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很多考生及家長對這個問題的理解並不夠透徹,在此筆者以部分個人的觀點來解釋這個問題。
只要家裡有過高考生,而且成績相對還算不錯,但又不屬於絕對頂尖的群體的話,在高考志願填報過程中,比很多成績一般的考生還要糾結,那就是在學校與專業之間的選擇上,左右都覺得虧,無論怎樣填報都不是很釋然的狀態。
北京交通大學的錄取分數線為什麼比一些985高校還要高呢?其實,在這裡,我們可以將北京交通大學換成更多的高校,甚至我們可以換成更普通的重慶醫科大學也可以,關鍵,我們在對比時要區分對比的基礎是什麼?
為什麼北京交通大學的錄取分數線比一些985高校還要高?
一所學校的錄取分數線,不只取決於它的學校所處的名號,什麼985、211、雙一流計劃等等,並不能成為其錄取分數線超越非計劃內的高校的一個理由。
錄取分數線取決於地域、學校、專業等三大因素,比如北京交通大學作為交通領域的北京高校,它的地域、理工科專業優勢、再加上本不算弱的學校實力,去和一些地域優勢差、專業優勢不明顯的985高校,其錄取分數線高就實屬正常了。
比如北京交通大學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比較,估計絕大部分能上北京交大的都不太會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了;即使我們抹掉地域優勢,比如北京交通大學和中國農業大學比較,你會選擇哪個學校呢?
我們來看2020年重慶理科一本的錄取分數線,北京交通大學超越了山東大學、大連理工大學、中南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吉林大學、湖南大學、中國農業大學、重慶大學、蘭州大學、中國海洋大學、東北大學等等一眾高校。
其實,除了招生規模的影響因素之外,北京的地域優勢,學校在交通領域的優勢等給北京交通大學加分是其它985高校所無法媲美。
分數線的比較差異
我們在比較兩個學校的強弱或者高低時,往往喜歡用錄取分數線來比較,可我們往往忽略了,這個錄取分數線,是最低專業錄取分數線,這和學校在當地的招生計劃、專業投放情況等密切相關。
我們同樣以2020年重慶理科高考一本批次的錄取情況為例。
北京交通大學該批次錄取40人,錄取分數線介於625-644分之間,它在重慶投放了理科試驗班、新聞傳播學類、軟體工程、法學、機械類、外國語言文學類、電子信息類、經濟管理試驗班、計算機類、土木類、電氣類、建築類以及交通運輸類等13個專業大類;而中南大學在重慶投放了98人的錄取計劃,錄取分數線位於623-661分之間,大家注意,中南大學的錄取最低分比北京交通大學低了2分,但最高分卻比北京交通大學高出了17分之多,而學校在重慶投放了軟體工程、臨床醫學、金融學類、建築類、數學類等19個專業大類。
那麼分數線差異的比較,本質上卻是兩所學校錄取最低分專業之間的錄取分數之間的比較,而完全放棄了其它專業錄取分數之間的比較,這個有失偏頗了。
真正要通過分數來比較的話,實力強的高校,需要佔領絕對優勢陣地,那麼其最低錄取分數線要超過後面高校的最高錄取分數線,從這個意義上來看,才具有絕對優勢。
總結
就比如我前面提到的,即使我們放開北京交通大學不談,我們來選一個相對實力更弱一點的重慶醫科大學,其專業錄取最低分(重慶本科一批)為596分,這個分數線低於了很多985高校,但是其專業錄取最高分668分,卻超過了重慶大學、東北大學、中國農業大學、湖南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南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山東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四川大學、……等等一眾985高校。
那麼,對於報考重慶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668分)的考生來說,為何不選擇去讀哈工大、同濟大學、南開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大、中山大學、西安交大、電子科大等一眾985高校,而非要選擇重慶醫科大學的臨床醫學專業呢?
相信很多家長或考生看到這裡,就明白了專業對一個考生的重要性,並不亞於學校,甚至遠遠超過了學校的重要性,否則,668分進重慶醫科大學的考生為何不進哈工大、同濟大學、南開大學等985名校呢?
所以,單純地從學校的最低錄取分數線來比較,是沒有太多的意義,我們真正的橫向比較,需要從專業出發,同專業者,錄取分數越高則實力越強,這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毫無疑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