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大家閱讀「景德鎮南河公安」頭條號。如果您喜歡本頭條號發布的文章,還可點擊左上角關注我的頭條號,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薦。
9月16日,「廣東女子泰國產後被殺害藏屍行李箱一案」在泰國春武裡府法院正式開庭。當天,參與破獲該案的江先生告訴南都記者,從今年1月8日案發到嫌疑人被抓期間不超過96小時,該案的偵破在泰國「屬於非常快的破案速度」。
據披露,嫌疑人盧某作案後,偽裝小莉(化名)登錄其微信發朋友圈,「但被小莉的好友識破,其好友委託在泰國的朋友報案。」
盧某(左一)在作案後被監控拍到離開汽車旅館。
據南都此前報導,今年1月10日,泰國春武裡府班海灘上出現一個黑色行李箱,裡面有一具女屍,其手腳被捆綁,頭部被塑膠袋罩住,脖子被膠帶纏繞,身體呈蜷縮狀態。警方調查發現,死者是33歲的中國廣東雲浮的小莉,其丈夫盧某具有重大作案嫌疑,兩人育有一孩。
對於小莉的遇害前後經過,小莉的好友許小姐告訴南都記者,她與小莉合作開美容院,業務需要常往返中泰兩地,「她是2019年12月31日飛去泰國。原本她再過一周和我一起過去的,但盧某一直發孩子哭鬧和生病的照片威脅小莉,她就改籤了機票提前過去,沒想到會遭遇不測。」
許小姐說,作為與小莉自中學時代起相識20多年好友,「1月9日晚上,我做了一個夢,夢裡漆黑一片,然後有黃色的東西,我感到很恐懼,第二天醒來我就打電話給朋友和小莉媽媽,她們說那天晚上也沒睡好,我當時就感覺不對勁,因為我之前就不信任盧某,他以代購名義騙過小莉朋友錢財,最後都讓小莉來還。但那天我一直聯繫不上她,」許小姐說,等到1月11日,她發現小莉已經連續兩天沒回復她微信,「一般她會很及時回,最晚不會超過當天。後來幾位朋友分析了聊天記錄,再看小莉的最新的朋友圈是用繁體字發的,語氣和以前不一樣,我們趕緊委託在泰國的朋友幫忙去找。」
接到小莉好友的委託,1月11日,人在泰國曼谷的江先生向春武裡府警方報案,「一開始我向泰國旅遊警察報警有人口失蹤,警方讓我聯繫春府裡是拉差警局。我也同步把尋人信息發布到華人圈。11日下午,我一位在芭提雅的朋友發了一條新聞給我,說本地警方在9日在海灘發現一具屍體,正在偵辦此案,」江先生告訴南都記者,他隨後聯繫上是拉差警局的辦案民警,警方給他看了案發現場小莉被發現的照片,「因為海水的浸泡,遺體已面目全非,後來親友是根據根據紋身和身上的飾品,在當晚9點證實了身份。」
江先生告訴南都記者,當地人表示,嫌疑人盧某在拋屍前,曾僱傭海灘附近一位老人幫拖行李箱,「那個海灘很偏僻,只有本地人才知道。後來黑色行李箱隨著漲潮退回岸邊,一位偶然在那邊抽菸的中年漁民發現已經破損的行李箱,然後報警。」
1月11日當晚,泰國警方布控三組警力偵查,重點排查具有作案嫌疑的盧某,「警方查了盧某拋屍路徑沿途的監控,通過手機信號發現他逃到了一個偏僻的地方。1月12日上午鎖定了盧某軌跡,將他抓捕歸案後,警方在12日下午在芭提雅總局召開了新聞發布會,」江先生告訴南都記者,盧某系中國臺灣的通緝犯,已非法滯留泰國五年,「這起案件也受到泰國媒體關注,從今年1月8日案發到嫌疑人盧某於12日被抓獲,該案偵破在泰國來說屬於非常快的破案速度。」
4月3日,泰國檢方以殺人毀屍滅跡罪等向法院提起刑事立案。9月16日,該案在泰國春武裡府法院開庭。
16日午間,在庭審休庭期間,受害者小莉(化名)親屬的代理律師告訴南都記者,嫌疑人盧某在開庭前換掉了原律師,新聘請了3人律師團隊為期辯護,否認其系蓄意殺人。
此外,受害人家屬委託律師對被告提出合計450萬人民幣民事賠償訴求,遭嫌疑人辯護律師反對。
盧某指認犯罪現場。受訪者供圖
9月16日,南都記者獨家獲悉的該案嫌疑人盧某的認罪書顯示,盧某承認在汽車旅館用雙手勒死小莉藏屍行李箱,駕車半小時到海邊拋屍。
16日午間,小莉親屬委託的律師助理章紅媛告訴南都記者,該案主審法官是一位女性,「被告換掉了原律師,新聘請了3人律師團隊,聲勢浩大地為他進行辯護,法院派一位中文翻譯協助被告。」
據章紅媛介紹,開庭後,法官向被告宣讀泰國檢方對他的起訴罪狀,即泰國刑法289條以殘忍手段蓄意殺人、刑法199條毀屍滅跡罪,法官問被告對此有何想法。盧某再次否認稱其意圖想殺死受害人,不承認289條罪狀。
當天上午庭審,原告方的方文川律師第一個出庭,他代表受害人家屬詳述案情,提出案情重點,以便法官對案情關鍵點有所了解,目前,方律師已完成原告律師提問。
對於法官宣讀受害人家屬律師提出的民事賠償2060萬泰銖(約450萬元人民幣)訴求,盧某的律師提出書面反對。與此同時,盧某在庭上對原告方提供的證據文件提出種種質疑,稱「原告律師向法官提交的聯合檢方參與庭審書面請求不合法,因為沒有受害人家屬籤字。」對此,章紅媛表示,事實是小莉的家屬在1月23日回國前,在事務所已經籤署合法授權書給相關律師,該案法官對此予以認可。
據了解,案件於9月16日、17日和19日連續庭審。
南方都市報(nddaily)報導
南都記者 黃馳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