。我們匆匆洗漱,媽媽早就為我們每人煮了一碗線面,上面蓋滿了許多好吃的,有五花肉、大蝦、雞蛋、荷蘭豆、菜花、黃花菜。這是我們老家獨有的正月初一早餐,極有地方特色。一家人圍在一塊有說有笑的吃完初一的早餐,哥幾個便向爸媽請求要出去玩,其實是要上街實施昨晚商定的花錢計劃。想不到,媽媽將我們叫到跟前,小聲說道:孩子們,媽媽有事兒和你們商量行嗎?哥幾個雖然不知道媽媽想說啥,但是,都點頭做了迎合。停了一會,媽媽和聲細語地說:咱家現在的日子還是過得挺難的,媽媽想讓你們把壓歲錢給媽媽,明年,對,明年過年媽一定多給你們,還一定不會管你們要回來。這次,就當媽媽借的。哥幾個簡直要崩潰:天哪,哪有給完壓歲錢還往回要的! 大哥畢竟是大哥,最懂媽的心,第一個將錢掏出來遞給了媽媽,我是第二個,老三堅決不掏,老四才五歲,根本沒有錢財的概念,他上行下效,不加思索的把錢給了大哥。的確,在五十五年前,由於生活貧困,兩毛錢在日常生活中起很大作用。我們一家六口人,每頓飯的菜錢也就兩分錢,生活必需品的火柴兩分錢一盒,鹹鹽一角三一斤……就這樣,平生第一次的壓歲錢只捂了一會兒,就泡湯了。記得改革開放的第二個年頭,在吃年夜飯的時候,媽媽給我們哥四個每人發了一個大紅包。大哥說:老媽,我們哥幾個都長大了,超過了接受壓歲錢年齡。媽媽雖然笑著,卻很認真地說:你們都忘了?老媽曾經借過你們的壓歲錢,這是歸還,是補上!我們鄭重地從媽媽手裡接過壓歲錢,眼淚情不自禁流下,一看老媽的笑眼裡也閃動著淚花!宋武雄,筆名貧民阿雄,佳木斯市作家協會會員。下鄉插隊十二年,市歌舞團樂隊演奏員三年,工廠文員十餘年。在紙媒和網絡平臺發表文學作品多篇,部分作品獲獎。

主      辦 :佳木斯市作家協會

主      編 :孫代君

執行主編 :王智君

小說編輯 :劉長春  15946552826@qq.com

散文編輯 :王智君  757709104@qq.com

詩歌編輯 :董亞傑  1361108819@qq.com

聲動三江 :潘   幔    83232690@qq.com

刊名題字 :朱春龍

說明:圖片來自網絡和作者

讚賞優秀美文 鼓勵文學創新

相關焦點

  • 吳懷春、武雄獲第八屆黃汲清青年地質教師獎
    第八屆「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終評結果日前公布,我校吳懷春教授、武雄教授榮獲青年地質教師獎。吳懷春,海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武雄,水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任教以來,他一直主講兩門本科生和一門研究生專業主幹課程,作為隊長,連續5年帶隊進行本科專業北戴河專業生產實習;指導多名學生參加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挑戰杯」大學生課外科技學術競賽,獲得省部級獎項3項,校級獎項10餘項;累計培養全日制碩士研究生40名,工程碩士28名,博士研究生2名。
  • 關於「壓歲錢」的傳說
    以後才發展為「壓歲錢」。 原來八枚銅錢是八仙變的,暗中來保護孩子的。因為「祟」與「歲」諧音,之後逐漸演變為「壓歲錢」。到了明清,「以彩繩穿錢編為龍形,謂之壓歲錢。尊長之賜小兒者,亦謂壓歲錢」。所以一些地方把給孩子壓歲錢叫「串錢」。到了近代則演變為紅紙包一百文銅錢賜給晚輩,寓意「長命百歲」。對已成年的晚輩紅紙包裡則放一枚銀元,寓意「一本萬利」。
  • 京都獎獲得者金出武雄教授:「像外行一樣思考,像專家一樣實踐」| G...
    今天要介紹的是卡耐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科學和機器人研究所教授金出武雄。用他的話說就是:「作為機器人研究所的所長,我得到了把研究所發展成擁有兩百多研究專家、在全世界最具盛名的機器人研究所的機會。」憑藉這樣的思維方式,金出武雄教授經常能做出一些前瞻性的研究,在圖像追蹤、工業圖像識別、機器人、面部識別、虛擬實境、三維重建、超大規模計算機傳感器等多個方面都有重大建樹。例如,早在1977年金出武雄就有一篇計算機進行人臉識別的論文,發表於1996年的「Neural Network-Based Face Detection".
  • 壓歲錢
    這個節日意味著寒假,意味著吃不完的零食,意味著外婆的私房菜,更意味著走親訪友時的壓歲錢。也想必,許多人都聽過父母這樣的話:壓歲錢我替你收起來,等你長大後給你。然而,長大成人之後,我們大多不會再惦記這些壓歲錢,更知道壓歲錢有時候其實也是一種「禮尚往來」——從這個紅包收進,轉身換個紅包送出。
  • 壓歲錢的習俗與起源:皇帝還要領壓歲錢!?皇帝的壓歲錢是多少?
    每當年節時期,小小孩們最期待的就是一年一度長輩給的壓歲錢的時刻了! 雖然過年的習俗起源很早,但壓歲錢卻是比較晚近才出現的。而我們知道,長輩在年節時給壓歲錢,大約在宋代時就有記載,但這並不普遍,一直到清代,壓歲錢才開始普遍,且可能源自滿人的清代宮廷。
  • 壓歲錢的來歷,壓歲錢壓的是什麼?
    你現在還能收到長輩給的壓歲錢嗎小時候過年,我們都會收到壓歲錢。你知道壓歲錢的來源嗎,壓歲錢壓的是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這個故事。你知道嗎,壓歲錢壓的是祟直到有一年,又到了大年30的晚上,一個小孩子一直擺弄著不知道從哪裡得來的八枚銅錢,大人們都沒在意,直到該睡覺的時候,大人們依然像往常一樣陪在孩子的身邊,守護著孩子。
  • 農村壓歲錢有何意義?給出去的壓歲錢,和得到的壓歲錢明明差不多
    文/濤聲依舊農村壓歲錢有何意義?給出去的壓歲錢,和得到的壓歲錢明明差不多我們都知道,春節的時候發壓歲錢是一種非常傳統的文化習俗,很多人對這種習俗已經習以為常了,所謂的壓歲錢就是長輩給晚輩的紅包,通常為了表示心意,往往紅包都在一百塊錢以上,不過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紅包的數額也在不斷的加大,如今基本上壓歲錢紅包都在數百塊錢左右。
  • 過年為什麼要給孩子壓歲錢? 壓歲錢的傳說故事?
    壓歲錢一般給到幾歲呢?下面,快和360常識網一起看看過年紅包的相關知識吧。本文目錄:1、過年為什麼要給孩子壓歲錢?2、關於壓歲錢的傳說故事3、壓歲錢的發展歷程4、春節壓歲錢一般給到幾歲?5、壓歲錢給多少合適?6、壓歲錢怎麼花?
  • 《雞西礦工報》‖過年(散文詩)
    玩的,小鞭、小炮、小燈籠;還有那,年午夜裡,幾個鋼蹦的壓歲錢。盼年,除了玩的、壓歲錢,就剩下「饞」了。一年一次的好嚼咕,勾引出饞蟲,口水連連。盼年,最盼的還是過年吃餃子。母親把濃濃的親情,捏進鼓溜的餃子肚兒裡,像只承載歲月的小船,慢悠悠地駛向年的彼岸。 2童年過年,是過苦和甜的關。
  • 春節,你給爸媽壓歲錢嗎?給老人壓歲錢古來有之
    每到春節,老人給小孩壓歲錢是我們傳承千年的民俗。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城市白領興起了給父母壓歲錢的新民俗,特別是今年春節,一些網站甚至展開了「過年了,你給父母壓歲錢了嗎」的觀點交鋒,引來大家關注。
  • 壓歲錢的來歷!!
    關於壓歲錢來歷有兩種說話:一是: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古時候,有一種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來用手去摸熟睡著的孩子的頭,孩子往往嚇得哭起來,接著頭疼發熱,變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這天亮著燈坐著不睡,叫做「守祟」。有一家夫妻倆老年得子,視為心肝寶貝。
  • 《大慶油田報》‖趙富‖年關散憶(散文)
    玩的,小鞭、小炮、小燈籠;還有那,年午夜裡,幾個鋼蹦的壓歲錢。盼年,除了玩的、壓歲錢,就剩下「饞」了。一年一次的好嚼咕,勾引出饞蟲,口水連連。盼年,最盼的還是過年吃餃子。母親把濃濃的親情,捏進鼓溜的餃子肚兒裡,像只承載歲月的小船,慢悠悠地駛向年的彼岸。童年過年,是過苦和甜的關。母親的乳汁,似淡淡的白水;飢餓的腸子,癟得兩層皮粘連。
  • 數一數孩提時代的壓歲錢
    還記得你當年的壓歲錢有多少嗎?今年春節你需要給別人發壓歲錢嗎?今天小編就和你一起數一數孩提時代的壓歲錢。>隨著大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壓歲錢的數量儼然成為一個時代的標籤。壓歲錢起源於北宋神宗年間,相傳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
  • 過年壓歲錢應該怎麼給?壓歲錢什麼時候給合適?
    過年的時候給孩子壓歲錢是大年三十晚上給?還是大年初一晚上給?其實,「壓歲錢」是晚輩用來給家中老人的,用來壓制老人的歲數,有希望老人長壽的寓意。而「壓祟錢」才是用來給孩子的,是用來幫助孩子壓祟驅邪的一種方式。只不過隨著社會的發展,都已經統稱為「壓歲錢」了!而給孩子「壓祟錢」什麼時候給呢?
  • 水漲船高的壓歲錢帶來的法律問題——壓歲錢,歸誰所有?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 壓歲錢也開始水漲船高,以前我們收到壓歲錢,幾元至幾十元不等,不像今天隨便出手都是上百。根據不同家庭的經濟情況來說,現在小孩子的壓歲錢是一筆很客觀的數字,以前「壓歲錢都是給媽媽了」「媽媽幫你先存著」……有人認為,既然是給孩子的錢,那父母就無權動用;也有人認為,父母養你花了不少錢,壓歲錢用了也沒什麼,孩子以後結婚買房買車還少不了父母支持呢……說法,各有不同。你認為壓歲錢到底該歸誰呢?我們該如何看待「壓歲錢」的法律性質呢?
  • 春節為什麼要發壓歲錢,過年掛燈籠與貼窗花的傳統習俗寓意
    春節這個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隨著中華文化傳承至今,其中蘊含著許多節日習俗,比如過年發壓歲錢、掛燈籠、貼窗花等習俗,又有什麼寓意呢?下面給大家解讀這些年俗。一、發壓歲錢發紅包是華人新年的一種習俗,華人喜愛紅色,因為紅色象徵活力與好運。
  • 過年為何要給壓歲錢?孩子到多大就不用給壓歲錢了?
    過年為何要給壓歲錢?孩子到多大就不用給壓歲錢了?說起春節的習俗,那麼就不得不提起壓歲錢了,年幼的我們從小就盼望過年,除了全家團圓,能夠穿新衣服,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能夠拿到壓歲錢。在除夕夜年夜飯後,長輩們通常會將紅包給晚輩,這也是所說的壓歲錢。壓歲錢的本意是「壓住邪祟」,收到壓歲錢能夠可以平平安安的過一年,所以壓歲錢也一般是未成年的孩子們才會收到。在如今的社會生活中,許多成年但是沒有參加工作的年輕人也是能夠收到紅包,這是長輩們對晚輩的祝福,祝福他們學業有成或是能夠好工作的寓意。
  • 今天除夕,正確看待「壓歲錢」很重要,別讓「壓歲錢」成了負擔
    其實,「壓歲錢」的寓意很深遠:壓歲錢,又名壓祟錢,年節習俗之一,是由長輩派發給晚輩的,年晚飯後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在民俗文化中寓意闢邪驅鬼,保佑平安。壓歲錢最初的用意是鎮惡驅邪。
  • 壓歲錢的傳說
    相傳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在春節期間,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古時候有一種叫做「祟」的小妖,每到年三十夜裡就出來害人。它用手在熟睡的孩子頭上摸三下,孩子就會嚇得大哭,然後發燒、說夢話從而生病,並且病好以後也會變成一個傻子。在嘉興府,有一戶姓管的夫妻老來得子,十分珍惜。
  • 沒收孩子壓歲錢竟違法?壓歲錢到底歸誰所有!
    一、父母私自挪用孩子壓歲錢違法最近,筍乾老師看到一條新聞寫道:一位父親取走存在未成年子女名下的2000元壓歲錢,被兒子以要求返還壓歲錢為由報警求救春節期間,奶奶給孫子一個大紅包,於是小李把壓歲錢存進自己的銀行帳戶。父親認為兒子會亂花錢,要求兒子交出壓歲錢。但兒子認為,錢是奶奶給的,屬自己所有,執意不肯交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