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東西,究古今
點擊上方藍字即可關注
在尋求「知識」的定義過程中,
有幾個定義提出來之後又被否定了,
始終沒有提出來一個
令人認為滿意的定義。
所提出的第一個定義,也是我要考慮的唯一的一個定義,就是泰阿泰德所說的如下的話:
「我覺得一個知道了某一事物的人,也就是知覺到了他所知道的那一事物, 而且我目前所能看出的就是 :知識並不是什麼別的東西,只不過是知覺罷了」。
蘇格拉底把這種學說等同於普羅泰戈拉的「人是萬物的尺度」的學說,亦即任何一件事物「對於我來說就是我所看到的那種樣子,對於你來說就是你所看到的那種樣子」。
蘇格拉底又補充:「所以知覺總是某種實有的東西,並且它作為知識是不會有錯誤的。」
隨後有很大一部分論證是討論知覺的特性的;這一點討論完了之後,很快地就證明了像知覺所形成的那樣一種東西絕不能夠是知識。
蘇格拉底把赫拉克利特的學說加到普羅泰戈拉學說的上面來:
赫拉克利特說萬物永遠都在變化著,也就是說,一切「我們高興稱之為實『有』的東西,實質上都是處於變的過程」。
柏拉圖相信這對感官的對象說來是真的,但對真正知識的對象說來卻並不如此,然而在通篇的對話裡,他的正面的學說始終都保留在幕後。
《西方哲學史》上卷 [英]羅素
▲ 手繪插圖(QY201906020)
人是萬物的尺度。如果真是如此,宇宙中「人」就是中心了。顯然有些誇大之嫌。
當然我們站到我們的角度,其餘的都是外部了。
人之所以是萬物之靈是因為我們是人,也因為我們是人,到底何為萬物之靈?還是一個需要持續追尋的內容。
我們的真正苦惱是:如何真正忘掉「我們」。
*免責聲明: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若侵權請聯繫刪除。本資料製作時間為2019年6月,本公司保留對其內容的修改權利,敬請留意最新資料。
馬瑞光學哲學
讓我們一起奔向自由王國
長按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