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勵志教育第一品牌 微信ID:gkjyz888」
高考動態、學習方法、勵志成長、家長學校
10月初開始,各省市陸續公布高考報名時間,高考生們一定不要錯過!截至目前,已有安徽、湖南、甘肅、廣東、廣西、江西、四川、浙江、福建、內蒙古、黑龍江、遼寧、河北、北京、上海等15省市公布2021年高考報名時間。
01
各省高考報名時間
安徽:2020年10月23日-29日
湖南:2020年11月10日-20日
甘肅:2020年11月1日-9日
江西:2020年11月1日-7日
廣東:2020年11月1日-10日
廣西:2020年11月1日-15日
河北:2020年11月1日-10日
遼寧:2020年11月3日—11月7日
上海:11月2日8:00啟動,11月6日16:00截止
黑龍江:2020年10月25日-11月3日
浙江:11月1-10日
福建:2020年11月1日至6日
內蒙古:2020年11月16日9:00至11月27日18:00
北京:2020年11月1日8時至4日20時(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申請時間為10月12日8時至13日20時)
四川:報名已結束(2020年10月10日-16日)
02
三大變化需要特別注意
一、新高考省份:6個科類組別, 選擇1類報名
如福建省規定,2021年由往年的普通理工類、普通文史類、藝術文、藝術理、體育文、體育理6類,調整為2021年物理科目組普通類、歷史科目組普通類、物理科目組藝術類、歷史科目組藝術類、物理科目組體育類、歷史科目組體育類6個類別,報考人員報名時只能從中選擇1類。
從報考類別及已經公布的文件來看,2021福建省高考錄取將按"物理/歷史"科目組合分開排名,各高校將按照「物理科目組合」和「歷史科目組合」兩類分別編制招生計劃,也就是說選物理的考生和選歷史的考生拿到的是不同的《招生計劃冊》。藝術及體育類也區分物理組及歷史組,分列計劃,分別招生,這一點藝術及體育類考生要特別注意。
也就意味著,物理組合與歷史組合將單獨公布一分一段表,也會單獨物理組及歷史組的分數線。
2021年福建省高考分數線將會以下模式呈現:
報名時間提前
2021年福建省高考網上報名時間為11月1日-6日,現場確認時間為11月6日-10日,相較於往年提前了半個月。
二、取消或逐步取消加分項目
今年起,多省份逐步取消少數民族加分和歸僑子女加分分值。
各地高考加分政策相關調整
(上下滑動查看)
安徽
(一)保留4項全國性加分項目。保留「烈士子女」「在服役期間榮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戰區(原大軍區)以上單位授予榮譽稱號的退役軍人」「自主就業的退役士兵」「歸僑、華僑子女、歸僑子女和臺灣省籍考生(含臺灣戶籍考生)」等全國性加分項目,加分分值如下:
1.烈士子女加20分;
2.在服役期間榮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戰區(原大軍區)以上單位授予榮譽稱號的退役軍人加20分;
3.自主就業的退役士兵加10分;
4.歸僑、華僑子女、歸僑子女和臺灣省籍考生(含臺灣戶籍考生)加10分。
國家對全國性加分項目及分值如有所調整,我省將按要求執行。
(二)逐步取消2項地方性加分項目。自2022年起,取消「僑眷、港澳同胞及其眷屬」【即全國性加分項目「歸僑、華僑子女、歸僑子女和臺灣省籍考生(含臺灣戶籍考生)」以外的「僑眷和港澳同胞及其眷屬」】和「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少數民族考生」兩項地方性加分項目。2020、2021年符合條件的高考考生仍具有加分資格,加分分值為5分,僅適用於我省省屬高校招生。
安徽高考加分政策對照表
山西
部分加分項目和分值保持不變,保留「烈士子女」「在服役期間榮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戰區(原大軍區)以上單位授予榮譽稱號的退役軍人」加分項目,錄取時在其高考成績上增加20分投檔;保留「自主就業的退役士兵」加分項目,錄取時在其高考成績基礎上增加10分投檔。
個別加分項目和分值設置過渡期,保留「歸僑、華僑子女、歸僑子女」「臺灣省籍考生(含臺灣戶籍考生)」加分項目,根據我省實際情況,設置三年過渡期,即2020—2022年高考在錄取時在其高考成績基礎上增加10分投檔。過渡期結束後,加分項目和分值按中央有關文件精神進行調整。
福建
2026年起取消少數民族加分。
福建省教育廳消息,明年起福建高考加分將有兩大調整!詳情如下:
(一)歸僑、華僑子女、歸僑子女考生和臺灣省籍考生(含臺灣戶籍考生),加分分值從2021年起從10分調整為5分,可面向所有高校投檔時使用。
(二)少數民族考生,加分分值從2021年起從10分調整為5分,加分對象調整為全省19個民族鄉的少數民族考生,以及高山(享受高山補貼)和無橋梁、海堤與大陸相連的海島等少數民族考生。其中2021年至2023年,少數民族考生加分可面向所有高校投檔時使用;2024年至2025年,少數民族考生加分僅面向省屬高校投檔時使用。2026年起取消少數民族考生加分政策。
廣西
廣西自治區發布的《廣西壯族自治區普通高考加分調整方案》,設置了2020年—2022年三年過渡期,其中規定,歸僑、華僑子女、歸僑子女和臺灣省籍考生(含臺灣戶籍考生)在過渡期內加分分值不變,仍為10分。過渡期以後降低加分,分值為7分。
遼寧
遼寧省省教育廳等五部門發布的方案明確,遼寧省將嚴格執行國家政策,進一步減少加分項目,降低加分分值,逐步取消地方性加分政策,加強考生加分資格審核公示,進一步促進公平公正。
其中,歸僑學生、歸僑子女、華僑子女和臺灣省籍考生,從2023年高考起,在考生統考成績總分的基礎上增加4分投檔,由高校審查決定是否錄取。
天津
天津市教委等5部門聯合印發的方案顯示,自2023年高考起,歸僑、華僑子女、歸僑子女和臺灣省籍考生加分分值將由10分調整為5分。
除此之外,還有多地「三僑生」高考加分由此前的加10分調整為加5分。甘肅、湖南等地將從2023年開始,由此前的加10分調整為加5分,海南將由加6分調整為加3分。
三、提高外籍學生申請門檻
今年6月,教育部修訂出臺《關於規範我高等學校接受國際學生有關工作的通知》,對國際學生進入我高等院校本專科階段學習的申請資格進行調整。
對父母雙方或一方為中國公民、本人出生即具有外國國籍的學生以國際學生身份進入高等學校本專科階段學習的,《通知》中明確,除符合學校的其他報名資格外,申請者還須滿足最近4年之內有在外國實際居住2年以上的記錄。
對移民並獲得外國國籍後申請作為國際學生進入我高等學校本專科階段學習的,除符合學校的其他報名資格外,仍須持有有效的外國護照或國籍證明文件4年(含)以上,且最近4年之內有在外國實際居住2年以上的記錄。
同時,對於目前在國內高中就讀的部分父母雙方或一方為中國公民的外國籍學生,如不符合《通知》規定的在外國實際居住時間限制,對於在中國定居並持有公安機關籤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的外國僑民,符合高考報名條件的,可在有關省份申請參加高考。
03
4類學生禁止參加2021年高考
一、已被提前招錄的學生
我國高等教育的招生錄取形式大致分為3種:
1、直招錄取(高考通道)
2、單招錄取(校方單獨考試)
3、校方保送。
由於這三種錄取方式互有先後,某些考生通過「單招」或者「保送」已經獲得了高等教育的名額,意味著就直接失去了高考通道,因此禁止參加高考。
按照規定,被提前招錄的學生是被限制參加高考的,同時擁有或曾經擁有大學文憑、被大學招錄過的人也是沒有辦法參加高考的。因此,你是想被提前招錄"還是體驗和上千萬同齡人一起高考的感覺,並獲取更多的可能性,需要慎重考慮。
報名參加職招考試的學生,只需要達到大專院校的錄取分數線就可以上大學,而不用再參加高考。但是同樣的,參加過這次考試的學生如果被錄取,則不能參加後面的高考,即使高考已經成功報考的,也不能參加了。
往屆已被大學錄取未去報到的學生需要注意,如果參加2021年高考,在填報志願時可能會受影響。
二、受到過「禁考」處分的考生
因違反國家教育考試規定,被給予暫停參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試處理且在停考期內的人員。因觸犯刑法已被有關部門採取強制措施或正在服刑者。
一般來說,能受到「禁考」處分的考生,都是因為作弊行為導致,但也不排除有其他原因,而一旦遭遇「禁考」,往往都是3年,想要再次參加高考都得在3年以後!
這條規定實際上已經出臺多年,因此,希望同學們平時做好行為規範,不要等被嚴懲了才後悔莫及。
三、被刑事扣押、調查,或正在服刑的人員
很多高中生都算是成年人了,所以也會擔起自己的責任。如果在校期間有違法行為,而且還被判刑的,服刑期未滿也是不能參加本來的高考的。高考重要,但仍要遵循法律,某些學生年少輕狂,因一時喜怒最終鑄成大禍,不僅將面對法律的責罰,還將失去高考的機會!
在這裡解釋一下,受刑學生並非永久失去高考權利,只是暫時無法參加高考。不過從數據上來說,一旦在學生時代失去高考權利,即使在未來也很難再次參加高考,對於成年人來說,生活的壓力、時間也是他們無法參加高考的重要原因!
四、未獲得高中學籍的考生或高一高二的非應屆生
在高級中等教育階段非應屆畢業年份以弄虛作假手段報名並違規參加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包括全國統考、省級統考和高校單獨組織的招生考試)的應屆畢業生,也不得報名參加高考。
未獲得高中學籍的考生也能參加高考,只是不能通過學生身份參考,而是需要向教育局申報,通過社會考生進行參考,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成人高考!
也有個別家長會在孩子還沒有上高三前,就讓孩子報名參加高考,希望孩子能夠提前感受「高考」的緊張氛圍,這種做法是行不通的。教育部指出:非應屆畢業生禁止參加高考。一來高一高二的學生因為沒有完成既定的課程,即使參加了高考一般也不會考上好的成績;二來也減輕教育部門的負擔。
04
忽視這6點可能喪失高考資格
為使廣大考生提前做好各項準備,順利完成網上報名,多個省份的教育考試院特地提前發布以下重要提示,考生及家長們一定要注意!
重要提示一:
提前準備身份證,注意有效期
第二代居民身份證是考生報名必不可少的證件,主要是用來採集考生個人的基本信息(比如:姓名、民族、出生年月、身份證號碼、戶籍地址等)。
如果身份證不小心丟失了或者於2021年6月6日前過期的,考生要儘快到戶籍所在地公安部門重新辦理身份證,因為考生信息採集工作一般在10月上旬開始分批進行。
溫馨提醒:現在很多高中生在小學時就辦理了身份證,而未成年人身份證有效期一般只有5年。在高考報名前,大家一定要仔細核對有效期,不要因為已經有了身份證就馬虎大意!
特別注意:考生使用身份證報名確認後,在進入大學報到註冊之前,切記也不要修改身份證的關鍵信息(如姓名、照片、性別、出生年月、民族信息等),以免造成信息不一致,影響今後考試、錄取、大學報到註冊等。
重要提示二:
即使更新個人身份信息,尤其家庭住址
高考報名時候,二代居民身份證採集的個人信息要與戶口簿一致。如果考生因為家庭住房搬遷、行政區調整而導致戶籍發生改變,要及時到當地公安部門重新辦理戶口簿和二代居民身份證,確保與當前公安部門戶籍信息一致。
溫馨提醒: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很多城市郊區、城鄉接合部甚至村鎮的居民,近幾年都經歷了拆遷、回遷;很多城市居民家庭購買了改善型住房。但是考生的身份證可能是按照之前戶口簿的家庭住址辦理的。
如果考生家庭住址近年發生變化,家長一定要認真核對戶口簿的地址變更情況,對照孩子的身份證,如有不一致之處,一定要儘快更正!千萬不要大意!否則因為這件小事影響孩子高考報名的終身大事,一定讓你追悔莫及!
重要提示三:
隨遷子女和家長要關注報考資訊
外省戶籍的考生如果不符合流入地高考的報名條件,要及時關注戶籍所在省級教育考試機構有關高考報名信息並在規定時間返回戶籍所在省(區、市)參加高考報名。
溫馨提醒:高考移民現象屢禁不止,先不說這種行為合理與否。在此提醒想讓孩子通過高考移民享受優惠分數的家長,一定要確定孩子是否符合流入地的高考報名條件(如就讀滿三年、學籍遷入滿三年、父母有固定工作或繳納一定期限社保等)。
切勿輕信一些代辦人的承諾,覺得戶口遷過來了就一定能在當地參加高考!去年高考前夕,福建省、廣東省清查當地不符合高考報名條件的戶口遷入考生,就是一個警醒。
重要提示四:
已被高校往屆考生不能有高校學籍
根據教育部的規定,具有高等學歷教育資格的高校在校生(包括成人高考、網絡教育以及開放教育在籍生)或已被高校錄取並保留了入學資格的學生是不能參加高考報名的。
凡具有以上情況的同學要儘快聯繫招生學校辦理學籍註銷手續,否則,即使2021年高考被錄取了也不能註冊新學籍。
溫馨提醒:有不少復讀生,其實今年已經被高校錄取。但是對結果不滿意,所以選擇放棄報到、再次高考。這樣的復讀生報名沒問題,但是被錄取後不報到,會被記入誠信檔案,影響2021年高考的志願填報(如有的省份規定平行志願可報考的高校數量會減少)。
有些復讀生已經去高校報到,一看學校不合心意就直接退學,選擇復讀。但是高校一旦報到就會給新生註冊學籍,從高校退學後學籍沒有註銷的話,就會影響2021年的高考報名!這點復讀生一定要注意。
重要提示五:
申報專項招生要具備相關條件
國家專項、地方專項和高校專項等專項計劃招生對報考的考生有戶籍、學籍以及成績方面的條件要求,報考國家專項、高校專項的考生必須填報《資格審查表》,符合專項招生申報條件的考生須提前了解相關規定。
溫馨提醒:專項計劃是農村考生的福利!農村考生一定要仔細了解相關政策,不要錯失機會。但是每年都有一些農村考生等到要報考專項計劃時才發現,自己的農村戶籍已經變成了城鎮戶籍,或父母一方的戶籍發生了變更,這就不符合報考條件,非常可惜!
還有一些考生,為搭專項計劃的「便車」,不惜鋌而走險進行造假,被發現後反而得不償失。
重要提示六:
考生須對填報信息負責
考生在報名時提供的材料必須真實有效,填報的信息必須準確無誤。考生對自己填報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承擔責任。凡不按規定要求報名,如網上報名信息誤填、漏填或者填報了虛假信息而影響考試或錄取的,責任由考生本人承擔。
溫馨提醒:很多考生的報名信息都讓家長代寫。但是其中一些數據,如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綜合評價結果等,家長並不清楚。一旦填寫錯誤,和考生檔案中的數據不符,會被高校認為是弄虛作假,從而影響錄取。
所以,高考報名信息最好是考生本人在老師指導下親自填寫!
溫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