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當中有個形容:死記硬背單詞和句型就好比學遊泳的人在陸地上做模擬動作,不下水永遠學不會遊泳的道理一樣。單詞也好、句型也好,都要在實際情境中學習才能掌握並運用。背下來100個句型不如通過視頻和閱讀積累100個情境有用。
即使現在,還是有很多人有背單詞情結,覺得單詞背一個少一個。也有很多人覺得英語國家的小孩子詞彙量很大。其實不是的,他們的詞彙量和我們中國孩子學過的單詞完全是兩碼事。比如:在外國孩子的語言中,有大量的我們知道中文意思但卻不知道用法的詞,比如 take,get,come,go 等等。重要的不是這些詞,而是這些詞的搭配及其在不同情境中的用法。而這一點,恰恰是我們這麼多年來忽略的。
譬如,在外國超市裡,有大量的植物、蔬菜等等名字,甚至會有象聲詞出現。哪怕是英語專業的人去外國超市,也會發現大量單詞不認識。在比如,牛、馬、羊、兔子這些常見的詞,中國的孩子也可以說出它們的準確發音,但是表示它們幼仔的單詞,中國孩子們一般都不知道。
除了單詞,最熱衷的就是句型了。單詞是要放進句型裡、在具體情境下才能用的,所以大多數教材幾乎都是在教句型。因此,我們使用英語的模式也很清楚:想說一句話之前,先想用什麼句型,然後想相應的單詞,裝進去,主謂賓都齊全,就可以用了。外國人針對這一模式還特意起了一個名稱:語法英語。主要意思是什麼呢?你說的都對都符合語法,但是我們一般不這麼說。
所以說,一直以來,中國孩子的英語學習模式僅僅只是課堂模式。課堂模式最大的問題在於,這些單詞和句型沒有被放在活生生的情境中,都是編造的模擬場景。當我們在現實生活中需要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表達的時候,必須要經過一個轉化的過程。所以重新造句成了一個必然,而這個被造出來的句子,就是典型的中式英語了。在和外國人交流的過程中,這種模式下出來的英語先不說歪果仁聽不聽得懂,單單就反應的時間就來不及。
所以,這個時候,有一個英語環境就顯得極其重要,可以是原版動畫,也可以是原版兒童書籍,只要是能夠讓孩子在看完之後能深深記住並且在現實生活中運用出來的,有一個「活」的表達,那麼自然地,孩子們在現實生活中碰到和過去聽過看過的類似情境時,腦子裡對應的就是那句完整的英文表達,這個時候,根本不用想單詞,也不用想句型,更不用想中文,很自然地就輸出英語了,英語水平自然就上去了。
所以說,死記單詞或是句型根本不管用,關鍵是放在情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