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接著講統計函數專題的第三講,希望通過這組專題的講解,給讀者以全新的統計函數的認識,從歸類、求值、數值分析等多個角度重新認識數據統計的意義,這在日常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數據是大量的,工作是繁瑣的,如何能從眾多的數據中得到有意義的結論,是數據統計人員的基本功,這要大量時間的積累,藉助於眾多的函數可以使自己的工作從枯燥的數據中解脫出來,也是自己學習的一個動力。在工作中有一萬小時的理論,也就是說當你在一個崗位上能連續工作一萬小時的時候,你會逐漸的走向成熟,這時候是你提升自己的最好的時機。往前看看自己有哪些不足,往後望望自己還有哪些需要提高。
今天講的也是數據統計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函數,MODE函數。日常工作中,有時候,我們需要在龐大的數據中統計出出現頻率最高的數據(即眾數),為我們的數據統計和數據管理提供決策。這種情況下,就需要用到mode函數了。
MODE函數定義:返回某一數組或數據區域中出現頻率最多的數值。MODE是一個位置測量函數。
使用格式: MODE(number1,number2,...)
格式簡義: MODE(單元格 或單元格區域)
參數定義: Number 是用於眾數計算的1到30個參數,也可以使用單一數組(即對數組區域的引用)來代替由逗號分隔的參數。
說明:
a) 在一組數值中,眾數是出現頻率最高的數值,而中位數是位於中間的值,平均數是平均後的值,所有這些求中函數都不能單獨地完全描繪所有數據。例如,假設數據分布在三個區域中,其中一半分布在一個較小數值區中,另外一半分布在兩個較大數值區中。函數AVERAGE和函數MEDIAN可能會返回位於數據點稀疏處的中間值;而函數MODE則會返回位於數據點密集處的較小值。
b) 還可以求出次眾數,也就是求某一組數據中第二次數多的數。
原理:因為mode函數是求眾數的,如果要求出第二次數多的數,要先求出眾數,然後把眾數排除掉,最後從排除眾數的數據中求次眾數。公式:=MODE(IF(數據區域<>MODE(數據區域), 數據區域)),這是一個數組公式,要用ctrl+shift+Enter鍵結果公式。如下面的截圖示例:
注意事項:
1. 參數可以是數字,或者是包含數字的名稱、數組或引用。
2. 如果數組或引用參數包含文本、邏輯值或空白單元格,則這些值將被忽略;但包含零值的單元格將計算在內。
3. 如果數據集合中不含有重複的數據,則MODE數返回錯誤值N/A。
今日內容回向:
1 眾數的意義是什麼?
2 如何求出一組數據的眾數?
3 如何求出一組數據的次眾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