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12月15日電(郭其鈺)12月14日,2020中德高端製造峰會在浙江紹興舉行。在特殊時期,來自中德兩國的政府代表、專家學者及企業家代表等以「高端製造智聯德國」為主題隔空對話,思考後疫情時代製造業轉型發展,進一步推動中德兩國在製造業方面的交流與合作。
一場峰會架起一座橋梁。中德雙方在戰略對話和深層次研討中擦出思想火花,也探索著兩國在商業領域和企業層面創新合作的有效模式。
中德人士談攜手:雙方合作迎新機遇
疫情之下,全球製造業產業鏈格局發生變化,2020中德高端製造峰會,正是中國製造與德國製造間的一次交流碰撞。
自第二次工業革命以來,德國一直是世界製造業強國,在精密機械、智能製造等高端裝備製造業領域領先全球。而中國則是製造業大國,製造業門類齊全、產業鏈完整、市場潛力巨大。其中作為中國的製造大省,浙江高度重視製造業發展。
項目籤約。 王剛 攝
德國駐上海總領事歐珍博士(Dr.Christine D.Althauser)表示,德國和浙江有著商務、科技、文化等多領域多層次的往來,至少有600多家德國企業目前已經在浙江落戶,這證明德國和浙江的關係越來越密切。「在這個牢固的基礎上,雙方有很大的發展潛力,而且可以進一步擴展和深化雙邊合作。」
「今年以來浙德經貿交流合作取得積極成效,德國依然是浙江在歐洲最大的貿易夥伴。」浙江省商務廳副廳長王堅用一組數據舉例說,今年1—10月,浙德貿易額實現165.3億美元,其中,浙江向德國出口130.8億美元,在全球疫情背景下依然實現了8.8%的增長。
浙江省經信廳副廳長杜華紅認為,浙江的發展離不開製造業的開放與合作,也給包括德國在內的各國創造了巨大市場空間。中國與德國之間就高端製造保持交流合作極為必要,這既有助於雙方碰撞出創新發展思路,也有助於雙方尋獲嶄新合作機遇,共同發展、互利共贏。
「放眼全球,疫情的大流行導致各國製造業面臨諸多不穩定、不確定的因素。而高端製造的國際合作,已經成為破局的一大關鍵,其中中德合作正面臨推動兩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良好契機。」浙江省政協副主席、民建浙江省委會主委陳小平認為,中德雙方就高端製造業開展商務交流合作,將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共同開拓出中德合作發展的新機遇。
此次峰會的東道主——紹興市委書記馬衛光表示,來紹興投資興業的德國企業、與紹興企業開展合作的德國專家和創新團隊不斷增多。在全球產業變革的當下,紹興將以更開放的姿態,學習借鑑德國先進位造經驗,「加快建設長三角地區先進智造基地,努力打造若干個世界級製造業集群。」
作為活動承辦方之一,中國新聞社黨委常委、副總編輯王旻表示,中國新聞社一直秉承初心,追求「聯接中外、溝通世界」的傳播定位和價值取向。不斷提升新聞報導影響力和輿論引導力的同時,也在積極探索新聞+政務、新聞+文化、新聞+服務等多元化發展模式,做好政府、企業、公眾之間的橋梁與紐帶。
專家建言中國製造:創新是核心驅動
2020中德高端製造峰會,因其恰逢其時而備受各方重視。多位在製造領域享譽全球的專家學者也為峰會增添了專業魅力。
德國萊茵TÜV大中華區高級副總裁陶思騰博士(Dr.ThorstenKeiter)「深耕」中國16年,他表示中國供應鏈在全球疫情大考中表現「搶眼」,為世界經濟復甦提供動力。德國製造業是世界上最具競爭力的製造業之一,有著先進的製造經驗和技術創新思維,「中德製造業互補性很強,雙方可以開拓更多樣化的合作形式。」
如陶思騰博士提出通過德國萊茵TÜV的全球網絡及專家團隊,將德國工業基礎設施安全、新能源汽車及配套設施、自動駕駛、軌道交通、物聯網、機器人及智能裝備、新材料等領域的創新思維和技術服務引入中國,助力中國企業提升國際市場競爭力,賦能中國製造業發展,實現共贏。
「中國的經濟發展正在從高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一個關鍵要素是科技驅動的創新發展。大學走出校門、貼近企業,幫助企業快速發展,這是新時代的一個命題。」在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學新工科教育中心主任、機械工程學院教授顧佩華看來,建立地方研究院是研究型大學探索新時代中國科技發展和產業合作的一個模式。
顧佩華提出,中國製造業要緊扣現在和未來市場的需求,敢於挑戰傳統思維,通過創新設計與先進位造技術,不斷超越和顛覆目前已經取得的成就,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持續創新。
天津大學黨委書記李家俊則表示,在推動製造業由「大」到「強」的轉變中,技術創新無疑是高端製造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這其中高校要發揮科技創新生力軍作用,加強科學研究、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努力支撐製造業向高端邁進。
德國工程院院士、達姆斯達特理工大學前副校長Juergen Roedel亦提到了創新的重要性。20年前,Juergen Roedel就到訪過中國,並保持一年一次前往中國各大高校交流,如今他是清華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的客座教授。
回顧20年來中國的變化,他用「翻天覆地」來形容,尤其是數位化的盛行,堪稱是中國極大的創新。Juergen Roedel認為,高校是中國科研的基礎,也是創新的重要源泉,要提高中國高校創新指數在全球的排名,「如果企業的科研成果來源於高校,一般都會取得不錯的成績。」
此外,埃森哲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工業X業務主管江崇龍提到了依靠數位化賦能中國製造業轉型。「5G時代,軟體和數位化在重塑製造工業企業從端到端的核心業務過程。」江崇龍表示,製造業企業的數位化轉型包括兩個維度,一是數位化運營,即通過數位化技術提升運營效率。二是工業企業的數位化創新,即利用數位化技術研發智能化產品,提供新的數位化服務。
搭建常態化合作平臺:暢通項目落地路徑
中德高端製造峰會已連續舉辦三年,三年來豐碩的產業項目成果也引人矚目。
今年的峰會上,紹興市越城區人民政府、濱海新區管委會與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共建浙江國際創新設計與智造研究院意向籤約儀式舉行,雙方將建立中德商貿合作專家智庫,探索產業整合提升、轉型升級新
根據初步方案,研究院將建立中德商貿合作專家智庫,形成長效中德合作機制,建立引進人才、項目的創新平臺,探尋當地產業轉型升級新突破,探索中德兩國在商業領域和企業層面創新合作的有效模式,為紹興招商引資出謀劃策。
「研究院既要有相對的穩定發展規劃,又要有快速反應市場需求的機制,兩者結合非常重要。」負責籌建研究院的顧佩華說,「未來,研究院將緊扣越城區、濱海新區產業發展需求,探索中國特色『政、產、學、研』的科技創新發展新模式,服務創新創業發展,立足紹興、輻射浙江、面向全國。」
德國石荷州經濟技術促進中心杭州辦事處主任王洪接受中新網採訪時說,開放合作是大勢所趨,今年這個特殊時期,愈發希望中德兩國企業能攜手合作,惠及兩國經濟發展。
此次峰會期間,王洪代表德國石荷州經濟技術促進中心杭州辦事處現場進行戰略合作籤約,此次籤約也將全面推進紹興越城區、濱海新區和德國石荷州經濟技術促進中心的合作。
「我們的工作就是搭建中德兩國企業開展投資與合作的橋梁,將更多的德國企業引入中國,也讓更多的中國企業走出國門。」王洪認為,德國在世界高端製造業領域居龍頭地位,其先進的管理經驗與生產技術是兩國企業合作的著力點,中德兩國相似的經濟結構和營商環境也為企業間的互利共贏提供無限可能。
他表示,在新籤署的戰略合作框架下,中德兩國企業將在數位技術、生物醫藥、人工智慧等高端製造領域進行商務交流與合作學習,開拓中德合作發展新機遇。
此外在會上,8家意向落地紹興的德國企業在線上和紹興越城區、濱海新區籤署意向協議書,涉及電動車配套服務、生物醫學圖像數據處理和分析、雷射增材製造技術支持和設備保障等。
據悉,2020中德高端製造峰會由紹興市人民政府主辦,浙江省經信廳、浙江省商務廳支持,越城區人民政府、紹興濱海新區管委會、中國新聞社浙江分社、浙江省國際投資促進中心、紹興市經信局、紹興市商務局承辦,中國民主建國會浙江省委員會、天津大學、德國EASIA GmbH、中德科教園、德國石荷州經濟技術促進中心協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