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4臨水女神全長17分鐘
閭山,傳說是在閩江之底,凡人都看不見,唯獨修行到了一定的能力的人才能看到。閭山派是在唐宋年代所形成的,以供 奉閭山九郎、蒙山七郎、趙侯三郎、張趙二郎等為法神,並且吸收了靈寶派的符咒科儀,成為了南方最為重要的教派之一。
閭山派天威法壇《開壇科》曰:
閭山原在江中心,要開之前三年春;
三千年滿開一度,有人得見閩江清;
自古有緣相會遇,閭山開時救萬民;
天威法壇傳角韻,祗迎聖駕降來臨。
閭山派源於魏晉南北朝許遜信仰,而早期的許遜信仰實際上是江南巫系中之閩越巫法,供奉閭山九郎、臨水三夫人(即:陳靖姑、林九娘、李三娘)、張覓娘等諸神,並且吸收了靈寶派、茆山派等諸派的符咒科儀,是中國道教的重要流派。閭山派教法形態至今仍保留了許多閩越故地原始巫術的特徵。
今天本文重點介紹臨水夫人陳靖姑。
陳靖姑(公元767-791),生於祖籍福州倉山下渡 (今福州市倉山區臨江街道),小名陳十四。福建省民間稱之娘奶、奶娘、夫人奶、臨水夫人、臨水陳太后、順天聖母等。據《閩都別記》、《福州府志》等史料記 ,父親陳昌曾為朝廷戶部郎中,辭官後在福州經商,與榕一退隱知府之女葛氏結婚。葛善巫術,陳靖姑受家庭影響,十三歲去福州閭山學法,拜許真人為師,學得設礁法、驅虎斬蛇、封山破洞、斬妖捉怪、醫病卻瘟、解厄除災等奇門遁甲法術,十五歲學成歸來。(據說她剛下山時,行二十四步即回頭別師,古有「辭步隱歲壽」的說法,許真人知她天數在劫,囑她雙輪年間勿施法術,如有危難,可咬指拋血,以解厄矣。)
公元785年,陳靖姑出嫁古田,不久其夫劉杞任羅源巡檢,靖姑隨往。
陳靖姑24歲那年,福建大旱,民不聊生。為拯救百姓,陳靖姑不顧自己已懷胎三月,毅然脫胎祈雨。上蒼為之感動,降下甘霖,但陳靖姑因勞瘁饑渴而死。當地人民感念陳靖姑的恩德,建臨水宮紀念她。
陳靖姑死後英靈得道,成為"救產護胎佑民"的女神。當地人感念陳靖姑的恩德,建造臨水宮紀念她。因陳靖姑當初在當地為民眾救產、保胎、送子大家都尊稱她叫「大娘奶」(方言中大母親的意思)。
歷代帝王對陳靖姑都進行加封敕賜,五代閩王的三十六個嬪妃死後成為陳靖姑的三十六婆官,並且樹碑紀念;南宋淳佑年間,理宗帝追賜陳靖姑為"慈靖夫人",賜額"順懿";清乾隆帝封賜陳靖姑為"太后"。
古田臨水宮坐落在福建省古田縣大橋鎮,大橋鎮在唐代稱作臨水,這裡距離古田縣城39公裡。臨水宮是祀典道教女神--海內外信眾公認的"順天聖母"陳靖姑的宮殿。
"當時最初是農民為了紀念陳靖姑娘娘建了一個小廟,後來威望大了,皇帝知道了又封她臨水宮。陳靖姑娘娘的廟在唐朝的時候就是一個小廟,經過歷代皇帝一直加封給我們順天聖母,臨水夫人,一代一代把她封得越來越大,廟宇慢慢的擴建。最後一次就是光緒年間,皇帝封我們順天聖母皇太后的時候,把這個廟宇蓋大了。道光皇帝封我們陳靖姑娘娘為皇太后,所以我們臨水宮的建造都是按皇宮的建造,左右排六部神像,下面古戲臺,旁邊文武百官。"
陳靖姑是福建民間百姓尊崇的一位女性。"莆田有媽祖,古田有靖姑。"媽祖林默娘和臨水夫人陳靖姑生前都做過許多濟世救人的善事;她們去世後,一個成了"海上保護神",一個成了"婦幼保護神"。
《臨水夫人陳靖姑》電視劇劇照
寧德電視臺文物檔案古田臨水宮視頻10分鐘
如今,陳靖姑已成為兩岸甚至東南亞地區民眾共同的文化信仰,陳靖姑信仰蘊含著奉獻、執著、堅強等中華民族優秀品質與精神內涵。據統計,全世界現有陳靖姑信眾1.5億人,臨水宮有5000多座。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臺灣和東南亞國家。(部分圖片視頻來源網絡侵權聯繫)
陳靖姑傳說沙畫視頻全長8分鐘
往期文章回顧
工地挖出兩個大水缸,裡面竟然塞滿文物!
三個精神病患者踹出的大明朝地宮
雷峰塔下真實的千年地宮(現場開啟視頻)
雨水衝出的千年地宮——法門寺考古現場解密
68年解放軍工程兵炸出的驚世漢墓
國家唯一批准的一次帝陵發掘現場視頻——考古史上最大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