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兩會】全國人大代表宗慶後:給企業減稅不應有顧慮會增加財政...

2020-12-25 央視網

全國人大代表宗慶後

  央視網訊(記者 高宇婷 王小英)全國人大代表、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宗慶後日前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供給側改革主要應降低企業稅費,中央不應該有顧慮,因為財政收入不但不會減少反而會增加。

  宗慶後認為,對企業來說,供給側改革主要是降低企業稅費、降低企業成本,從而搞活企業,搞活經濟。企業也應該從盲目擴張向經濟效益、環境保護方面轉型。

  「我感覺中央改革在減稅這塊,還是有點顧慮,現在經濟下滑比較大,財政收入下滑也比較大。但是我認為,經濟總量擴大以後,稅收並不會減少。」宗慶後舉例說:「改革開放初期,給外資企業『兩免三減半',但財政收入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大幅增長。如果現在給企業減稅、我感覺財政收入也會增加而不會減少。但如果說我們去借款搞一些無效投資,問題就會越來越大。」

  宗慶後同時建議把過剩產業轉移到欠發達國家去。「現在轉移的不是落後的產業,而是過剩的產業,是前幾年盲目擴張造成的問題,我們鋼鐵落後不落後?不落後的,我們水泥也不落後們,是因為前兩年生意太好了拼命擴張,才出現了過剩。我到非洲看到他們很缺這些東西,鋼鐵水泥資源都緊張。」宗慶後說。

  宗慶後說,歐洲一些小企業有很多先進技術和產品,但由於經濟不好,生存困難。「如果我們把這些企業收回來,把機子拿回來,幫助我們轉型升級,會不會更快一點?此外他們很多技術人員都失業,引進他們,是否會加快我們的開發速度?」宗慶後據此認為,第一次產業轉移,是發達國家把勞動力成本比較高的產業,轉移到中國這個勞動力成本低的地方來,那麼第二次產業轉移,就要把國外的好東西轉移過來。

相關焦點

  • 全國人大代表宗慶後:應加快擴大保健食品備案原料品種範圍
    全國人大代表宗慶後:應加快擴大保健食品備案原料品種範圍 今日,2017年全國兩會正式啟帷。
  • 宗慶後:北漂10年無果不如回家 說不定能當縣長
    以下為文字實錄:主持人:全國的聽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聽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經濟之聲兩會特別訪談《企業家說》,我是主持人徐強,今天做客直播間的是全國人大代表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宗慶後先生。同樣也歡迎今天來到直播間的財經評論員方軍。
  • 宗慶後:虛擬經濟做過頭了,把實體經濟搞得亂七八糟
    你為了一個GDP的數字,來搞這種投資,我認為反而後面會造成金融風險,如果是以降低稅收給老百姓增加點收入,然後把這個消費拉起來,內需拉起來了,然後是把這個稅基擴大了,我認為這個稅收是沒問題的。現在弄一點財政的赤字,也收得過來了,像目前的做法我看現在還是以投資來拉動經濟發展,我感覺到風險很大,到時候真的是會變金融問題。
  • 一直在減稅,財政收入卻快速增加,怎麼回事?
    「減稅未必減收,反而可能會增收。」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白景明對今年前四個月「財政收入增速跑贏GDP增速」評論道。5月14日,財政部公布今年前四個月財政收支情況顯示,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9019億元,同比增長12.9%;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20559億元,同比增長33.7%。
  • 中國的稅|兩會上的減稅呼籲:能減嗎?減多少?怎麼減?
    中國的稅|兩會上的減稅呼籲:能減嗎?減多少?怎麼減?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稅率下調的呼籲早已不絕於耳。在2020年的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熱議「減稅降費」,廣泛認同「減稅降費」在「六保」「六穩」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如何減稅?代表委員一如既往地發表一些具體看法。
  • 對財政可持續的挑戰增加 減稅降費還有多大空間?
    減稅降費的故事還會繼續。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完善減稅降費政策,強化普惠金融服務,更大力度推進改革創新,讓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增加活力。  財政運行「緊平衡」  減稅降費政策的持續,核心問題在於如何彌補因大規模減稅降費造成的財政收支缺口,保證財政特別是地方政府財政的可持續性。  從中央政府層面來看,財政平衡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適度提高赤字率,二是增加特定金融機構和央企上繳利潤。因此,中央政府自身的財政可持續性問題不大。
  • 從2018年全國兩會看民生「新獲得」
    全國兩會期間,隨著政府工作報告、兩高報告的審議討論,憲法修正案和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審議通過等,大量「民生紅利」政策密集釋放,那麼,2018年百姓會有哪些新獲得感呢?貧困群眾:人數將大幅減少,獲得財政更大力度支持打贏脫貧攻堅戰,讓貧困地區的百姓早日過上好日子。
  • 兩會會計界代表提案匯集
    根據每年的「兩會」報導,會計人關注的話題主要集中於稅收制度改革、內部控制、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及人才培養、會計信息化、民生、中小企業生存狀況等方面。今年「兩會」上會有哪些會計人提案呢?會有哪些會計人關注的話題呢?企業財稅金融等領域的兩會提案會有哪些?本文會根據地方兩會的相關新聞報導,隨時增補。
  • 全國人大代表邱立成教授為經院師生傳達全國「兩會」精神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胡遠東 王釗)3月21日,南開大學經濟學院學習「兩會」精神報告會在經濟學院圓階舉行,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商業大學副校長邱立成為經濟學院師生進行2019年全國「兩會」精神傳達。報告會由經濟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高琪主持。
  • 全國人大代表:「減」稅「加」服務 企業發展更有感
    全國兩會召開在即,稅務部門主動走訪企業界全國人大代表,面對面了解企業經營情況,問計問需。代表們暢談感受,提出訴求,稅企雙方共謀發展之道。  全國人大代表、立信會計首席合伙人、董事長朱建弟:   發揮涉稅專業服務機構的「政策宣傳員」作用  2月21日,國家稅務總局上海市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馬正文一行走訪全國人大代表、立信會計師事務所首席合伙人、董事長朱建弟,傾聽人大代表對稅務工作的意見建議。
  • 委員支招:降低企業所得稅用於增加工資
    不少代表委員提議個稅起徵點提升到5000元,也有委員建議可以降低企業所得稅,將降低的部分轉移到支付勞動者工資上來;有人大代表建議,個人消費的支出可以用來衝抵一部分個人所得稅…[我來說兩句]  讓六成普通勞動者免交稅  基尼係數在2000年就超過了0.40的警戒線,城鎮居民中10%家庭佔據了45%的財產,「金字塔」兩端的平均收入差距竟然高達
  • 中國企業如何渡過難關?兩會上總書記的這句話裡有答案
    來源:上觀中國企業如何渡過難關?兩會上,總書記的這句話裡有答案「2萬億」,兩會開幕以來吸引目光無數。《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今年赤字率擬按3.6%以上安排,財政赤字規模比去年增加1萬億元,同時發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作為特殊時期的特殊舉措。
  • 全國人大代表何光亮緊抓「關鍵詞」宣傳全國兩會精神
    多彩貴州網訊(李荔 徐哲 本網記者 吳迪)3月27日下午,甕福集團舉行全國兩會精神宣講活動,全國人大代表、甕福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何光亮向與會人員傳達並共同學習了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精神,分享了他在全國「兩會」期間的履職故事。
  • 全國人大代表蔣宇霞:「幫助民辦幼兒園紓困」,抓緊落實財政補助
    今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要"幫助民辦幼兒園紓困"。民辦幼兒園是學前教育隊伍中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疫情期間,民辦幼兒園特別是普惠性民辦園面臨很大的辦學壓力。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市浦口區霞光幼兒園園長蔣宇霞提出,適當提高民辦普惠園收費上限、將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範疇。
  • 2016全國兩會最新消息:建議生育假延長至180天
    2016全國兩會最新消息:建議生育假延長至180天  今年是實施「全面二孩」新政的第一年,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有不少考慮生二孩的家庭都面臨一系列現實問題:養孩子的負擔可能會加重,普通家庭能否承擔得起?女職工生二孩後的工作待遇如何保障?現有的醫療資源,能否託得住全面二孩政策?
  • 【兩會聲音·熱議報告】駐豫全國人大代表王杜娟:回歸科學態度 從...
    5月22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河南代表團舉行全體會議,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中鐵裝備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杜娟在會上發言。她表示,作為一名製造業技術代表,既充滿信心,又感覺責任重大,對於報告完全贊同。  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王杜娟在給總書記匯報科技創新工作時,總書記非常關心產業鏈關鍵部件有沒有「卡脖子」問題。「今年兩會,我是帶著答案來的。」
  • 減稅降費 一份來自春天的大禮
    「在經濟環境增幅放緩的情況下,企業面臨的資金壓力和經營壓力巨大。有針對性地對製造業減稅,可以更好地為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保駕護航。」「製造業稅率從16%降到13%,這麼大的降幅確實沒想到,這讓我們很振奮。」全國人大代表、萬豐奧特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陳愛蓮笑著說,「在現場聽報告時我就在想,一定要把降下來的資金用到科技創新上,加快新產品的開發、技術力量的提升。」
  • 樓市去庫存誰能成為接盤俠 看兩會大咖怎麼說
    時值全國兩會在京召開,來看看會上大咖們怎麼看。李稻葵:不可為了短期去庫存「飲鴆止渴」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表示,特別反對僅僅為了短期去庫存採取「飲鴆止渴」的辦法,比如零首付、場外配資,這樣會埋下房地產泡沫的種子。
  • 【兩會聲音】全國人大代表、皖能合肥發電公司張宏妹談煤電企業...
    【兩會聲音】全國人大代表、皖能合肥發電公司張宏妹談煤電企業綠色轉型5月25日,全國人大代表,皖能合肥發電有限公司發電運行部黨支部書記、副主任張宏妹表示,無論是在疫情突發情況下還是現在常態化防控階段,都應當切實做好生活必需品保供穩價,特別是煤電油氣供應。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大力提質增效,各項支出務必精打細算,一定要把每筆錢用在刀刃上、緊要處。」張宏妹說,對錢怎麼用、用在哪,政府做出了安排。這條要求同樣適用於企業,必須做到精準科學、有的放矢。
  • 兩會中的民營企業家:有人拿到門票,有人被移出群聊
    >  就讓小巴給大家重點說說   今年兩會上最能造富的企業家   尤其是那些新面孔   丁磊、劉強東、周鴻禕們來了   今年上榜胡潤百富榜的企業家中   有79位擔任全國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