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存在兩種電荷,分別是正電荷、負電荷。它們本身不同於有形物體(微粒),而是依附在有形物體(微粒)之中,例如電子、質子之中。所以,關於電荷是什麼,存在一定的爭論,有人說,它和其他物質一樣,是一種實在物質;有人說,它僅僅是一種性質,如同物質的質量等性質一樣。追問電荷的本源問題當然重要,在沒有完全理解電荷本源條件下,依然可以結合現在所知構建理論來解釋眾多物理現象。
所謂的構建理論來解釋物理現象,窄化後等價於構建物理模型解釋物理現象。
基於靜電平衡的靜電屏蔽現象,是一種非常神奇的現象,演示相關實驗總是讓人感到驚奇,看年少學生那興奮的表情,好奇的眼睛就能說明這一點。感性之後就得理性,然而,師生在解釋靜電屏蔽現象,特別是具體情景下的靜電屏蔽現象時依然疑惑叢生。先看下面這道試題:
要理解參考解析,一定要建立在對靜電屏蔽現象理解得特別深透的基礎上,否則只能是霧裡看花——迷迷糊糊不知所物。有一位老師就提出了自己真實的困惑。
「各位老師好,這道題正電荷A不會影響C的電荷分布麼?比如開始沒有A電荷,C內部合場強為零,後放入電荷A,由於電荷A的作用,C的電荷就要重新分布,這樣A電荷處的合場強不就不為零了麼?A應該受力才對啊,為什麼答案認為A球不受B電荷的影響呢?」
這是一位老師在QQ教師交流群中提出的疑惑,到現在都沒有老師給予回答(沒有瀏覽到新消息)。由於時間關係,我也無法立即回答,於是下載了題目和複製粘貼了老師疑惑,留待較多充裕時間時再交流探討。
分析這位老師的困惑,最核心的疑惑正是「正電荷A是否會影響C的電荷分布?」
(1)如果否定回答「不會」,那麼回答之後都要忐忑,後背發涼,沒有底氣,事實上如此否定回答是不符合科學事實的。
(2)如果肯定回答「會」,那麼後續的一系列疑惑怎麼能化解?!
一個是否問題,既不能否定回答,又不能肯定回答,那麼應該怎樣回答呢?
對於一個既不能肯定回答又不能否定回答的是否問題,最重要的是不能急於回答,而是要分析問題本身,即為什麼會提出這樣的是否問題?
認真研究起來,提出如上問題,是源於對靜電平衡的理解較為膚淺,未能深入到微觀機制上去透徹理解。
一般地,教材是這樣分析靜電平衡現象的,即一個導體至於外電場中,導體內的自由電荷定向移動,直到不能再移動後的最終狀態稱之為靜電平衡狀態。處於靜電平衡狀態的導體,其內部的合場強等於零(推論),否則導體內的電荷還需要進一步發生定向移動,即導體還沒有達到靜電平衡狀態。
這樣分析自然沒有錯誤,而且也進入到了微觀領域進行分析,但是對導體並沒有構建清晰的微觀結構模型,更沒有立足於更全面的特徵上去綜合把握。
為了解釋靜電平衡現象,特別是更具體的靜電屏蔽現象,應該建構導體的微觀結構模型如下:
(1)導體內部存在自由移動的電荷(帶電微觀粒子,即電子);
(2)這些電荷不喜歡群居,能分散多遠它們就要分散多遠(同種電荷相互排斥);
(3)這些自由電荷時刻處在熱運動(無規則運動)之中,一旦出現定向移動,是建立在熱運動的基礎上的定向運動,即定向運動是瞬間完成的。這一點理解起來特別困難,可以用不恰當地比喻來理解:在操場上玩耍的男女同學均勻分布在操場上無規則奔跑中,突然命令響起,需要部分男女同學分別在操場兩端聚集列隊,那麼操場一端的男同學立即列隊,另一端女同學也立即列隊,其他同學在熱運動中立即趨於「中和」狀態,這就瞬間完成了定向運動達到靜電平衡狀態。
(4)聚集的電荷並不聽話,一直在「打架」狀態之中,因此聚焦的電荷和熱運動中自由電荷不停地交換角色,處於動態平衡之中,是一種不確定的、無規則的、瞬間變化中的一種平衡狀態。
下面基於上面所構建的物理模型解釋幾個現象:
(1)電荷分布於導體表面。
這裡所謂的電荷是指靜餘電荷(教師有必要解釋靜餘電荷概念)。這些靜餘電荷自然是同種電荷,相互排斥最終結果就是分布於導體表面。
(2)電荷極容易分布在導體尖刺之處。
這一條僅僅用相互排斥無法解釋,就要建立在所建構物理模型的後兩條特徵上。在尖刺處,熱運動中自由電荷進入尖刺中,由於受到其它地方的靜餘電荷的作用不容易出來,就變成該尖刺處的靜餘電荷,相反,在凹窪處靜餘電荷相互排斥,以至於極容易變成熱運動中自由電荷。如此微觀機理作用,導致電荷極容易分布在導體尖端。尖端放電就是例證。
(3)靜電屏蔽——空腔導體內部場強為零嗎?
在空腔導體內部有自由移動的電荷,如果它是靜餘電荷且有導通通道,那麼它就要跑到導體外部之外表面上,最終空腔內部場強為零;如果內部電荷為不能移動電荷,那麼它就要對空腔導體的自由電荷「發號司令」,最終這些電荷按號「排兵布陣」,在內部不可移動電荷的「威嚴」下保護電荷安然入睡,不受外力幹擾。注意,此時空腔導體內部場強不為零,「場強」就是內部不可移動電荷的「威嚴」表徵。如果空腔導體外部來了「外敵」(電荷),那麼空腔導體自由電荷就要重新派兵布陣,最終確保內部電荷不受外力幹擾。
多麼神奇啊!空腔導體內的自由電荷似乎有智慧,能夠區分內外,能夠辯識「主人」和「敵人」。事實上,這是所構建物理模型四個方面綜合的結果。真正關注本號的朋友,你儘可能發揮想像與推理,一定能所有頓悟。
至此,應該回答完了所有問題,題目也就得到根本性解釋。
另外,如果空腔導體接地,那麼「內外」要發生轉換,正確答案神奇地變為了C,有興趣地朋友可以自主分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