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女兒手繪《流浪地球》講解圖 硬核科學家成「網紅奶爸」

2020-12-25 閩南網

­  手繪《流浪地球》講解圖 「硬核」科學家成「網紅奶爸」

­  近日上映的影片《流浪地球》火了,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博士生導師王元卓也出乎意料地火了。或許公眾對這個名字還比較陌生,但最近「暴走」網絡刷屏微信朋友圈的6張《流浪地球》手繪講解圖就出自這位「硬核」科學家之手。

­  2月7日下午,王元卓和愛人帶兩個女兒看完《流浪地球》電影,他本想讓10歲的大女兒就該電影寫一篇作文,算是完成一個寒假作業,可女兒卻表示很多地方沒看懂。「沒看懂怎麼寫?」晚飯後,這位「學霸」父親便隨手拿來紙筆,邊畫圖邊給女兒梳理影片的故事鏈,講解其中相關科學的知識點,比如太陽系是怎樣構成的?太陽核聚變反應又是什麼?「流浪地球」計劃、引力彈弓效應具體是指什麼等。

­  「這些都是比較抽象的概念,給小孩子枯燥地講,她不太好理解,也很快就會忘掉,所以就邊講邊把一些結構關係和示意圖畫出來。」這位「學霸」腦子裡不僅裝著銀河系,還曾自學手繪,在5年前給女兒們手繪過一本畫冊。

­  王元卓說自己當時沒有刻意「備課」和核實相關數據,只是把自己腦中的知識隨手畫下來。就這樣,在不到40分鐘的時間,七八張對普羅大眾極具「親和力」的講解圖就新鮮「出爐」,有數據,有漫畫,有圖說,有星辰宇宙,還有留給女兒的幾個思考題。

­  當晚,王元卓選了其中6張比較清晰工整的講解圖發在了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一是希望做個「備份」,以防女兒忘了,可以再據此進行講解;二是推己及彼,「周圍或許還有很多和我女兒一樣的小朋友也沒看懂,這些圖也許對他們能有所幫助」。

­  沒想到,接下來的一周,這6張隨手畫給女兒的手繪圖卻在微信朋友圈、網絡上不斷發酵,並登上了微博熱搜榜,被《人民日報》、《廣州日報》、頭條新聞等幾十家媒體「官宣」,同時被《流浪地球》導演郭帆導演等「大V」轉發,閱讀量已近億人次,數萬人轉發、評論。「用心」「別人家的爸爸」「又騙我學物理」……不少網友給這位父親「打Call」。

­  「這真是意外中的意外。」突如其來的走紅大大地出乎了王元卓的意料。他沒想到給女兒科普的幾張草稿都能引起這麼多人的關注:有人找到他討論圖中的數據準確與否,有人問他要圖中所寫思考題的答案,有人勸他寫本科普書……這讓王元卓不禁很感慨,「可見大家對科普還是有很大需求的,中國實在太需要教科書以外的青少年科普工作了。」

­  就這6張講解圖中的知識點,王元卓說,很多都在他小時候就已記在腦中,多是祖父和父親講給他的。「但現在的孩子面臨的信息量很大,學業壓力也很大,就沒有太多精力和渠道去了解、學習這些課本之外的科學知識。」

­  所以,平日裡自己的工作再忙,王元卓也會抽出1個小時左右的時間陪孩子學習、玩耍,還和兩個女兒一起做了好幾個智慧機器人,哪怕孩子不太懂其中的科學知識,也會儘可能地讓孩子參與其中,「讓她們參與進去才會有代入感。科普也是一樣,不是純粹地說教才是科普,更重要的是孩子能夠融入進去,從而激發她們的興趣和創造力。」王元卓說,5歲的小女兒至今還記得兩歲多時做機器人的一些事,所以現在對機器人很感興趣也就不奇怪了。

­  「這就是當時在她們心裡種下了一顆種子吧。從一個父親的角度來說,科普不一定是讓孩子們都當科學家,而是讓她們人生多一種可能性,多一種選擇;從一位科學和教育工作者的角度來說,科普是對全民科學素養的一種提升。」王元卓打了個比喻,如果一座山峰坐落在高原上,即便山峰本身很矮,但海拔依然很高;如果坐落在平原地帶,即便山峰本身很高,但海拔依然很難出眾,「其實公眾的科學素養就是科學山峰的起點,公眾的科學素養高了,自然便會湧現出更多的科學家和科技成果,甚至更多諾貝爾獎獲得者。」

­  因此,王元卓除指導研究生外,每年還會面向公眾做些科普工作,「目前專門針對兒童和青少年的科普很少,因為這比給研究生或其他成人講課更難,要讓他們感興趣,讓他們能聽懂,需要下更多功夫」。

­  此次手繪講解圖的意外走紅,讓他對此感受頗深。他想在青少年科普方面投入更多精力,並決定和女兒一起籌劃手繪一本面向青少年的科普讀物——計劃選取約10部適合兒童看的經典科幻電影,從每部電影中挑選出10個左右的科學知識點進行手繪講解,暫命名為《科幻的科普》。

­  之所以從科幻電影出發,王元卓認為「經典的科幻電影能夠給孩子更加直觀的感受,為他們的想像力提供素材,也更容易激發孩子們的興趣」,他還感慨自己兒時的很多夢想都是科幻電影帶給他的。

­  他計劃在明年或後年的這個時候將這本書完成,作為生日禮物送給女兒,以及更多對科學感興趣的孩子。(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孫慶玲 實習生 王藝霏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手繪《流浪地球》講解圖 硬核科學家成「網紅奶爸」

責任編輯:冷芳杞

相關焦點

  • 手繪《流浪地球》講解圖 硬核科學家成「網紅奶爸」
    手繪《流浪地球》講解圖 「硬核」科學家成「網紅奶爸」近日上映的影片《流浪地球》火了,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博士生導師王元卓也出乎意料地火了。或許公眾對這個名字還比較陌生,但最近「暴走」網絡刷屏微信朋友圈的6張《流浪地球》手繪講解圖就出自這位「硬核」科學家之手。2月7日下午,王元卓和愛人帶兩個女兒看完《流浪地球》電影,他本想讓10歲的大女兒就該電影寫一篇作文,算是完成一個寒假作業,可女兒卻表示很多地方沒看懂。「沒看懂怎麼寫?」
  • 父親怕小女兒看不懂《流浪地球》,手繪6張講解圖
    被譽為開啟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的《流浪地球》,在意外爆紅之後也迎來一大批「精神股東」,他們不僅時刻關注影片票房的變化,也會積極的向身邊人安利這部國產硬核科幻電影。這其中就有一位《流浪地球》的影迷,在帶小女兒看完電影之後,做了一件讓人稱讚的事情。原來,這位父親怕小女兒看不懂《流浪地球》,親自手繪了6張講解圖,以此給女兒講述這部電影的歷史背景!並且這6張講解圖,詳細的介紹了現如今有關太陽系的基本常識。
  • 父親為女兒手繪《流浪地球》走紅:希望能幫她更好理解
    新京報訊(記者 張靜姝)《流浪地球》自大年初一上映後熱度不減。近日,一位父親為女兒手繪的6張有關這部電影的講解圖走紅,被稱為「硬核爸爸」「別人家的爸爸」。據了解,手繪圖的作者為王元卓,是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一名研究生導師。
  • 看完《流浪地球》,這位父親給女兒手繪了6張講解圖
    「這恰恰是《流浪地球》的價值所在,在孩子心中播下科幻的種子」。春節期間,相信不少家長都有帶孩子看電影《流浪地球》,看完這部大製作科幻電影,怎麼解答孩子滿腦袋的問號?2月8日,網友@卡卡西啦啦 在論壇發布了老同學看完《流浪地球》後給他女兒做的6張講解圖,一時引發眾多評論和轉發。「用心」「點讚」「優秀父母」……不少網友在評論中給這位父親豎起了大拇指,並表示也要說給自己孩子聽。
  • 哪吒、漫威、流浪地球……漢中38歲暖心父親為女兒手繪包書皮
    漢中有這樣一位爸爸把包書皮做出了新花樣,哪吒、漫威、千與千尋、流浪地球等都被這位父親生動地畫在了課本書皮上,女兒也因為頗具特色的書皮,在開學第一天就成了班上的小紅人。  為不耽誤孩子使用書本  一畫就是12個小時  今年38歲的李曉東在國網漢中供電公司上班,女兒李姿涵今年9歲上四年級。
  • 《哪吒》成中國影史票房第二,《流浪地球》導演手繪慶祝圖
    在上映37天後,其票房正式超過《流浪地球》,成為中國影史票房第二的電影,也成為2019年的新晉年度票房冠軍。《哪吒》成票房季軍截至目前,該片實現首日,單日,首周,單周等各項動畫票房電影記錄大滿貫,累積打破十多項票房紀錄,成為國產動畫史上「裡程碑」式的存在。
  • 《今日影評》周黎明評《流浪地球》:「硬科幻」包裹柔情感
    《今日影評》周黎明評《流浪地球》:「硬科幻」包裹柔軟情感中新網2月1日電 2019年被稱作「中國科幻電影元年」,因為中國影壇將有三部大製作國產科幻片問世,分別是《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與《拓星者》。
  • 流浪地球到底有多火?看看這些全民參與的海報設計你就知道了!
    針對官方為預售票房的海報設計不盡如人意的情況粉絲@寶心_shining坐不住了,拿出自己的全部才華為《流浪地球》設計了11張海報,連導演看了都直呼鴨梨山大這視覺效果也是絕了,且不說這ps技術真是了得,就這創意、這用心真的太適合《流浪地球》了還沒完呢
  • 美術生又「作妖」,車窗灰上手繪流浪地球,看到成畫網友坐不住了
    美術生又「作妖」,車窗灰上手繪流浪地球,看到成畫網友坐不住了相信很多網友都見過不少美術生畫的畫作吧,美術生不僅畫出來的畫作相當逼真,他們畫畫的方法也是千奇百怪,讓人看得目瞪口呆。不過看到這位美術生畫出來的圖案,大家都有點懵了,可以看到這位美術生在車窗灰上面畫出了一位太空人,這一看就是流浪地球中的場景呀,不知道這位美術生,畫的是哪個場景呢?等這位美術生,完成了車窗灰上面的畫作之後,呈現在大家面前的成畫,真的讓人不由自主的看呆了。
  • 「最暖父親」為女兒手繪書皮 素材多為電影中人物
    「最暖父親」為女兒手繪書皮走紅  從女兒幼兒園開始為其手繪書皮 素材多為電影中人物  在今年的開學季,陝西漢中一位父親因為給女兒手繪書皮而走紅,被稱為「最暖父親」。
  • 《流浪地球》導演手繪「小哪吒」圖!郭帆:超越小破球,只差半步
    2019年春節檔期,我們迎來了一部堪稱中國科幻史上最具裡程碑的巨作《流浪地球》---吸金能力那叫強悍,即便同期擁有周星馳,黃渤,沈騰等等票房炸彈的衝擊,但在整一個放映周期當中也妥妥地獲得了46億,秒殺一切,並將這個紀錄一直持續到今天。
  • 萬字長文深度剖析《流浪地球》 讓地球「逃亡」的氦閃到底是什麼
    上圖是鯨魚座的米拉星,距離地球上的人類418光年。他老了(相對而言),已變成一顆紅巨星。   這就是人類為什麼要研製並乘坐宇宙飛船飛走(飛船派)或者帶著地球一起流浪到半人馬座(地球派)的原因:   年老的太陽,會膨脹,會氦閃,為了保留人類文明的火種,只得流浪。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恆星都會變成紅巨星或者發生氦閃。那些大個頭兒的恆星就不會。
  • 自貢女醫生手繪Q版漫畫 科普急救知識成「網紅」
    原標題:自貢女醫生手繪Q版漫畫 科普急救知識成「網紅」   創作中的何瑾 自貢四醫院供圖 黃浩攝影   醫生的本職工作本是救死扶傷,然而自貢市120急救中心的美女醫生何瑾卻「一不小心」,因手繪漫畫成了「網紅」。
  • 《流浪地球》:流浪的是地球,尋找的是家園 | 外刊學習
    看過《流浪地球》的小夥伴們一定被這兩句話魔性洗腦了吧?在一眾賀歲電影中,《流浪地球》可謂是獨領風騷,票房一路領跑,上映 10 天就已突破 30 億大關。恢弘的背景設置,震撼的視覺特效,全民守護地球的熱血基調,都讓中國影迷發出了「活久見」的感嘆。這部中國國產科幻片自然也得到了《紐約時報》的關注。《流浪地球》大獲成功的背後到底有什麼呢?
  • 同樣是看電影,科研狗眼中的《流浪地球》竟然是這個樣子?
    大劉的《流浪地球》還是我初中的時候在《科幻世界》雜誌上看的(暴露年齡了,溜……)。雖然時間久遠,但是大劉的文字對我的影響不可謂不深刻,因此我對《流浪地球》電影還是滿懷期待的。然而由於某個科研圈眾所周知的原因(3月提交基金申請),等我終於去電影院打卡的時候,《流浪地球》已經上映將近一個月了。好在這並不影響我觀影時的激動心情。
  • 國產科幻《流浪地球》曝預告定檔大年初一
    雖然《三體》電影成為「一代失蹤」片,但劉慈欣對《流浪地球》劇組依然投上了信任票。今天親臨發布會為電影改編站臺的劉慈欣表示:「電影和小說是很不一樣的,兩種藝術,它遵循的藝術規律完全不一樣,所以說我覺得電影主要創作者應該是導演、編劇、製片人,他對原著肯定有很大的改動,原作者應該理解,給他們充分的自由。」
  • 《流浪地球》中的科學:太陽何時吞併地球?需要啟動流浪地球計劃
    《流浪地球》海報本片中一個細節,正是因為太陽的膨脹,地球在數十年後會被吞沒,所以人類才啟動「流浪地球」計劃的。那麼,劇中所描述的太陽膨脹,究竟是為什麼呢?這是否是憑空杜撰的呢?紅巨星與主序星規模比較,AU:一個天文單位,長度為地球之太陽的現在平均距離,約為1.49億千米可以從圖中直觀的看出,太陽一旦進入紅巨星階段,將會膨脹吞噬地球,邊界將會膨脹到現在的火星軌道。所以,洞悉到太陽巨變的人類,必須趕在紅巨星膨脹吞沒地球之前,遷移地球。
  • 春節長假檔「打完收工」 《流浪地球》成最大贏家
    電影《流浪地球》官方微博2月10日宣布:(票房)破20億!杭州人最愛看《流浪地球》在杭州地區,票房排名前三的是《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飛馳人生》,票房最高的三家影院分別是蕭山區的德納國際影城、餘杭區的中影國際影城(永旺店)以及建德市的中影國際影城(盛德國際廣場店),這也與春節期間的人口流行趨勢相符。
  • 媽媽為女兒手繪作息表(圖)
    為了培養女兒的時間觀念,李女士創作了一副手繪作息表,她選取了女兒一天作息時間來繪製。如早晨7點起床,有時鐘指示,還有杯子衣服和小馬桶等畫面等……每一個旁邊都有一個手繪的時鐘指示時間。李女士稱,繪製作息表的方法很管用。
  • 以《星際穿越》為標尺,深度評價《流浪地球》
    對電影《流浪地球》褒獎鋪天蓋地,但這並不能掩蓋《流浪地球》所存在的很多不足,被冠上中國科幻電影元年這樣的榮譽意味著後來者要不斷超越和完善,而不是簡單的複製,如果因為這次成功就成了後來者模仿的對象和標杆,那我們的電影市場將會迎來又一波爛片潮。