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高清圖像,一邊是打碼模式,單眼近視要不要戴眼鏡?

2021-02-19 眼視光王澤飛醫生

「閉上右眼,對面樓裡的人在幹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閉上左眼,一百米外人畜不分!」

上面這句很「魔性」的話,是知乎上一個單眼近視的網友在吐槽自己兩眼看東西時的感受。

近視在青少年群體中很常見,但是單眼近視你聽說過嗎?—— 一隻眼睛視力好,另一隻看東西卻模糊了。

這種「神奇」的現象,專業上被稱為「屈光參差」。主要是由於兩隻眼睛眼軸發育不平衡引起的。

一眼近視,另一眼遠視或正視,都屬於屈光參差。而且,雙眼度數差距超過了一定的範圍。

明明兩隻眼睛同時用,為什麼只有一隻眼睛近視了呢?

在兒童眼睛發育過程中,雙眼的屈光狀態普遍存在輕微差異,這很正常。

而且,兒童青少年的視力發育是一個遠視度數不斷減輕、近視程度不斷發展的過程。

但如果雙眼在這個過程中進展不同,就可能引起屈光參差。

1、遺傳;

2、眼球內部結構不同(如:脈絡膜厚度、鞏膜韌性、角膜的曲率,眼內的壓力);

3、後天的一些不良的用眼和生活習慣:比如,長期歪頭寫字、側躺著看書看電視玩手機等。

單眼近視的孩子,由於一隻眼睛也「夠用」,不會看不清楚,所以孩子自己不會察覺,家長也不容易發現。問題往往會被長時間掩蓋,危害嚴重。

即便發現了,家長對於單眼近視也感到很困惑:

不戴眼鏡也能看清楚,但眼睛容易累,甚至還會頭暈、噁心、流眼淚……

可戴眼鏡又不方便,也擔心戴上就取不下了,而且還影響美觀,到底該怎麼辦呢?

一些樂觀的人會想:

單眼近視不過就是一隻眼睛近視,但我另一隻眼睛很好,沒有關係吧?

殊不知,單眼近視帶來的危害要大於雙眼近視!

我們眼睛的視力會因為遺傳、後天發育、用眼習慣等原因,存在一定的屈光度差異。

這個差別如果很微小,並不會對日常生活產生太大影響,但如果達到一定程度,就會比較明顯地反映在視覺體驗上。

我們發現,當兩眼的差異達到一定程度,就會開始出現視疲勞、頭痛、融像困難、閱讀障礙、立體視喪失等臨床症狀,甚至會導致斜視、弱視。

一般的界定範圍是:兩隻眼睛近視度數差別≥200度,一旦雙眼差別大於250度,意味著兩個像差超過了5%,這就超過人體的補償範圍了。

為了避免重影的痛苦,大腦會進行高級幹預,在雙眼注視同一點時,直接犧牲掉某一眼傳來的圖像信息,以避免互相干擾。

雙眼不等像是產生雙眼視覺問題的重要因素。

戴框架眼鏡時,兩眼鏡片放大率不同,可能產生光學性不等像。

近視眼患者通過普通眼鏡矯正後看東西會變小,遠視眼則相反,變小變大的程度和近視遠視的程度成正比。

若一眼近視,一眼正常,雙眼度數相差較大時,戴上眼鏡後,會形成一大一小兩個物像,大腦無法處理這種情況,人就容易頭暈頭痛。

雖然經過配鏡,雙眼視力都達到了1.0,但物體通過不同度數的鏡片,在眼睛視網膜上所形成的物象大小存在差異。

即使雙眼視功能正常的人,如果改變一眼的像大小,誘導出現雙眼不等像後,雙眼視功能也會隨之下降。

屈光參差使雙眼視物清晰度不同,雙眼融像發生困難,容易導致視疲勞。

導致視疲勞、眼睛乾澀、流淚、頭痛、噁心、眩暈等問題。

在判斷距離、角度時也可能會出現偏差,步行或開車時,容易危害自身安全。

我們的眼睛在使用時會遵循一個原則——「用進廢退」——好的眼睛經常用,不好的那隻眼睛被逐漸放棄使用。

如此一來,視力不好的那隻眼睛,就會出現度數增加快、視力下降快的現象!

視力相對好的那隻眼睛就不得不承擔起大部分的用眼任務,容易造成視疲勞,進而引起近視等多種視力問題。

如果沒有及時幹預,視差越來越大,斜視會找上門來。

當孩子兩眼屈光參差時,屈光度數小的眼睛看東西會清楚一些,屈光度數大的眼睛則看不清楚。

此時,大腦無法把兩個清晰度不同的物像融合為一,就會命令屈光度數小的眼睛工作,而抑制屈光度數大的那隻眼睛。

時間一長,屈光度數大的那隻眼睛就會發展為弱視眼。

有研究發現,近40%的弱視患兒是因為屈光參差引起的。

兒童的屈光度數未穩定,視功能未發育完全。如果屈光參差得不到有效矯正,不但引起弱視,還可能破壞雙眼視功能。

屈光參差的孩子,常合併有斜視——兩眼無法同時注視目標,一眼注視而另一眼偏離。

視力較差的那隻眼的視覺發育就會受到抑制,久而久之就可能發展成外斜視。

不僅影響雙眼視功能及其發育,還會影響容貌,造成兒童心理自卑感。

因為立體視力需要雙眼視力都好,精細動作、登山、看3D電影都會受到影響。

發現孩子出現單眼近視,一定要及時幹預!

否則,當雙眼視差超過250度時,近視眼鏡就戴不上了,後續矯治也會費時費力。

最常用的矯正方法:佩戴框架眼鏡、角膜塑形鏡或進行近視手術。

對青少年來說,佩戴角膜塑形鏡、框架眼鏡非常有效。

根據不同年齡,措施如下:

1、12歲以下——應儘早全矯,鞏固雙眼視力,防止斜視和弱視的出現和發展。部分兒童需要進行遮蓋及視覺訓練,以減緩或消除對差眼的抑制作用;

2、成人——雙眼單視的可全部矯正;

3、有視疲勞的青年人——全部矯正;

4、老年人——無視力疲勞可不予全部矯正。

5、做眼肌平衡檢查。

6、當雙眼度數差距大於250度以上時,雙眼融像能力接近極限,戴鏡出現眩暈、復視等不舒服的情況,大多數人都無法耐受框架眼鏡。角膜塑形鏡的效果要優於框架眼鏡。

對於兒童青少年來說,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需要注意下面兩點:

1.視近物體時,不要偏頭看

很多人看手機或者是看書時,側在一邊看,就可能導致單眼近視。

要想預防單眼近視,看近物的時候不要偏頭看,而要用兩眼同時聚光在一個焦點上一起看。

2、採用正確的握筆姿勢

當孩子握筆姿勢不正確時,因為看不到筆頭,就會歪頭書寫,很容易形成單側用眼習慣。

掌握正確的握筆姿勢,可避免單眼近視。

相關焦點

  • 對於≦200度近視兒童青少年,要不要戴眼鏡?
    如果,近視度數超過200度或者裸眼視力明顯下降,就必須戴眼鏡矯正視力。那麼,低度近視(≦200度)的人,到底該不該戴眼鏡?由於他們正處於視覺發育階段,加之學習負擔之重,如果此時不注意科學用眼,及時矯正的話,近視度數也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不及時控制的話,很有可能發展成高度近視。而戴眼鏡的目的就是矯正屈光不正,讓視野不再模糊。所以,戴鏡不是增加度數,而是控制度數增加。
  • 有一點點近視,到底要不要戴眼鏡呢?
    作者:遊玉霞(北京同仁醫院驗光配鏡中心視光醫師)當你近視很厲害的時候,一旦不戴眼鏡就好像世界都馬賽克了,那麼不用多說,大部分人自己就會把眼鏡戴上了。但是問題在於,如果只是100-200度的近視,似乎不戴眼鏡也還能看到東西,那這個時候到底是戴眼鏡呢,還是不戴眼鏡也可以呢?
  • 眼睛到多少度才算近視?單眼近視能恢復嗎?
    正常眼睛,即正視眼的概念是指近視25度到遠視50度之間這個範圍都叫正視眼,超過了25度近視就是近視眼了,但是這個度數一定要在醫學驗光的情況下,得到的結果才算是近視。青少年一定要進行散瞳驗光,這樣得出來的度數才是真實的度數。
  • 單眼近視不用管?這三件事做不好,會越來越嚴重!
    事實上,這主要是由於單眼用眼不當導致的,在生活中要積極進行防治,否則會越來越嚴重。單眼近視不用管?很多人在生活中認為只有一隻眼睛近視,另外一隻眼睛沒有任何的問題,因此不用戴眼鏡。三種方法可解決1、戴眼鏡:對於單眼近視的朋友來說,在生活中可以通過佩戴眼鏡的方法來進行矯正,這樣可以有效改善單眼近視的視覺障礙。當然,可以選擇佩戴一隻眼睛有度數,另外一隻眼睛沒有度數的眼鏡,這樣進行調整之後,可有益於緩解近視。
  • 孩子近視要不要馬上戴眼鏡?
    孩子近視了,要不要馬上戴眼鏡?對於假性近視和混合性近視的孩子改善孩子的調節功能,改善他調節放鬆和緊張的能力,和擴寬孩子的調節幅度,然後再來決定是否戴眼鏡,戴多少度的眼鏡。對於真性近視的孩子,我們一定先解決孩子能看清楚的問題,從這個角度出發,需要馬上佩戴眼鏡。
  • 近視不到100度,要戴眼鏡嗎?達達眼科告訴你!
    很多家長有這樣的認識,孩子一旦戴上眼鏡,度數就會越戴越深,當檢查出孩子近視不到100度時;他們就覺得這麼低的度數;可以再等等,先不要戴眼鏡。「近視不到100度,究竟要不要戴眼鏡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目前的診斷標準,根據散瞳後驗光測定的等效球鏡(SE)度數判斷近視度數,可以把近視分為低、中和高三個不同程度:
  • 兒童近視100度 到底要不要配眼鏡?沒想到這問題這麼難!
    樂樂查出來近視100度,媽媽犯難了,到底要不要給孩子戴眼鏡呢?其實,這是個很專業的問題,來聽聽眼科醫生的說法。1、孩子近視100度要不要戴眼鏡?如果單眼、雙眼的裸眼視力都差(單眼裸視≤0.6;雙眼視力≤0.8),則應該戴鏡。
  • 男子近視2000度 不戴眼鏡什麼都看不到太恐怖
    2016年3月16日訊,近視是許多人苦惱,而許多人不知道的是,視力不但會遺傳,還與飲食有關。近日,一則男子近視2000度的新聞引發關注,這位來自四川瀘州的先生雙眼近視4000度,不戴眼鏡跟瞎子沒什麼區別。男子近視2000度,如此高的度數連合適的鏡片都配不到,一度影響了他找女朋友。
  • 近視一族不要從早到晚都戴眼鏡 專家:看近處可摘掉眼鏡
    當我們近視的時候,一旦不戴眼鏡就好像世界都馬賽克了。不用多說,大部分人自己就會把眼鏡戴上了,但是戴眼鏡也有講究,你會從早到晚都戴著眼睛嗎?12月10日消息,據央視報導,一項調查結果表明,多數朋友會一整天都戴著眼鏡,部分人在看書、玩手機時會摘下眼鏡。那麼到底眼鏡是一直戴著還是可以偶爾摘下?
  • 近視了到底要不要一直戴眼鏡?醫生:還是戴著吧
    有很多人覺得戴眼鏡不好看,所以近視了也儘量不戴眼鏡,認為這樣可以避免眼睛變形,其實這都是不正確的認識。一般認為,如果發生了屈光不正,就應該首先使用眼鏡矯正。這其中有什麼道理呢?一,戴眼鏡不是眼球凸出的罪魁禍首很多人覺得戴眼鏡會導致眼球凸出,或者眼球變形,但是本身戴眼鏡不會對人體產生任何影響,是近視會導致眼軸加長,所以直觀上來看就會覺得眼球好像變得凸出了。
  • 患上近視到底要不要一直戴眼鏡?先來區分你是否為假性近視
    「近視度數不深,千萬別戴眼鏡,度數會加深的!」「眼鏡不能一直戴,眼睛會變形的!」……相信這些話,很多人應該都覺得很熟悉,但你是否真的是近視,還是只是假性近視,還是需要先進行辨別。假性近視有哪些症狀?一般醫療機構裡,經過合理的睫狀肌麻痺,把假性近視的原因排除以後,基本上能夠確定這個人是不是近視,經過把不合理的原因,例如近眼部疲勞原因排除以後,近視是能夠得到短暫恢復的。近視眼鏡要不要一直戴?
  • 瀘州單眼小夥考駕照遭拒狀告交警隊 最近他終於拿到了駕照
    許蘭奎的左眼沒有視力,右眼近視,作為全國單眼駕考行政訴訟第一案的當事人,他曾為單眼視障人士駕考合法化多方奔走,成都商報曾多次報導。全程很順利沒遇到阻撓單眼矯正視力5.0即可申領駕照「上午在考點考了科目四,就一直在那裡等結果。整個過程很順利,沒人來阻撓,因為法律允許了。雖然我有視力的眼睛沒達到5.0,但是戴上眼鏡就有5.0了。」許蘭奎說。
  • 近視多少度,才要戴眼鏡?近視後,一直戴眼鏡好還是不經常戴好?
    隨著電視、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的普及,近視的情況變得越來越普遍,戴眼鏡的人也越來越多。據統計,我國近視的人數已經達到了6億,幾乎每兩個人中就有一個是近視眼。眼睛近視後,我們需要佩戴近視眼鏡,這樣才能夠恢復到標準的視力。那麼,近視到多少度,需要佩戴眼鏡?
  • 200度,要不要戴眼鏡?
    對於不近視或者高度近視的人,戴與不戴眼鏡都是絕對選項。可一兩百度近視的朋友就比較尷尬了,徘徊在兩者中間,左右為難。那麼,眼睛低度近視的人,到底要不要戴眼鏡呢?
  • 近視了不想戴眼鏡?沒辦法,那你只能選擇這個方式了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因為不正確的用眼習慣,造成近視度數逐漸上升。不少人都在尋找方法,想不戴眼鏡,但可以使自己的眼睛恢復如初。那麼,不戴眼鏡會不會讓視力慢慢恢復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到底這是為什麼呢?其實,近視是因為眼球縱軸長度的過度拉長所引起的,這個是不可逆的。在我們看來,長時間的不戴眼鏡會讓眼睛度數更深。其實,摘掉眼鏡一段時間後,確實可以感覺看的稍微清楚一些,但這並不代表視力可以恢復。因為眼睛為了看清楚一些,會下意識的動用調節功能,去努力看的清楚一些,但是這會使眼睛的負擔變大。
  • 近視一族不要從早到晚戴眼鏡?別鬧,又是一場「移花接木」的鬧劇
    說到近視的苦,只有戴眼鏡的人或許才知道。 尤其是冬天,從室外走到暖氣騰騰的室內,又或者戴口罩出街,眼鏡總是被蒙一層霧氣。 因此對於一些度數不是輕的人,大多數朋友都會一整天戴眼鏡,部分人會在看書。玩手機的時候摘下眼鏡。
  • 近視了要不要從早到晚都戴眼鏡?很多人都做錯了
    近視眼已經被列為全球三大疾病之一,而全國的近視人數已近4億,其中青少年約為2.7億。我國人口近視發生率為33%,是世界平均水平22%的1.5倍,發病率僅次於日本,佔世界第二位,每年新增近視眼約為6%。③ 不戴眼鏡呢,雙眼自帶馬賽克濾鏡,五米開外雌雄同體,十米開外人畜不分。熟人走近了,給你打招呼,不僅眼睛不好,耳朵也不好了,別人還以為你高冷~我只是沒戴眼鏡呀!近視之後,應該一直戴著眼鏡嗎?
  • 男子近視2000度 兩隻眼睛加起來幾乎近視4000度
    男子近視2000度 兩隻眼睛加起來幾乎近視4000度時間:2016-03-16 21:30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男子近視2000度 叫錯人摔跟鬥是常事-----來源:中國新聞網 男子近視2000度,不戴眼鏡如同瞎子。
  • 佳能發布單眼望遠照相機PowerShot ZOOM
    2020年10月14日,佳能(中國)有限公司發布單眼望遠照相機PowerShot ZOOM。此外,PowerShot ZOOM可拍攝1200萬像素的照片,在觀看的同時獲得高清圖片;10張/秒的高速連拍,捕捉每個不可錯過的瞬間。
  • 近視達到250度 必須常戴眼鏡
    近視達到250度 必須常戴眼鏡 時間: 2014-07-11 15:44  來源: 錢江晚報   編輯:   趙院長說,暑假來就診的孩子,基本都是衝著治療近視眼來的。每年寒暑假都是治療高峰,和十幾年前明視康接觸到的孩子相比,現在的近視患者年齡越來越小,近視程度越來越高。其中的原因,除了生活環境變化、學習壓力增加、電子產品使用過於頻繁,以及寫字姿勢不正確外,家長對近視的認知度和了解程度,也成了關鍵。  自己戴眼鏡的家長,會很緊張孩子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