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學時間安排
(一)中小學校(含中等職業院校)
8月29日(周六),小學一年級、初一、初三、高一、高二、高三年級開學8月29日至31日,小學一年級、初一、高一年級進行3天入學教育;
9月1日(周二),小學五、六年級,初二年級開學;
9月7日(周一),小學二、三、四年級開學。
二、做好開學準備工作
1.完善防控工作體系。壓實「四方責任」,成立市、區、校三級秋季開學工作專班,分別制定具體工作方案,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及開學各項工作。
2.明確校園防疫標準。市教育部門會同衛健、疾控部門,制定完善三級應急響應級別下,各學段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指南及開學條件評估要點,科學指導各級各類學校根據疫情防控形勢變化做好校園防疫工作。
3.強化重點部位防控。嚴格落實校醫院、食堂、宿舍、家屬區等重點部位防控要求,排查工作盲點、補齊工作短板。根據秋季學期在校學生規模合理設置學校健康觀察點,強化規範管理,嚴防院感和傳染風險。
4.做好環境消殺和物資儲備。安排教職員工提前有序返崗,在學生集中返校前對校園環境進行徹底消殺,備齊備足必要防疫物資。
5.摸排師生員工健康狀況和出行軌跡。返校前14天開始,每日監測掌握師生員工及其共同生活家庭成員的健康狀況和出行軌跡,建立健康臺帳。
6.細化新生報到安排。各學校要制定新生報到專項工作方案,與新生「點對點」建立聯繫,加強防疫防護指導,要求學生按規定報到,不得提前到校。義務教育階段堅持均衡編班,一律不組織分班考試;各高校結合實際安排京外學生集中接站,科學設計「一站式」報到程序,避免人員交叉聚集。
7.提高應急處置能力。市、區、校三級分別制定完善突發疫情應急預案,針對本市可能出現的疫情防控形勢變化、中高風險地區調整、及零星病例等情況,按照班級、年級、學區、全區、全市等範圍,分區分級、梯次採取隔離、停課、複課等措施,並明確啟動條件、程序等;加強學校與屬地和定點(就近)醫院發熱門診協調聯動,細化救治、轉院、流調等工作程序。強化全員培訓,開學前開展全流程、全要素演練或桌面推演,開學後開展全員應急演練。
8.開展評估檢查。開學前,各學校對照相關疫情防控工作指南和開學條件評估要點進行自查,市、區兩級開展全覆蓋督導檢查,確保各項工作符合要求。
三、做好開學過渡期工作
1.上好「開學第一課」。將新冠肺炎及秋冬季傳染病防控知識、技能培訓和健康生活習慣作為重要內容,面向學生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生命教育、衛生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面向教師加強公共衛生、疫情防控、應急處置、心理輔導等教育培訓;面向家長加強法律法規宣傳和家庭教育指導。
2.安全組織開學典禮。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鼓勵採取線上、戶外、分批錯峰等多種形式組織開學典禮,減少人員聚集,確保安全健康。
3.優化教育教學管理。科學制定、有序實施新學期教學與課程計劃,同時制定教育教學應急預案。加強空中課堂、線上課程建設,保證線上線下即時切換、無縫銜接。加強教學研究和教師培訓,提高教師實施線上教學的能力和水平。
4.關注師生員工心理健康。嚴防「疫後症候群」,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指導服務體系,持續提供心理健康諮詢服務。完善心理預警機制,有效預防和減少極端行為發生。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引導、學業就業指導、心理疏導和人文關懷,做好受疫情影響較大群體的對口幫扶,防範個體、群體性安全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