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2020一起成長~
上周,因為一些原因,我請假在家,開啟了「全職媽媽」模式。
滿打滿算,一共9天。
這9天其實安排得挺滿的,倒不是我刻意去安排,而是當初想著,既然好不容易休假,還不如讓日子過得充實一點好了。
是的,充實的確是充實了,可是沒兩天就後悔了。
因為...出去陪娃逛真的好累啊!
這是早上起床的我。
這是晚上躺下就睡著的我。
可謂是醉生夢死了,不過,答應娃的那也得做到啊。
於是我就總在一些緊急瞬間幻想一些「魔法時刻」。
什麼是「魔法時刻」呢?
就是在一些快要掌控不住的局面面前,總在用「如果...就好了」這個詞組造句。
如果她再聽話一點,就好了......
如果她一直不用我抱,就好了......
如果她別總試探危險的事,就好了......
仿佛我用了「如果」,孩子的舉動真的會往我幻想的方向走。
當然,實際情況並不可能出現。
這只是麻痺自己的一種方法罷了。
昨天跟朋友聊天,她說,你剛好寫寫這9天你的全職體驗啊,有啥心得體會沒?
別說,還真有~~那就來嘮嘮吧~~
這個體會估計是個媽媽都深有感觸,而前面再加個「全職」的話,更是扎心戳膝蓋。
說起來這9天的寫字和看書完全停頓,一個字也沒看,一個字也沒寫。
但白駒過隙的感覺絲毫未減啊我的媽~
早晨的陽光還沒來得及感受,牆上的鐘表就像被人推著撥動快進了一樣,一轉眼,黃昏時的落日就已經灑向窗臺了。
充實的生活迎著太陽開始,隨著落日結束。
繞著公園的溼地徒步一大圈,8、9公裡,抱著酸奶噸噸噸噸,步伐更來勁;
給越獄的小羊餵樹葉,趴在路邊看蝸牛回家;
小型網友見面會,網友住在40公裡開外,晚上哭著死活不回家;
淹沒在海洋球裡
人生第一次看牙醫,給牙齒塗氟,緊張的手和腳都一直繃著;
一共用了15個小時,自己對照說明書搭了第一個完整樂高Friends服裝店。
還有很多很多瑣碎,閱後即焚過後就忘的那種。
雖然好像都忘了,卻把時間的空隙都填滿了。
除了當時疫情嚴重的時候,帶過幾次飯,平時上班時間全是靠外賣度日的。
每天打開外賣APP,就發愁吃什麼,好像什麼都吃過,又好像什麼都沒吃過。
於是就撿好吃的吃,你懂的,越垃圾越好吃。
麻辣燙啦,酸辣粉啦,涼皮啦,就這樣日復一日,自己都能感覺到吃的越來越重口,知道對身體不好但停不下來。
而這次正好趁著休假在家做飯,一開始還有點不習慣。
但後來覺得,吃了清淡的東西,人不會感覺昏昏沉沉,臉上一天下來也不會泛油光。
最神奇的是,清淡飲食讓我的脾氣也在不知不覺中變好了。
全職媽媽的軟肋就在於幹活不比別人少,經濟卻還不獨立。
日積月累的焦慮讓全職媽媽的脾氣一點就著。
我這才9天,有時都會控制不住自己,要是9年,如果不自己調節的話,早都瘋了。
孩子淘氣也好,不聽話也罷,說到底是她自己的獨立意識越來越強烈,或是想引起你的注意了。
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大腦的需求就是玩耍,是自由自在地玩耍。
有時用對方法,或者乾脆選擇不幹預,對你對她都有幫助。
不是都說剖腹產的孩子容易感統失調,四肢不平衡麼?
呵呵,事實證明,只要你敢於嘗試,再失調也能給你調回來。
小滿人生一大樂趣——跳蹦床。
小的蹦床經常跳,簡直毫無技術含量~
不過癮不過癮,再來個更刺激的,直接跳上天。。。。
滑滑梯當然要創新,怎麼能用無聊的屁股滑?
轉轉椅也要開發新功能,怎麼危險怎麼來
被一群7、8歲的大哥哥們倒掛單槓所迷倒,發誓要自己試試
每天老母親的心智都被這樣的007動作刺激著,一般此時的畫外音就是:
我在一旁大叫「你小心一點,你才3歲半,認清一下自己的年齡段好嗎?」
可她本人毫無年齡界限感,上躥下跳,把我的話當成耳邊吹過的風,毫無留存痕跡。。。
「屬猴的」這3個字還真沒虧了她,這簡直就是孫悟空本空。
當然,吐槽歸吐槽,現在我已經很能容忍她淘氣搗蛋的天性了。
當孩子的自我意識越來越濃的時候,當媽的就應該意識到,她有能力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了」,可以放手讓她嘗試,讓她釋放天性,只要她願意。
說實話,這9天的事情真的不少,其中就包括「公辦幼兒園不能上」這件事。
收到審核未通過的簡訊,我坐在床上看著手機,不知怎麼的,腦海中浮現出自己高中時考的一塌糊塗的數學卷子。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這句話就這麼上演了。
看到簡訊的一瞬間是有點低落,但後來想想也許是件好事,找個有趣一點的民辦幼兒園也蠻好的。
孩子的成長每一天都有開心、失落、傷心,甚至氣憤,哭哭笑笑玩玩鬧鬧一天就結束了。
從剛開始報名幼兒園,我就有點焦慮:這每天玩玩玩,不怎麼學習,能有前途嗎?
但有時看著她開心地大笑,又覺得自己實在是想太多,也許中國的父母都這樣吧。
要不說焦慮都是自找的。
我現在還總能想起,當時懷孕有一次產檢結果是「中風險」,我一個激靈之後就痛哭流涕,按照醫囑去做了無創DNA。
等結果的一周,我幾乎沒有睡過好覺,每天都在想,只要她平安無事,只要她健康就好,以後是個學渣,啥也不會也沒關係。
可現在呢?
之前跟一個媽媽聊天,她說她給自己4歲的女兒報了一個滑冰班。
剛開始還好,可後面的課很讓人糟心。
1個小時的課,女兒會花半個多小時撒嬌、不穿滑冰鞋、喝水、上廁所(即使她根本沒尿),教練說的話全當耳旁風。
你以為她已經不喜歡滑冰了嗎?
並不是,下課後的活動時間,她比誰都滑的開心,儘管動作並不標準。
她的媽媽生氣又無奈,她很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多跟教練學學標準動作,可是事與願違,孩子根本不吃那一套。
我問她,你當初把孩子送進滑冰班的目的是什麼啊?
她說,也沒想太多,我女兒一直身體不太好,想讓她多運動體質增強一點就好。
說著說著,她就不說話了,應該是明白了什麼。
是的,我們總是希望孩子好一點,更好一點。
有時,我真的很不喜歡什麼針對兒童的「表演賽」、「選美比賽」。
把孩子用成年人的眼光捆綁,在舞臺上表演一番,束手束腳,什麼節目都安排的妥妥噹噹,真是好可怕。
你就好好的陪在他身邊不好麼?
你以為小滿總愛上躥下跳,蹦蹦床嗎?
並不是。
她最喜歡站在一邊觀察別人:
賣呆+觀察別人~~合集~~
而我要做的,就是默默陪在一邊。
以前還說「你自己去玩呀,別管別人」,現在最多就是拿起手機照一照了。
安安寫在最後:
我的天,不知不覺說了這麼多感觸。
我們的生活,似乎總在為「下一個目標」準備著。
像一個眼前掛著香蕉的大象一樣,不停地朝著目標奔跑,可總感覺實現不了。
我們不想接納自己,因為自己不完美。
同理也無法接納同樣不完美的孩子,唉,真的好迷茫~~
但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她慢慢地長大,離你越來越遠,樂高不用你教,鞋帶不用你系。
那現在呢,陪著她,就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